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3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一、實驗目的
掌握交換機的配置方式及切換命令;
掌握交換機端口的基本配置;
掌握交換機mac地址的查看與管理方法。
二、實驗設備
l 以太網交換機一台
l 服務器一台
l PC機五台
l 配置電纜、網線若干
三、實驗過程
實驗內容1:
交換機的配置方式
- 交換機自身沒有輸入/輸出設備,需要通過其它計算機登錄到交換機后才能配置。
- 根據配置交換機所需的計算機與交換機的連接方式,交換機的配置方式有兩種:
– 帶外管理(本地配置)
– 帶內管理(遠程配置)
– 第一次使用交換機時必須使用Console端口。
–
實驗內容2:
交換機的命令行操作模式及密碼設置......
進入交換機的第一個模式為用戶模式,系統提示符為 switch>
switch> Enable !進入特權模式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進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
!進入交換機f0/5的端口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 Exit !退回到上一級操作模式
Switch(config)# End !直接退回特權模式
-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執行line console 0命令進入Line配置模式。該模式主要用於對控制台端口設置用戶級登錄密碼。
- 為consol端口配置用戶密碼
– Switch>enable
– Switch#conf term
– Switch(config)#line console 0
– Switch(config-line)#password 654321
– Switch(config-line)#login
– Switch(config-line)#end
– Switch#write
輸入exit退回到用戶模式,再次輸入exit退出用戶模式,然后再次嘗試進入到特權模式,驗證是否需要輸入密碼
實驗內容3:配置系統名稱
- 步驟1: configure terminal !進入全局配置模式
- 步驟2: hostname name
!設置系統名稱,名稱必須由可打印字符組成,長度不能超過255個字節。
- 步驟3: end !回到特權模式。
- 步驟4 show running-config !驗證你的配置。
可以在全局配置模式下使用no hostname來將系統名稱恢復位缺省值
實驗內容4:交換機端口的基本配置.
- 步驟1: configure terminal
!由特權模式進入全局配置模式
- 步驟2: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進入交換機f0/2的端口配置模式
- 步驟3: 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為10M
- 步驟4:duplex half !配置端口為半雙工模式
- 步驟5:no shutdown
!開啟端口,使之能轉發數據
- 步驟6: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0/5
!查看交換機端口的配置信息
實驗內容5: 交換機的MAC地址表
- MAC地址表(即交換機的轉發表)包含了用於在端口間轉發幀的地址信息,有動態、靜態、過濾三種類型的地址表。
- 動態地址:
– 交換機通過接收到的幀逆向學習得到的MAC 地址。交換機通過逆向學習算法不斷更新其動態地址表。
– 交換機復位后,所有動態地址都將丟失,交換機需要重新學習。
- 靜態地址
– 靜態地址是手工添加的MAC地址。與動態地址功能相同,不過相對動態地址而言,靜態地址只能手工進行配置和刪除(不能學習和老化),靜態地址將保存到配置文件中,即使交換機復位,靜態地址也不會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