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總線
1.數據總線:
傳輸各功能部件之間的數據信息,它是雙向傳輸總線,其位數與機器字長、存儲字長有關。一般8位、16位、32位。
數據總線位數:數據總線寬度,現如今普遍64位,一次性處理數據位數,衡量系統性能的一個參數。
機器字長:一次性處理數據位數,取決於數據總線寬度,一般8位、16位、32位。
指令字長:指令的長度位數。
例,若數據總線寬度為 8位,指令字長 16位,cpu在取值階段2次訪問主存。
存儲字長:存儲單元存儲數據位數。
2.地址總線:
主要用來指出數據總線上的源數據或目的數據在主存單元的地址或I/O設備的地址。
(1)CPU通過地址總線指定存儲單元.
(2)地址總線確定CPU可以訪問的最大內存空間的大小. 例如: 10條地址線可以訪問的最大內存是1024位二進制數據(1B)
地址總線的寬度表明CPU的尋址能力,數據總線的寬度決定了CPU和外界數據傳送速度。
例子:
一個字節是一個內存單元 同時一個字節是8位 也就是一個內存單元既是一個字節也是8個二進制位,1G=1024M 1M=1024K 1K=1024字節 1字節=8位 一位是最基本單位 是一個二進制位 要么是0要么是1
某個CPU有10根地址總線,一根線的穩定狀態只有2種,高電平和低電平。用二進制表示就是0和1,10根線就是2^10,數據大小的范圍是0~1023內存單元。一個地址是表示一個內存單元的,一個內存單元對應一個字節。則它的尋址范圍為1KB(1KB=1024B[B表示字節])。若CPU的地址總線寬度為32,就是2^32=2^10 * 2^10 * 2^10 * 2^2,2^10對應范圍為1KB,則2^32對應的范圍為4G。
某個CPU的數據總線為8根,那么8根數據總線一次可傳送一個8位二進制數(1個字節),那么改CPU一次性可傳送的數據大小為1B(B表示字節);若數據總線為16根,則可以傳送2B。
如有256B存儲單元,需要8條地址線。
如有2K存儲單元,需要11條地址線。
如有16M存儲單元,需要24條地址線。
如有4G存儲單元,需要32條地址線。
地址線24根,2^24=16M: 存儲單元=內存單元
按字節編址(一個字節的二進制代碼占一個存儲單元),那字節尋址就是16M(個存儲單元)
字長為16位,一個字2個字節(2個字節的二進制代碼占一個存儲單元),那按字尋址就是8M(個存儲單元)
字長為32位,一個字4個字節(4個字節的二進制代碼占一個存儲單元),那按字尋址就是4M(個存儲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