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根目錄下各目錄介紹


進入到CentOS根目錄(/)下會有很多不同的子目錄,如下圖:

我這里以阿里雲上CentOS7.3 X64位簡單的介紹一下他們的用途:

  • bin :存放普通用戶可執行的指令,即使在單用戶模式下也能夠執行處理
  • boot :開機引導目錄,包括Linux內核文件與開機所需要的文件
  • dev :設備目錄,所有的硬件設備及周邊均放置在這個設備目錄中
  • etc:各種配置文件目錄,大部分配置屬性均存放在這里
  • home:這里主要存放你的個人數據,具體每個用戶的設置文件,用戶的桌面文件夾,還有用戶的數據都放在這里。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用戶目錄,位置為:/home/用戶名。當然,root用戶除外。
  • lib:開機時常用的動態鏈接庫,bin及sbin指令也會調用對應的lib庫
  • lib64:開機時常用的動態鏈接庫64位,bin及sbin指令也會調用對應的lib庫
  • lost+found:是一個特殊目錄,用途是用來存放文件系統錯誤導致文件丟失后找回數據的;如果你不小心刪除了lost+found目錄,不用使用mkdir命令創建lost+found目錄,應該使用 mklost+found命令創建lost+found目錄。
  • media:可移除設備掛載目錄,類似軟盤 U盤 光盤等臨時掛放目錄
  • mnt:用戶臨時掛載其他的文件系統,額外的設備可掛載在這里,相對臨時而言
  • opt:第三方軟件安裝目錄,現在習慣性的放置在/usr/local中
  • proc:虛擬文件系統,通常是內存中的映射,特別注意在誤刪除數據文件后,比如DB,只要系 統不重啟,還是有很大幾率能將數據找回來
  • root:系統管理員主目錄,除root之外,其他用戶均放置在/home目錄下
  • run:系統運行是所需文件,以前防止在/var/run中,后來拆分成獨立的/run目錄。重啟后重新生成對應的目錄數據
  • sbin:只有root才能運行的管理指令,跟bin類似,但只屬於root管理員
  • srv:服務啟動后需要訪問的數據目錄,
  • sys:跟proc一樣虛擬文件系統,記錄核心系統硬件信息
  • tmp:存放臨時文件目錄,所有用戶對該目錄均可讀寫
  • usr:應用程序放置目錄,
  • var :存放系統執行過程經常改變的文件,
  • vmlinuz : 是可引導的,壓縮的linux內核,“vm”代表的“virtual memory”,一般是一個軟連接.

還有一個重要的目錄就是:/var/log/目錄,主要存放的是系統日志文件:

  • /var/log/message :系統啟動后的信息和錯誤日志,是Linux中最常用的日志之一
  • /var/log/secure :與安全相關的日志信息
  • /var/log/maillog :與郵件相關的日志信息
  • /var/log/cron :與定時任務相關的日志信息
  • /var/log/spooler :與UUCP和news設備相關的日志信息
  • /var/log/boot.log :守護進程啟動和停止相關的日志消息

 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46279950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