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名詞解釋


傳輸層

TCP

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面向連接的傳輸控制協議,提供的是一條全雙工的可靠邏輯信道。

TCP提供面向連接的服務,在傳送數據之前必須先建立連接,數據傳送結束后釋放連接。由於TCP要提供可靠傳輸,增加了許多開銷,這不僅使得協議數據單元的首部增大,還要占用很多處理機資源。

UDP

用戶數據包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無連接的用戶數據報協議,提供的是一條不可靠的邏輯信道。

UDP是一個無連接的非可靠傳輸協議。它在IP層之上僅提供兩個附加服務:1.復用和分用;2.差錯檢測。由於UDP比較簡單,因此它執行速度快,實時性好。

網絡層

CIDR

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在變長子網掩碼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消除傳統A、B、C類網絡划分,並且可實現超網構造的IP地址划分方法。

NAT

網絡地址轉換,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將內部網絡的私有IP地址轉換為公有IP地址,本地地址的內部主機與因特網上主機通信必須進行地址轉換,並且對外隱藏內部網絡的IP地址;

ICMP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作用:描述IP通信實體之間交換的控制信息。控制消息是指網絡通不通、主機是否可達、路由是否可用等網絡本身的消息

ping

因特網包探索器(網絡診斷工具),Packet InterNet Groper

測試兩個主機之間的連通性。

Ping是工作在應用層, 主要是向特定的目的主機發送ICMP 請求報文,測試目的站是否可達及了解其有關狀態。

DHCP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功能:由服務器控制一段IP地址范圍,客戶機登錄服務器時就可以自動獲得服務器分配的IP地址和子網掩碼;

VPN

虛擬專用網絡,Virtual Private Network

公用網絡上建立專用網絡,進行加密通訊。在企業網絡中有廣泛應用。VPN網關通過對數據包的加密和數據包目標地址的轉換實現遠程訪問。降低用戶費用,提供更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RIP

路由信息協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是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

  • 僅和相鄰路由器交換信息;
  • 路由器交換的信息是當前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 按固定的時間間隔交換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

OSPF

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ARP

地址解析協議

在鏈路層傳送數據幀,必須使用硬件地址。ARP協議實現從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數據鏈路層

CSMA/CD

載波偵聽多路訪問/碰撞檢測

載波偵聽(Carrier Sense),意思是網絡上各個工作站在發送數據前,都要確認總線上有沒有數據傳輸。若有數據傳輸,則不發送數據;若無數據傳輸,立即發送准備好的數據。

多路訪問(Multiple Access),意思是網絡上所有工作站收發數據,共同使用同一條總線,且發送數據是廣播式。

“沖突檢測”是指發送結點在發出信息幀的同時,還必須監聽媒體,判斷是否發生沖突(同一時刻,有無其他結點也在發送信息幀)。

CSMA/CA

載波偵聽多路訪問/碰撞避免

CSMA/CA協議利用ACK信號來避免沖突的發生,也就是說,只有當客戶端收到網絡上返回的ACK信號后,才確認送出的數據已經正確到達目的

VLAN

虛擬局域網,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通過局域網內的設備邏輯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個個網段從而實現虛擬工作組的技術。

划分VLAN的主要作用是隔離廣播域

組播

IGMP

網際組管理協議,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GMP提供了在轉發組播數據包到目的地的最后階段所需的信息,實現如下雙向的功能:

  1. 主機通過IGMP通知路由器希望接收或離開某個特定組播組的信息。
  2. 路由器通過IGMP周期性地查詢局域網內的組播組成員是否處於活動狀態,實現所連網段組成員關系的收集與維護。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