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博主學習linux系統,工作有個需求:給服務器上的幾塊硬盤掛載分區,並分配盤符到目錄下。
由於之前學得半懂不懂,記錄下學習過程。
一、基本概念理解
- 硬盤:硬盤給服務器做安裝系統存儲使用。個人電腦可能1-2塊盤,服務器上多塊盤,並可能做了raid
- 磁盤分區形式/格式:MBR(主引導記錄(MBR))和GPT(全局唯一標示磁盤分區表格式)。
- 簡單來這兩個是對硬盤分區的形式或者模式。任何一塊硬盤在給系統使用的時候,必須要先建立MBR或者GPT
- MBR對硬盤大小都要求,一般用來處理低於2T的硬盤;超過2T的硬盤它處理不了,所以這個使用要用GPT格式
- 兩個都可以去對機械和固態硬盤操作,只是隨便發展,現在流行GPT+UEFI+固態硬盤
- window下可以使用diskgenius工具上手練習硬盤的分區操作,建議用虛擬機+PE在diskgenius操作,這個搞會了裝系統完全沒問題
- Linux(這里指Centos)一般自帶fdisk工具和gdisk工具;在centos下對硬盤操作就需要用這兩個工具來操作
- 還覺得不懂的可以百度一下,這個要寫的太多了
- 盤符/文件夾/目錄:
- Windows下:我們經常打開【我的電腦】,操作里面的C盤,D盤,E盤等等,這個C/D/E就是盤符。
- 在桌面或者D盤鼠標右鍵就可以新建一個文件夾,這個時候就可以對里面的進行復制粘貼寫入讀取等操作
- LINUX下:它的概念就是文件操作系統,說白了就是對盤符或者文件夾操作的系統,淡化了盤符的概念,在系統里面什么文件都是/,/XXX,/XXX.XXX
- 所以簡單理解/和/boo,/home就可以理解為一個盤符或者文件夾,mkdir 新建的文件夾也可以理解為一個盤符
- 掛載:使磁盤的一個文件夾能在系統上面識別和使用
- 格式化:將磁盤里面的文件夾及文件清空,還原初始化狀態
二、環境及需求
環境:1台虛擬機,系統centos7.9,多個磁盤,可用VMware擴展
需求舉例:
1.機器新加了一塊磁盤,大小10G,將全部大小分區並掛載給新建的/data目錄
2.機器新加了一塊磁盤,大小20G,將5G給分區並掛載給新建的/blog目錄,將15G給分區並掛載給新建的/subsea目錄
在企業環境里面,服務器多有好幾個硬盤,這種分區是最簡單。與這個需求一起的,一般還有raid和擴容,后面再補充。
三、流程與相關命令
補充博主看的學習視頻鏈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W411d7j5?spm_id_from=333.999.0.0
1.給服務器加硬盤
2.查看當前硬盤及分區容量的信息
lsblk 查看磁盤分區及使用情況
ls /dev/sd* 查看dev下有幾塊磁盤,命名從a、b、c排列,*表示顯示所有,如果出現sda\sdb\sdc,說明3塊磁盤
df -h 查看盤符目錄及容量大小
3.使用fdisk或者gdisk給新建分區並格式化
fdisk /dev/sdb 使用fdisk對磁盤進行分區,里面還有很多命令,sdb指硬盤名稱
分區磁盤,操作時編輯
mkfs.ext4 /dev/sdb1 格式化新分區sdb1,-f強制
4.新建文件夾並掛載到剛才新建的分區
mkdir /subsea 創建subsea目錄
mount /dev/sdb1 /home 掛載/sdb1到/subsea上
5.修改內核啟動文件,實現開機自動掛載
vi /etc/fstab 修改開機掛載文件
修改配置文件,等會操作時編輯。這個有兩種方法,UUID也可以
mount -a 設置自動掛載
reboot 重啟
四、操作過程
1.虛擬機模擬,添加兩個新硬盤,大小10G和20G,略過
2.查看下當前的磁盤情況
lsblk
3.使用fdisk或者gdisk給新建分區並格式化ext4格式
fdisk /dev/sdb
再使用lsbk查看信息,正確的話已經可以查看到新磁盤分區sdb1,大小10G
4.新建文件夾並掛載到剛才新建的分區
mkfs.ext4 /dev/sdb1 格式化sdb1為ext4格式
mkdir /data 創建新文件夾/data
mount /dev/sdb1 /data 掛載

再次使用lsblk來查看一下
5.修改內核啟動文件,實現開機自動掛載
vi /etc/fstab
6.重啟一下,看是否開機生效
reboot
df -h
7.參照上面操作,處理/sdc磁盤,並完成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