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順序程序不具有()
A.順序性 B.並發性 C.封閉性 D.可再現性
2、棧按先進后出的原則組織數據,隊列按先進先出的原則組織數據
3、設某棵樹的度為3,其中度為3,2,1的結點個數分別為3,0,4,則該樹中的葉子結點數為(B)
A.6 B.7 C.8 D.不可能有這樣的樹
解析:葉子結點(n)就是度為0的結點,就是沒有子結點的結點。根據樹的性質:樹的總的結點數為樹中所有結點的度數之和再加1。3x3+2x0+1x4+0xn+1=3+4+n。14=7+n。n=7。
4、要使用外存儲器中的信息,應先將其調入()
A.內存儲器 B.控制器 C.運算器 D.微處理器
5、進程是()
A.存放在內存中的程序 B.與程序等效的概念 C.一個系統軟件 D.程序的執行過程
解析:進程是指一個具有一定獨立功能的程序關於某個數據集合的一次運行活動。
6、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循環隊列是隊列的一種順序存儲結構 B.循環隊列是隊列的一種鏈式存儲結構 C.循環隊列中的隊尾指針一定大於隊頭指針 D.循環隊列中的隊尾指針一定小於隊頭指針
解析:循環隊列中隊頭指針可以大於隊尾指針,也可以小於隊尾指針。
7、設棧與隊列初始狀態為空。將元素ABCDEFGH依次輪流入棧和入隊,然后依次輪流出棧和退隊,則輸出序列為()
A.ABCDHGFE B.BGDEFCHA C.DCBAEFGH D.GBEDCFAH
解析:棧按先進后出原則,隊列按先進先出原則。入棧順序為ACEG,入隊順序為BDFH,然后依次輪流出棧和退隊,則G先出棧,B先退隊,則輸出順序為:GBEDCFAH
8、設二叉樹的前序序列為ABDEGHCFIJ,中序序列為DBGEHACIFJ。則按層次輸出(從上到下,同一層從左到右)的序列為()
A.ABCDEFGHIJ B.DGHEBIJFCA C.JIHGFEDCBA D.GHIJDEFBCA
解析:二叉樹遍歷分為三種:前序遍歷(訪問根結點在訪問左子樹和訪問右子樹之前)、中序遍歷(訪問根結點在訪問左子樹和訪問右子樹兩者之間)、后序遍歷(訪問根結點在訪問左子樹和訪問右子樹之后)。根據前序序列可確定根結點為A,所以可排除其他三個選項。
9、結構化程序的三種基本控制結構是()
A.遞歸、堆棧和隊列 B.調用、返回和轉移 C.順序、選擇和重復 D.過程、子程序和函數
10、在關系數據庫設計中,關系模式是用來記錄用戶數據的()。
A.二維表 B.視圖 C.屬性 D.實體
解析:
11、某二叉樹共有399個結點,其中有199個度為2的結點,則該二叉樹中的葉子結點數為()
A.不存在這樣的二叉樹 B.198 C.199 D.200
解析:根據二叉樹的性質:對任何一棵二叉樹,度為0的結點(即葉子結點)總是比度為2的結點多一個
12、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不包括()
A.數據庫定義 B.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 C.數據庫的訪問 D.數據庫和網絡中其它系統的通信
解析: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數據模式定義、數據存取的物理構建、數據操縱、數據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定義與檢查、數據庫的並發控制與故障恢復、數據的服務
13、由關系R1和R2得到關系R3的操作是()
A.等值連接 B.並 C.笛卡爾積 D.交
解析:關系R3是關系R1和關系R2按照條件R1.B=R2.D進行等值連接得到的關系
笛卡爾積:若R有m個元組,S有n個元組,則RxS有mxn個元組
並:R和S是n元關系,R和S的並是由屬於R或屬於S的元組構成的集合,記為RUS.
交:R和S是n元關系,R和S的交是由屬於R且屬於S的元組構成的集合.
等值連接:從關系R與S的笛卡爾積中選取A\B屬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組
14、在長度為n的有序鏈表中進行查找,最壞情況下需要比較的次數為()
A.n-1 B.n/2 C.n D.與有序順序表的對分查找相同
解析:最壞的情況為:查找的元素為表中最后一個元素或查找的元素不在表中,則需要比較表中所有元素
15、循環隊列的存儲空間為Q(1:50)。經過一系列正常的入隊與退隊操作后,front=rear=25。后又成功地將一個元素入隊,此時隊列中的元素個數為()
A.1 B.50 C.26 D.2
解析:設循環隊列地存儲空間為Q(1:m),當front=rear=m時,循環列表為空;當front=rear且不等於m時,循環隊列可能為空,也可能為滿。當為空時,可以插入元素;當為滿時,插入元素會發生“上溢”錯誤。題目中已說明一個元素入隊,說明循環隊列為空。
16、設二叉樹的前序序列為ABCDEF,中序序列為ABCDEF,則后序序列為()
A.ABCDEF B.FEDCBA C.DEFCBA D.CBAFED
解析:該二叉樹沒有左子樹,后序序列先訪問處於右子樹的F結點
------------恢復內容開始------------
1、順序程序不具有()
A.順序性 B.並發性 C.封閉性 D.可再現性
2、棧按先進后出的原則組織數據,隊列按先進先出的原則組織數據
3、設某棵樹的度為3,其中度為3,2,1的結點個數分別為3,0,4,則該樹中的葉子結點數為(B)
A.6 B.7 C.8 D.不可能有這樣的樹
解析:葉子結點(n)就是度為0的結點,就是沒有子結點的結點。根據樹的性質:樹的總的結點數為樹中所有結點的度數之和再加1。3x3+2x0+1x4+0xn+1=3+4+n。14=7+n。n=7。
4、要使用外存儲器中的信息,應先將其調入()
A.內存儲器 B.控制器 C.運算器 D.微處理器
5、進程是()
A.存放在內存中的程序 B.與程序等效的概念 C.一個系統軟件 D.程序的執行過程
解析:進程是指一個具有一定獨立功能的程序關於某個數據集合的一次運行活動。
6、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循環隊列是隊列的一種順序存儲結構 B.循環隊列是隊列的一種鏈式存儲結構 C.循環隊列中的隊尾指針一定大於隊頭指針 D.循環隊列中的隊尾指針一定小於隊頭指針
解析:循環隊列中隊頭指針可以大於隊尾指針,也可以小於隊尾指針。
7、設棧與隊列初始狀態為空。將元素ABCDEFGH依次輪流入棧和入隊,然后依次輪流出棧和退隊,則輸出序列為()
A.ABCDHGFE B.BGDEFCHA C.DCBAEFGH D.GBEDCFAH
解析:棧按先進后出原則,隊列按先進先出原則。入棧順序為ACEG,入隊順序為BDFH,然后依次輪流出棧和退隊,則G先出棧,B先退隊,則輸出順序為:GBEDCFAH
8、設二叉樹的前序序列為ABDEGHCFIJ,中序序列為DBGEHACIFJ。則按層次輸出(從上到下,同一層從左到右)的序列為()
A.ABCDEFGHIJ B.DGHEBIJFCA C.JIHGFEDCBA D.GHIJDEFBCA
解析:二叉樹遍歷分為三種:前序遍歷(訪問根結點在訪問左子樹和訪問右子樹之前)、中序遍歷(訪問根結點在訪問左子樹和訪問右子樹兩者之間)、后序遍歷(訪問根結點在訪問左子樹和訪問右子樹之后)。根據前序序列可確定根結點為A,所以可排除其他三個選項。
9、結構化程序的三種基本控制結構是()
A.遞歸、堆棧和隊列 B.調用、返回和轉移 C.順序、選擇和重復 D.過程、子程序和函數
10、在關系數據庫設計中,關系模式是用來記錄用戶數據的()。
A.二維表 B.視圖 C.屬性 D.實體
解析:
11、某二叉樹共有399個結點,其中有199個度為2的結點,則該二叉樹中的葉子結點數為()
A.不存在這樣的二叉樹 B.198 C.199 D.200
解析:根據二叉樹的性質:對任何一棵二叉樹,度為0的結點(即葉子結點)總是比度為2的結點多一個
12、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不包括()
A.數據庫定義 B.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 C.數據庫的訪問 D.數據庫和網絡中其它系統的通信
解析: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數據模式定義、數據存取的物理構建、數據操縱、數據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定義與檢查、數據庫的並發控制與故障恢復、數據的服務
13、由關系R1和R2得到關系R3的操作是()
A.等值連接 B.並 C.笛卡爾積 D.交
解析:關系R3是關系R1和關系R2按照條件R1.B=R2.D進行等值連接得到的關系
笛卡爾積:若R有m個元組,S有n個元組,則RxS有mxn個元組
並:R和S是n元關系,R和S的並是由屬於R或屬於S的元組構成的集合,記為RUS.
交:R和S是n元關系,R和S的交是由屬於R且屬於S的元組構成的集合.
等值連接:從關系R與S的笛卡爾積中選取A\B屬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組
14、在長度為n的有序鏈表中進行查找,最壞情況下需要比較的次數為()
A.n-1 B.n/2 C.n D.與有序順序表的對分查找相同
解析:最壞的情況為:查找的元素為表中最后一個元素或查找的元素不在表中,則需要比較表中所有元素
15、循環隊列的存儲空間為Q(1:50)。經過一系列正常的入隊與退隊操作后,front=rear=25。后又成功地將一個元素入隊,此時隊列中的元素個數為()
A.1 B.50 C.26 D.2
解析:設循環隊列地存儲空間為Q(1:m),當front=rear=m時,循環列表為空;當front=rear且不等於m時,循環隊列可能為空,也可能為滿。當為空時,可以插入元素;當為滿時,插入元素會發生“上溢”錯誤。題目中已說明一個元素入隊,說明循環隊列為空。
16、設二叉樹的前序序列為ABCDEF,中序序列為ABCDEF,則后序序列為()
A.ABCDEF B.FEDCBA C.DEFCBA D.CBAFED
解析:該二叉樹沒有左子樹,后序序列先訪問處於右子樹的F結點
17、不屬於對象構成成分的是()
A.標識 B.屬性 C.方法(或操作) D.規則
解析:對象是由描述該對象屬性的數據以及可以對這些數據施加的所有操作封裝在一起構成的統一體。通常由對象名(標識)、屬性和操作三部分構成。
18、軟件工程的三要素是()
A.方法、工具和環境 B.方法、工具和過程 C.方法、平台和管理 D.方法、工具和文檔
19、關於數據庫管理階段的特點,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數據獨立性差 B.數據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擴充 C.數據真正實現了結構化 D.數據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
20、對長度為8的數組進行快速排序,最多需要的比較次數為()
A.8 B.28 C.56 D.64
解析:對長度為n的線性表進行快速排序,最壞情況下需要比較的次數為n(n-1)/2。數組屬於線性表。
21、循環隊列的存儲空間為Q(1:50),初始狀態為空。經過一系列的正常的入隊與退隊操作后,front=24,rear=25.此時循環隊列中的元素個數為()
A.1 B.49 C.50 D.25
解析:若循環隊列的存儲空間為(1:m),在循環隊列運轉起來后,如果front<rear,則隊列中的元素個數為rear-front;如果front>rear,則隊列中的元素個數為rear-front+m。
22、黑盒測試技術依據的是()
A.程序的邏輯結構 B.程序的物理結構 C.軟件功能的描述 D.軟件行為的描述
解析:黑盒測試又稱功能測試或數據驅動測試,着重測試軟件功能。
23、某系統總體結構如下圖所示,該系統結構圖的寬度是()
A.2 B.3 C.4 D.5
解析:寬度指最大模塊數的層的控制跨度(橫向最大模塊數)。在該結構圖中,第一層有一個模塊,第二層有三個模塊,第三層有五個模塊,第四層有兩個模塊。
24、在關系數據庫中,描述全局數據邏輯結構的是()
A.內模式 B.用戶模式 C.概念模式 D.物理模式
解析:概念模式:又稱模式,是數據庫系統中全局數據邏輯結構的描述,全體用戶的公共數據視圖。
外模式:又稱子模式或者用戶模式,是用戶的數據視圖。
內模式:又稱物理模式,是數據物理結構和存儲方式的描述,是數據在數據庫內部的表示方式。
25、將實體-聯系模型轉換為關系模型時,實體之間多對多聯系在關系模型中的實現方式是()
A.建立新的關系 B.建立新的屬性 C.建立新的關鍵字 D.建立新的實體
26、定義學生選修課程的關系模式如下:(選B)
解析:“姓名”在關系S中,“成績”在關系SC中,這兩個表通過“學號”進行連接,排除AC。D選項中,在進行連接前對關系S進行了投影運算,投影了屬性(S#,Sa),並不包含姓名,進行連接后的關系中不存在屬性Sn,不能檢索姓名。
27、圖書館管理系統中實體圖書和實體借閱人之間的聯系是()
A.N:1 B.M:N C.1:1 D.1:N
解析:一本圖書可以被多名借閱人借閱,一名借閱人也可以借多本圖書。
28、在快速排序法中,每經過一次數據交換(或移動)后()
A.不會產生新的逆序 B.只能消除一個逆序 C.能消除多個逆序 D.消除的逆序個數一定比新產生的逆序個數多
解析:逆序:在一個排列中,如果一對數的前后位置與大小順序相反,即前面的數大於后面的數。
快速排序的思想:從線性表中選取一個元素,設為T,將線性表中后面小於T的元素移到前面,而前面大於T的元素移到后面,結果就將線性表分成兩部分(兩個子表),T插入到其分割線的位置處,然后再用同樣的方法對分隔出來的子表進行同樣的分割。
快速排序不是對兩個相鄰元素進行比較,可以實現通過一次交換消除多個逆序,但由於均與基准元素比較,也可能會產生新的逆序。
29、帶鏈棧空的條件是top=bottom=NULL,當top=bottom且不等於NULL時,棧中存在一個元素,其他情況無法判斷。
30、某完全二叉樹按層次輸出(同一層從左到右)的序列為ABCDEFGH。該完全二叉樹的前序序列為()
A.ABCDEFGH B.ABDHECFG C.HDBEAFCG D.HDEBFGCA
31、不屬於結構化程序設計原則的是()
A.多態性 B.自頂向下 C.模塊化 D.逐步求精
32、對軟件系統總體結構圖描述正確的是()
A.從屬模塊一定是原子模塊 B.扇入是一個模塊直接調用的其他模塊數 C.結構圖是描述軟件系統功能的 D.深度等於控制的層數
解析:沒有從屬節點的模塊是原子模塊。扇入指調用一個給定模塊的模塊個數。結構圖是描述軟件系統結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