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 用表格查看結果 詳解


使用jmeter進行性能測試的時候,如果需要嚴格模擬並發數量,如要模擬50個用戶同時登陸,這時候僅僅在線程組那里設置50個線程數量是模擬不出50個用戶同時登陸的場景。這時需要使用到同步定時器,那使用同步定時器后,如何觀察是不是嚴格執行了100用戶同時登陸,可以通過“用表格查看結果”觀察並發的時間節點。

參數詳細解釋:

  • Sample#:每個請求的序號。
  • Start Time:每個請求開始時間。(時:分:秒.毫秒)
  • Thread Name:每個線程的名稱(線程序號-第N次循環次數)。
  • Label:每個請求的自定義名稱(無修改時默認顯示請求類型,如Http,FTP等請求)。
  • Sample Time(ms):每個請求的響應時間。(單位:毫秒)
  • Status:請求狀態,如果為勾則表示成功,如果為叉表示失敗。
  • Bytes:響應的字節數,請求的字節數。
  • Sent Bytes:發送的字節數。
  • Latency:延遲的時間,等待時長。(單位:毫秒)
  • Connect Time(ms):連接服務器的時間。(單位:毫秒)
  • 樣本數目:所有請求個數,樣本數目 = 線程數(請求用戶數)* 請求次數 。(單位:個)
  • 平均:所有請求的平均響應時間。(單位:毫秒)
  • 最新樣本:最新樣本響應時間,表示服務器響應最后一個請求的時間。(單位:毫秒)
  • 偏離:服務器響應時間變化、離散程度測量值的大小,或者,換句話說,就是數據的分布。

一個疑問,我看Start Time,並不是一個時間點並發50個,僅僅是一個時間點並發幾個,而且還不是每次並發數還不同

我並沒有看到這篇文章的結果https://www.cnblogs.com/xxxyang/p/12486683.html

腳本設置如下:

一個線程組下有4個接口,每個接口都添加了同步定時器,“模擬用戶組的數量”是50

線程組設置如下,“線程數”為50,調度器的“持續時間”為60秒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