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黑科技Intel Optane SSD DC P5800X評測,金字塔尖的SSD!輾壓所有固態硬盤

這是我用過貴最貴的 SSD,Intel Optane SSD DC P5800X 800GB,型號是 SSDPF21Q800GB。價格大概 $2,000元出頭(單位是美金)。這小小一顆差不多是目前漲價的 3080Ti價格,也是開箱過最貴的單一電腦零件!
起因於之前 Chia幣剛熱門時開始用 SSD耕地,后來發現 Chia對 SSD壽命的消耗真的很恐怖,而手上的 Intel Optane SSD 905P這種基於 3DXPoint技術的 SSD,寫入壽命就非常誇張。

從一開始有些 SSD廠商修改保固條款,到后來如:十銓、威剛也推出專為奇亞幣的 SSD。不過那時整個 XCH價格都掉下來了,也沒有明顯的未來性和漲價可能。不過手上這顆 P5800X已經到貨了,因此還是來開箱一下。

這顆是 Intel Optane SSD DC P5800X,容量是 800GB。采用 U.2傳輸接頭。一般家用很難看到這個參數,這主要是設計給服務器使用的。先來看一下外觀,其實就是 2.5”的大小,厚度 15mm,比大家常見的 7mm,或是以前常見的 9mm還厚一點。上下外殼應該都是鑄造后 CNC加工的,非常堅固,上面的小鰭片也非常硬。之前還沒裝到電腦上,跟 905P放在一起,外觀太像,導致常常會拿錯。

看到網絡上有人問說,像這樣服務器在用的這個 U.2磁盤,可以安裝到一般台式機的電腦上嗎?可以的,不過要准備一些轉接的東西。

就像這次的測試平台使用 Intel Core i9–11900K,是 Intel目前消費級的旗艦 CPU,並搭配 360水冷做散熱。主板剛好在最近拍攝 NZXT N7 Z590。內存是海盜船兩條 16GB 3600MHz共 32GB。磁盤安裝同樣也是 Optane SSD的 905P 480GB做為系統碟。

轉接上,使用 PCIe轉 U.2的轉接卡,這個一張大概一千原左右。上面沒有芯片,就是單純的拉線而已,所以 Gen3、Gen4的都可以通用。

這個系列原本發布四個容量 400G、800G、1.6T、3.2T。不過目前 3.2T好像都沒看到,連官網都沒有,最大就是 1.6T。對比其他企業用經常可以看到 7.68TB來說,Optane容量不算大,但強在其他地方。哦~對了,以前有 HHHL的款式,但這一代只有 U.2的!

當然 Optane厲害不是單看讀寫速度,而是看家本領 3DXPoint,這個黑科技完全是降維打擊,跟一般常見的 NAND Flash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東西。優點一大堆,各項性能指標更是誇張的強,不過一般家用其實感覺不太出來,加上價格也滿貴的,所以通常都是用在服務器。

P5800X這個系列都是 PCIe Gen4 x4NVMe Interface。因此可以參數看到標示循序讀取可達到 7200MB/s,循序寫入也能達到 6100MB/s。

實測中,讀取的確能超過 7000MB/s。這其實滿難得的,因為 Intel過往許多 SSD速度其實不是特別出色,例如 905P價格比當時 PCIe Gen3 x4的頂級消費級還貴,這樣的 SSD速度大概在 3000MB/s~3500MB/s,而 905P約莫 2600MB/s。即便是企業級的 P4800X,也就是 P5800X的前一代,速度約莫 2500MB/s,也沒有吃滿帶寬。但這次 P5800X,能夠達到 7000MB/s以上,就覺得圓滿許多。

4GiB對 P5800X來說也只是小菜一碟。后續有些測試,發現沒辦法得到原廠那么好的數據,可能是因為有用轉接卡,加上電腦性能其他短板可能偶爾造成的瓶頸。

得益於 3DXPoint技術,在較低隊列深度的性能上,例如QD=1,一般 SSD在讀取時會軟下去了,但這對 Optane技術的 SSD來說更是技壓群雄的地方。在 Crystal Disk Mark中可以看到隨機 4K逼近 10萬 IOPS,是一般頂級 SSD的好幾倍。

此外 Optane還有超低讀寫延遲,4K隨機讀寫都低至 5us,相較上一代 10us降低許多。而在實測中差不多在 10us左右。相較頂級 PCIe Gen4 x4 SSD大約 40~50us也是輾壓式的勝利。一般家用也很難體會差幾個 us會有什么影響,但據我所知,在一些服務器需要每秒處理幾百萬筆資料的應用來說,超低的讀寫延遲就會是一個大賣點。

在 AJA System Test中以 4GB檔案進行測試,寫入約 5300MB/s,讀取約 6000MB/s。

加大檔案大小到 16GB,讀寫速度依然強勁。寫入約 5200MB/s,讀取約 6000MB/s。

AIDA64 Disk Benchmark的測試中,循序、隨機都維持在 5500~6000MB/s的速度,反應時間也極快。

在 Linear Read當中,可以看到全盤讀取都非常穩定在高速,簡直是一條直線了。

Random Read性能平均在 1570MB/s。

Buffered Read可能是跑到 80%時 CPU突然有被其他程序占用到,而影響性能發揮,不然印象看國外別人測的數據都是非常平穩的。

反應時間極快,可能已經到 AIDA 64的數值極限了。

有幾個很強的點,第一個就是寫入壽命非常強。一般情況下,大家都知道 TLC壽命比 QLC好。企業用的壽命比家用的好。3DXPoint壽命比 NAND Flash好。而第一代 Optane SSD企業級是 60DPWD,第二代也就是這顆 P5800X已經達到 100DPWD,哇~這非常誇張耶。像是手上這條很便宜的 Intel 660P 1TB,寫入壽命是 200TBW。為了方便比較,簡單算他 800GB是 160TBW。而 P5800X的 100DPWD是五年,換算下來是 146,000TBW,大概是 660P的 900多倍!

DPWD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在保固期限內,每天可以全磁盤寫入的次數。例如 P5800X 800GB保固五年,就是 5年乘 365天乘 100次乘 0.8TB,就是 146,000TBW,也就是上面換算 TBW的方式。

那可能你會想說:「啊這樣不公平啦~拿 QLC去跟 3DXPoint比,還拿家用低端跟企業高端來比。」的確是不公平啦~但是這樣一般大眾比較有個比較的基准。就像 SSD跟 HDD直接比較,當然也不公平,但起碼知道差距。而且就算拿 P5800X跟其他品牌的企業級固態硬盤來比較,在寫入壽命這個指標依舊是相當恐怖。

要知道一般企業用 NAND Flash的 SSD,廠商標示 DPWD通常是個位數,還要精確標出小數點的,大多也不會超過十位數 DPWD。而 Optane SSD直接是十位數以上,P5800X更是到 100 DPWD。隨便都是人家幾十倍、幾百倍的寫入壽命在計算。

這么強的寫入壽命,還真想不到有什么方式可以操爆他了。即便滿載挖奇亞幣,保固內也達不到這個寫入壽命。搞笑一點的話,幾乎可以說,這是一顆可以做碎片整理的固態硬盤,完全打破以往大家的認知。

在現實應用場景,一般生活上更常用到的是讀寫混合執行。同時對 SSD、HDD寫入、讀取,就容易出現速度大幅下降的狀況。而 3DXPoint本身的特性和優勢使然,在這種讀寫混合的情況下,讀寫速度和 IOPS發揮反而更好。這部分因為目前沒有 PCIe Gen4的服務器,加上目前是轉接,測不太出來。但以官方介紹提到,原本參數表提到 4K隨機讀寫大概是 160萬 IOPS,這已經很強了,市面上頂尖的 PCIe Gen3 SSD大概都是幾十萬 IOPS,頂尖 PCIe Gen4 SSD才剛碰到百萬 IOPS,依舊不是 Optane對手。此外剛剛提到在混合讀寫反而更強,Intel官方表示這種情況下可以達到 200萬 IOPS,我以經沒有形容詞了,真的太變態了。

拆解方面,本來已經打算放棄這塊 6萬元 SSD的保固,但他太堅固了,實在是打不開,加上后來看到國外有人發布了里面芯片型號的文章,因此就沒有執着在把拆開來看了。
而自己影片稿寫完后,看到一個影片是王思聰組了一台服務器,其中就用了四顆 P5800X 1.6TB的版本,真是太香了。后來影片發出后,被網友盜用上傳到 B站,看到很多網友就在 B站上寫「王思聰同款」,讓我覺得很樂。

結語想說,有錢真好,這種夢幻級的產品,真不是凡間的玩物。
科技改變世界,知識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