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解答】LACP是什么?如何工作?如何配置?


眾所周知,鏈路聚合技術可充分利用交換機設備的端口及端口處理能力,增加設備間的帶寬,且當其中一條鏈路出現故障時可快速將流量轉移到其他鏈路進行傳輸,有效提高網絡的可靠性。隨着用戶對網絡管理性和可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LACP逐漸成為了鏈路聚合的主流。那么LACP是什么?它有什么用?是如何進行工作的?又該如何配置呢?您將在本文的閱讀中找到答案。

LACP是什么?

LACP(鏈路聚合控制協議)是基於IEEE802.3ad標准的一種實現鏈路動態匯聚的協議,該協議可將交換機之間的多條物理鏈路合並成一條帶寬更高的邏輯鏈路,與此同時,當其中某條鏈路發生故障時,會自動引導流量從其他鏈路進行傳輸,起到鏈路冗余作用,有效防止網絡故障的發生。

 

LACP有什么優勢?

LACP具備以下四點優勢:

  • 增加帶寬:聚合鏈路的最大帶寬為鏈路聚合組中所有鏈路的帶寬總和,相對於單條鏈路而言,極大的拓展了鏈路帶寬。

  • 增加可靠性:鏈路聚合組是由多條鏈路組成,在單條鏈路發生故障時,在該鏈路上傳輸的流量將會自動切換到其他的活動鏈路,並不會出現傳輸失敗的現象。

  • 可負載分擔:流量會按照一定的規則被分配到多條成員鏈路進行傳輸,提高了鏈路使用率。

  • 可動態配置:在無網絡管理人員或缺少人工配置的情況下,鏈路聚合組可根據對端和本端的信息靈活調整聚合成員的端口的選中或非選中狀態。

LACP如何工作?

LACP協議主要是通過LACPDU(鏈路聚合控制協議數據單元)與對端交互信息,通過比較兩端的系統優先級、系統MAC地址、端口優先級以及端口號等信息,建立活動鏈路組。詳情如下:

在啟動LACP協議之后,兩端的交換機將會相互發送LACPDU報文。

然后通過對比兩端的系統優先級或系統MAC地址選擇主動端。系統優先級高者為主動端,當系統優先級相同時,則比較兩端的系統MAC地址,MAC地址小的一端為主動端。

再根據主動端的端口優先級來選擇活動接口。端口優先級高者為活動接口,若是端口優先級相同,則將端口號小的端口作為活動接口;當兩端所選的活動接口一致時,活動鏈路組建立。這些活動鏈路將以負載分擔的方式轉發數據。

 

交換機如何配置LACP?

在配置LACP之前,首先要保證交換機之間的連接成功,然后再通過console口登錄進入交換機,進入到CLI界面進行命令配置。一般來說,LACP的配置可通過靜態和動態兩種方式實現,具體的配置如下。

靜態配置主要分為四步驟:

1. 創建port-channel,且將其配置為LACP模式下實現鏈路聚合。

2. 將成員端口添加到channel-group。

3. 創建VLAN並將端口添加到VLAN。

4. 驗證LACP配置。

動態配置主要分為六步驟:

1. 將成員端口添加到channel-group。

2. 設置系統優先級,確定主動端,便於根據主動端口的優先級選擇活動端口。

3. 配置活動接口數量的上限閾值,實現保證帶寬的情況下提高網絡的可靠性。(此步驟僅適用於CLI動態配置命令)

4. 配置LACP端口優先級,並確定活動鏈路端口,以便選擇優先級高的端口作為活動端口。(此步驟僅適用於CLI動態配置命令)

5. 創建VLAN,並將端口添加到VLAN。(此步驟僅適用於CLI動態配置命令)

6. 驗證LACP配置。

欲知更多LACP配置命令可訪問《飛速(FS) S3900系列交換機如何配置LACP?》。

 

其他相關問答

1. LACP與PAgP有什么區別?

LACP與PAgP(端口匯聚協議)兩者都同屬於鏈路聚合,旨在將多條物理鏈路聚合成一條邏輯鏈路,提高鏈路帶寬。但不同的是,LACP協議是國際標准,而PAgP是思科的專有協議,僅供思科設備或供應商許可的交換機上使用;與此同時,LACP可支持跨堆棧和跨MLAG,但PAgP不支持,因為它不支持不同交換機的端口,因此,若是需要在堆疊交換機上創建端口通道(port-channel),最好是選擇LACP而不是PAgP。

參數 LACP PAgP
起源 由IEEE於2000年發布802.3ad(LACP) 發明於20世紀90年代初
協議類型 國際標准 思科專有
飛速(FS)交換機型號 PoE+系列、S3900系列、S5800/5900/8050系列以及N系列
模式 ①開啟(on):端口不進行協商,直接形成以太網通道;在這種模式下,對端必須也是on模式,以太網通道才能正常工作。 ②關閉(off):阻止端口形成以太網通道。 ③被動(passive):在被動模式時,被動的監聽,不主動發起協商,等待LACP協商請求數據包,當出現請求時才進行以太網通道的協商。 ④企望(desirable):這種模式主動發起請求對交換機進行以太網通道的協商。 ①開啟(on):端口不進行協商,直接形成以太網通道;在這種模式下,對端必須也是on模式,以太網通道才能正常工作。 ②閉(off):阻止端口形成以太網通道。 ③自動(auto):在自動模式時,被動的監聽,不主動發起協商,等待PAgP協商請求數據包,當出現請求時才進行以太網通道的協商。 ④企望(desirable):這種模式主動發起請求對交換機進行以太網通道的協商。

2.LACP與LAG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及區別?

LAG(鏈路聚合組)是一種在沒有任何協議的情況下實現鏈路聚合和負載均衡的初始技術,由於它的配置需要用戶手動創建端口通道並將成員借口添加到該端口通道中,也被稱之為手工模式。聚合鏈路創建成功之后,所有的鏈路均為活動鏈路,可轉發數據包;當其中一條活動鏈路斷開連接時,其他活動鏈路將對該鏈路上的數據包進行負載均衡,但若是出現鏈路層故障或者鏈路連接錯誤,LAG將無法進行負載均衡。

而LACP是用來實現以太網鏈路動態匯聚和解匯聚的協議。它可為交換機數據的設備提供一種標准的協商方式,系統可根據自身配置自動形成聚合鏈路並啟動聚合鏈路。聚合鏈路創建成功之后,LACP將會負責維護鏈路狀態。當鏈路聚合條件發生改變時,LACP則會調整或解散聚合鏈路;當鏈路聚合組中的活動鏈路出現故障(包括連接斷開、鏈路連接錯誤、鏈路層故障等),系統將會進行自我調解,確保網絡的可靠性。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