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PI協議簡介
板卡內不同芯片間通訊最常用的三種串行協議:UART、I2C、SPI,之前寫過串口協議及其FPGA實現,今天我們來介紹SPI協議,SPI是Serial Perripheral Interface的簡稱,是由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種高速、全雙工的總線協議。
與IIC類似,SPI也是采用主從方式工作,主機通常為FPGA、MCU或DSP等可編程控制器,從機通常為EPROM、Flash,AD/DA,音視頻處理芯片等設備。一般由SCLK、CS、MOSI,MISO四根線組成,有的地方可能是:SCK、SS、SDI、SDO等名稱,都是一樣的含義,當有多個從機存在時,通過CS來選擇要控制的從機設備。和標准SPI類似的協議,還有TI的SSP協議,區別主要在片選信號的時序上。
2.4線還是3線?
當我們談到SPI時,默認情況下都是指標准的4線制Motorola SPI協議,即SCLK,MOSI,MISO和CS共4根數據線,標准4線制的好處是可以實現數據的全雙工傳輸。當只有一個主機和一個從機設備時,只需要一個CS,多個從機需要多個CS,各數據線的介紹:
SCLK,時鍾信號,時鍾頻率即SPI速率,和SPI模式有關
MOSI,主機輸出,從機輸入
MISO,主機輸入,從機輸出
CS,從機設備選擇,低電平有效
3線制SPI,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主要有以下2種類型:
只有3根線:SCLK,CS和DI或DO,適用於單工通訊,主機只發送或接收數據。
只有3根線:SCLK,SDIO和CS,這里的SDIO作為雙向端口,適用於半雙工通訊,比如ADI的多款ADC芯片都支持雙向傳輸。在使用FPGA操作雙向端口時,作為輸入時要設置為高阻態z。
還有標准SPI協議的升級版,Dual SPI、Quad SPI和QPI等,這些協議不在本小節3線/4線制討論的范圍內,文章后面會提到。
3.4種工作模式
既然是進行數據傳輸,雙方就要明確從機在什么時刻去采樣主機發出的數據,主機在什么時刻去讀取從機發來的數據。對於STM32等MCU自帶的硬件SPI外設來說,可能沒有那么重要,只需要配置一下模式就行了,但是對於使用使用GPIO模擬或者FPGA來實現SPI的時序,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涉及到SPI標准協議的工作模式了,通過CPOL(Clock Polarity)時鍾極性和CPHA(Clock Phase)時鍾相位的不同組合,可以分為4種模式。
一般從機器件的工作模式是固定的,主機需要采用一樣的工作模式,雙方才能正常“交流”。
CPOL=0表示,SCK在空閑狀態時為0
CPOL=1表示,SCK在空閑狀態時為1
CPHA=0表示,在SCK第一個邊沿時輸入輸出數據有效
CPHA=1表示,在SCK第二個邊沿時輸入輸出數據有效
這四種模式中,應用最廣泛的是模式0和3,大多數SPI器件都同時支持這兩種工作模式,其實這些都不重要,具體采用什么模式,看你的器件手冊就知道了。
以我最近工作中使用到的一款Cypress的鐵電存儲器FM25V05為例,在其官方DataSheet上介紹同時支持SPI Mode 0和Mode 3,
根據后面的時序圖,可以得知SPI mode 0的讀寫時序,圖中可以看出SCK空閑狀態為低電平,主機數據在每個上升沿被從機采樣,數據輸出同理。
對於SPI mode3,SCK空閑狀態為高電平,主機數據在每個上升沿被從機采樣,數據輸出同理。
模式1和模式2同理,模式1即CPOL=0,CPHA=1,SCK空閑為0,在SCK第二個邊沿時數據有效,即SCK下降沿有效。
模式2即CPOL=1,CPHA=0,SCK空閑為1,在SCK第一個邊沿時數據有效,即SCK下降沿有效。
在一些自帶SPI硬件外設的MCU上,設置主機的SPI模式非常簡單,只需要配置幾個寄存器的值即可,而且是寫了SCK高電平還是低電平,和第一個還是第二個邊沿,不用去記憶等於0還是等於1。以STM32F103硬件SPI配置為例:
SPI_InitTypeDef SPI_InitStruct;
SPI_InitStruct.SPI_Mode =SPI_Mode_Master; //主
.....
SPI_InitStruct.SPI_CPOL =SPI_CPOL_High; //SCK空閑時為高電平
SPI_InitStruct.SPI_CPHA =SPI_CPHA_1Edge;//SCK第一個邊沿有效
.....
SPI_Init(SPI2,&SPI_InitStruct);
而在FPGA中實現,需要嚴格根據時序來控制SCK和數據的輸入輸出。
4.多種傳輸速率
SCK的速率就是SPI的傳輸速率,SPI協議沒有一個固定的速率,不像IIC標准模式100K,快速模式400K,高速模式3.4M,SPI的傳輸速率取決於器件本身支持多高的速率,器件手冊里都有描述,以FM25V05為例:
不同電源電壓情況下的最大SCK時鍾頻率:
5.SPI協議的基本時序
CS為低電平時,表示對應的從機設備被使能,在每個SCLK周期可以傳輸1Bit數據,采樣時刻取決於器件支持的SPI mode,根據不同SPI器件的控制方法,在進行正式的數據讀寫操作前,一般需要先寫入控制字,然后是寄存器地址和數據。下圖是FM25V05鐵電存儲器采用SPI模式0的寫時序:
讀時序:
如果要使用FPGA來實現SPI時序,在CS下降沿和SCLK第一個邊沿,或CS上升沿和SCLK最后一個邊沿之間要留有一定的延遲時間,一般是0.5個SCLK周期。
一些SPI從機設備支持菊花鏈連接模式,即節省GPIO,又不會占據太多布線面積,但並不是所有的SPI器件都支持菊花鏈模式。
控制時序:
6.SPI協議的升級版
傳統標准的SPI協議,一個SCLK周期只能傳輸1Bit數據,能不能一個SCLK傳輸多個Bit數據呢?答案是可以的。Motorola公司在現有的標准4線SPI協議上,又開發出了多種SPI協議的升級版,通過增加數據線位數的方式,來提高數據傳輸的效率,目前很多Flash廠家都已經支持多種SPI協議。
以比較常用的一款SPI Flash ROM W25Q128FW為例,在其器件手冊上寫着除了標准的4線SPI模式,還支持Dual SPI,Quad SPI,QPI等,在這幾種模式下,IO0/1/2/3這些IO作為雙向端口,大大增加了數據讀寫的速率。
QSPI協議讀寫時序:
一些支持QSPI協議的Flash芯片型號:
7.FPGA實測SPI波形
FPGA實現UART、SPI、IIC等串行時序,最常用的實現方式就是狀態機大法,將各個步驟分解為各個狀態,然后根據不同的狀態去控制輸出或讀取輸入,細節方面需要考慮數據的對齊、建立和保持時間、一些異常情況時狀態的跳轉,不能進入死循環,或卡死在某一個狀態。
下圖的波形是使用Xilinx FPGA對一款鐵電存儲器FM25V05的驅動,采用標准4線SPI協議,和IIC接口的ERPOM操作方式類似:先寫控制字,再寫地址,再寫數據或者讀數據,SCK時鍾頻率40MHz,使用ChipScope抓取到的實際讀寫波形,在SCK低電平中間數據改變,在SCK上升沿左右數據要保持穩定。
SPI寫時序,需要注意的是先寫使能命令,然后重新產生CS信號,這一塊卡了好久,在官方示例的C代碼中才發現了問題所在,還是對手冊上的時序理解不到位。
SPI讀時序,先寫控制字,再寫16位地址,然后讀8位數據。
8.SPI和IIC的對比
SPI是全雙工,而IIC是半雙工。
IIC支持多主機多從機模式,而SPI只能有一個主機。
從GPIO占用上來看,IIC占用更少的GPIO,更節省資源。
SPI的數據位寬更靈活,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多位數據寬度。
SPI協議沒有響應機制,主機無法得知從機是否接收到所發的數據,如果不采取一些方法的話可能會導致數據丟幀。
正是因為沒有復雜的響應機制,SPI協議可以做到非常高的速率(上百兆),每一個SCK都可以進行數據的傳輸,通過引入CRC校驗等校驗方法,可以即高速傳輸數據,又能保持數據的准確度。
IIC通過器件地址來選擇從機,從機數量的增加不會導致GPIO的增加,而SPI通過CS選擇從機,每增加一個從機就要多占用一個GPIO,當然也可以通過加入譯碼器來實現多從機控制。
SPI協議在SCLK邊沿進行采樣,IIC在SCL高電平器件進行采樣。
兩者大多都應用於板內器件短距離通訊。
總結
使用FPGA來實現SPI時序,最大的好處就是靈活,時序可以根據需要精確的定制,可以實現非常高的速率,特別是同時驅動多片芯片上有很大的優勢,在一些高速AD采集的場合必須使用FPGA來實現,難點就是做起來比較麻煩,需要一點點的調試,仿真,雖然FPGA也有一些現成的IP可以使用,但還是不夠靈活。不像STM32等MCU那樣有現成的庫函數和寄存器簡單幾行代碼配置一下,就可以實現主從模式、SPI模式、數據位寬、多種速率、單線雙線、半雙工全雙工、DMA等等。總之,FPGA和MCU各有優點,也各有不足,根據需求來選擇吧!無論采用什么控制器實現,只要根據數據手冊嚴格控制時序,就沒有什么協議是不能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