最近幾年,有不少傳統的軟件公司實現成功轉型,包括像微軟這樣曾經以銷售軟件為核心業務,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不被看好的公司。而Adobe公司則常常被人們忽略,這家軟件公司最出名的產品是Photoshop、Premiere和After Effects,它們成為了現代視覺設計和視頻后期制作的基石。Adobe近些年也快速調整了自身業務模式,保持了競爭力,並獲得轉型成功,從一家出售軟件License的公司成為一家基於SaaS服務的公司,並在雲計算方面不斷拓展業務邊界。當前,Adobe的市值約為1450億美元,這比它2009年轉型之前的市值增長了大約6倍。
成功的訂閱模式
2007年,印度裔的Shantanu Narayen出任Adobe的CEO,他畢業於印度海德拉巴公立學校,這所學校因為誕生了微軟新CEO Satya Nadella而變得出名。其實,Narayen和Satya都是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
Narayen於1998年加入Adobe,當他2007年成為公司新任CEO時,他提出了三個核心的問題——
- 如何能以更快的速度創新?
- 如何能積極地獲取新客戶?
- 如何繼續構建一個更具可預測性和不斷循環的收入流?
這三個問題從產品創新、客戶獲取和穩定的現金流三個核心要素上,認識到了到底應該帶領Adobe這家公司去做什么,雖然當時還只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方向。Narayen提出了一個願景,要打破Adobe的現狀,並建立更多的數字媒體和營銷服務,以積極擴大用例,也就是總用戶數量。
然而Narayen當時並沒有太大調整的時機,緊隨而來的就是200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需求端減少,Adobe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從2008-2010年連續三年負增長。2008年,Adobe在緊張的環境中發布了一款webtop版本的Photoshop。它被設計成一個簡單易上手的消費者產品,允許用戶創建相冊,並直接在網上與他人分享。這是Adobe創建的第一個面向消費者的web產品,同時表明它正朝着擁抱互聯網的方向邁出一大步。
2009年,Adobe逐漸將Creative Suite的銷售模式從永久性的License向訂閱模式過渡,所謂軟件訂閱模式就是把軟件改成按月或者按年付費,而不是像之前那樣一次性夠買到永久使用權。
同時,Adobe在業務上新增了數字營銷板塊。2009年,Adobe收購了頂級企業分析公司Omniture,這使得Adobe可以在工作流程中直接向產品用戶提供web分析、測量和優化技術,它開辟了一個新的產品類別——分析,並引入了新的客戶——營銷人員。這就把創意設計的軟件功能和分析營銷的市場職能做了打通,實現上下游的一體合作,Adobe也實現了從創意軟件到數字營銷領域的跨越。從此,Adobe的營收結構和模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原來的套件一次性購買需要約1800美元,而訂閱模式中每月的使用費只需要幾十美元,變相的引導用戶由買變租。Adobe商業模式的正確性很快被證明,訂閱前后財務表現對比明顯,公司成為軟件企業轉型的標桿。
1、從收入和凈利潤來看:Adobe迅速順利渡過轉型陣痛期,步入高速穩健發展階段。在經歷了2009年的低谷之后,公司收入步入穩步增長通道。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90億美元,同比增速為23.7%;凈利潤達到25.9億美元,同比增速為53%。
2、從收入結構來看:Adobe傳統軟件產品銷售占比逐漸下滑,而訂閱的收入占比逐漸上升。由於訂閱模式降低了用戶選擇門檻,吸引到更多潛在的彈性用戶;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更快,從而提升了用戶的體驗;同時注重“在線服務”,滿足更多定制化的需求。Adobe的訂閱收入占比,從2009年的10%提高到了2018的87.7%,訂閱用戶所貢獻的月費已經成為公司最主要營收來源。
3、訂閱模式使得Adobe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向用戶銷售軟件,而無需經過銷售公司等第三方,這極大的節約運營成本,有效提升了公司的毛利率和運營效率。從2014年開始,Adobe的銷售費用率和綜合行政管理費用率逐年下降。此外,Adobe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從2013年以來穩步上升,2016-2018年增速分別為50%、32%和38%。
快速轉型SaaS
現在有很多觀點認為,Adobe轉型崛起的核心因素是SaaS(軟件即服務)。2012年,Adobe正式推出Creative Cloud產品,開啟了雲化之路。2015年正式設立文檔雲,同Dropbox合作,提供基於雲的文件處理工具。2017年Adobe進軍人工智能及深度學習領域,推出智能化平台Adobe Sensei。
Adobe的財務數據也對應着雲計算的展開逐步增長。根據官方財報,2015財年起Adobe的營收和凈利潤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高速成長,Adobe股價也從2014年起高速起飛。這樣看起來SaaS的支撐作用好像是成立的。
SaaS產品常常被等同於訂閱,這是因為雲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多數以訂閱方式付費,但訂閱並不等於SaaS。訂閱屬於模式范疇,它是一種按期限付費的營收模式;雲計算屬於技術范疇,它是分布式計算的一種。實際上Adobe的轉型和產品體系架構調整都早於雲計算的普及,在沒使用雲計算的幾年內,Adobe依然取得了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長,雲計算只是加快了這個過程。雲計算要求具備獨立的終端,無需本地部署,而Adobe的大多數主要產品到現在還沒有脫離本地部署,也就是說PS的運算主要還是在用戶自己的電腦主機上,它並不是嚴格意義的SaaS。對於Adobe來說,成功來自於訂閱而不是雲計算。
如果回到Narayen圍繞產品創新、客戶獲取和穩定現金流的思考上,如果沒有訂閱,這些創新要素就不會存在。Adobe CC就好比是騰訊視頻會員,原來用高昂的費用可以買到一個終身會員,而變革之后用戶可以連續包月或者包年,購買的用戶自然會增多。至於騰訊視頻是不是用視頻雲來提高播放畫質優化服務,則是第二位的問題。
不論訂閱或是SaaS,在微觀層面都不具有簡單照搬的普遍價值。Adobe的轉型有它自己的行業背景、用戶付費習慣以及時代背景的個性因素,它在海外的成功遠遠超過國內,要知道2014年9月Adobe就將中國公司關閉,只保留了少量銷售。訂閱模式並不一定都適應中國市場。
產業參考認為,在宏觀角度上,雲計算卻是一個行業必然趨勢,對於Adobe也是如此。Adobe Sensei正在它的數字媒體、數字營銷和出版印刷三條業務線上發揮新的作用。比如,Adobe Sensei的AI能力,包括快速搜索、省時創建及可視化特效等,縮短了用戶制作畫面所需要的時間;它還支持對營銷數據進行運算,幫助營銷人員了解消費者行為方式,優化廣告支出;還可以將紙質文件轉換為可編輯的數字文檔。
基於Sensei,Adobe也逐漸向平台化發展。2016年起,Adobe宣布將對公眾開放Sensei的API接口。2019年3月Adobe在Adobe數字體驗峰會2019上面向全球發布了業界首個實時客戶體驗管理平台Adobe Experience Platform。作為一個開放可擴展的平台,Adobe Experience Platform可以整合企業內部的數據,並通過Adobe Sensei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功能實時創建客戶檔案。
當然,Adobe距離真正的SaaS軟件開發商還比較遠。Adobe核心的PS、PR等軟件,相比Salesforce的CRM軟件,所需要的算力要大的多,對於網絡帶寬、雲服務器的彈性擴容、容災能力都有更高要求,這方面Adobe同微軟的合作正在深化。在軟件層面,Adobe需要開發更多雲原生的應用,無論雲端存儲、渲染,還是圖像、模板、3D資料等版權素材庫,Adobe要滿足用戶更多節省成本的可用服務,也要找到自己擅長領域同更多場景結合的細分用戶。不論新開辟行業客戶,還是加快功能延伸,SaaS的可拓展空間都很大。
那么,Adobe Creative Cloud和Experience Platform之間的區別到底是什么呢?CC是以軟件為產品的銷售,它代表了Adobe轉型的過程;EP是以雲計算為核心的服務平台,它讓Adobe從軟件開發商成為軟件服務商,它是Adobe的未來。
產業參考認為,中國當下雲計算的風刮起來,SaaS很容易被市場神話和簡單化。Adobe給我們的啟示是,雲計算(IaaS和PaaS)的地位是基礎很重要但不是核心,它只能是技術工具和管道,核心是給用戶提供了更多在PC時代無法做到的服務,是服務的能力。所以Adobe的核心價值還是它軟件產品本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