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ctionEvent中 有這樣一個方法getActionCommand() ;
public String getActionCommand() ;
這個方法返回的是事件源組件的“命令” , 這個“命令” 實際上就是事件源組件上的“Label(標簽)字符串” ,
比如:Button bt = new Button("按鈕1") ;
那么如果我們為這個按鈕添加了一個點擊事件監聽器的話(ActionListener),那么在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方法中,
如果調用getActionCommand()方法的話,返回的就是“按鈕1” ;
那么這個方法到底有什么用處呢?
用途1:如果我們為多個可點擊的組件注冊了相同的事件監聽器(ActionListener)的話,我們就可以
使用 e.getActionCommand() 來區分到底是哪個組件被單擊了(當然要保證這些組件的標簽有互不相同的字符串),但是
e.getSource() 同樣可以做到 ;
用途2:通過此方法返回同一個組件能夠產生的幾個命令之一。
例如,單個按鈕可以在“顯示詳細信息”和“隱藏詳細信息”之間切換。在所有情況下,源對象和事件都將是相同的 , 使用getSource()不能夠去區分,
但命令字符串將會標識出實際對應的動作。
eg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if (e.getActionCommand() == "退出") {
System.exit(0);
} else if (e.getActionCommand() == "登錄") {
//進行登陸函數的實現
} else if (e.getActionCommand() == "注冊") {
//調用注冊方法
this.Regi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