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虛擬化中RDS、VDI、IDV、VOI主流的雲桌面技術比較


對於非技術人員來說,要搞清楚所有種類的雲桌面,確實有點難度。況且網上鋪天蓋地都是商家做的軟文,這時如果肚子里沒點墨水,真的很容易被人忽悠。今天小微從方案原理、優缺點和市場趨勢跟大家梳理一下目前市場上主要的“雲桌面”,包括RDS, VDI, IDV和VOI。

提起雲桌面,人們的反應都是聽起來很高大上雲端計算、雲端存儲、雲端運維,但是用戶體驗很不友好!應用卡、刷屏、在線視頻不流暢、偏頭疼也是它造成的!的確,市場上不少的雲桌面使用體驗不佳這一方面是商家誇大了宣傳效果導致的 。

首先,咱們先復習一下雲桌面的概念。雲桌面是指使用雲終端設備通過網絡運行遠端服務器桌面的計算機解決方案。與傳統PC不同的是,雲桌面的所有數據計算和存儲集中在遠端服務器,雲終端僅僅顯示桌面圖像,和負責鍵盤、鼠標等外設輸入輸出操作。

雲桌面的特點:服務器-集中運行,集中管理;雲終端-不運行軟件,不儲存數據。而沒有按場景來選擇雲桌面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雲桌面可不是葯神不能包治百病,不同的技術各有優缺點,用對了省錢又省心,雲桌面明明可以超贊的!

下面,就來看看幾種主流的雲桌面。

1、RDS(Remote Desktop Services,遠程桌面服務),俗稱共享雲桌面

其原理是基於多用戶操作系統。首先把N個人的食材分量放到大鍋里煮(根據用戶數量配置服務器,然后在已安裝了操作系統的服務器上安裝共享雲桌面的管理軟件,再批量創建用戶),湯煮好了后分湯(通過雲桌面傳輸協議分發到各個客戶端上),每個去食堂的小伙伴(登錄用戶)都可以分享這鍋湯(共享一套系統和軟件),一人一份不落空。(獨立操作,互不影響),如vCloudPoint共享雲桌面。

 

 

(RDS共享雲桌面架構)

小伙伴們自己不用做湯(客戶端本地不運行軟件,也不存儲數據),全部由食堂大鍋搞定(服務器集中運行,集中管理)。

適合人群:學生、上班族

結論:RDS屬於雲桌面

 

2、VDI(Virtual Desktop Infrastucture,虛擬桌面架構),俗稱虛擬雲桌面

VDI的核心是雲桌面的計算存儲網絡在服務器端完成,通過專有協議連接雲桌面。

 

 VDI就像江西瓦罐煨湯,首先在大瓦缸(服務器)里面放入鐵架(安裝Hypervisor),然后放上N個小瓦罐(虛擬成N個不同的虛擬機),然后加入不同口味的湯料進行高溫煨熟(安裝不同需求的操作系統和軟件)。每個人都可以品嘗到自己喜歡的口味的湯。

 

 

基於其架構特性,VDI的計算和存儲,自然都集中在了服務器端,優點:

很靈活:可按需給每個終端分配cpu、硬盤、內存;

很安全:數據安全性可達9個9;

很便捷:支持多終端訪問,PC、手機、平板、瘦客戶機,只要通過網絡,隨時隨地雲上辦公;

VDI也有如下缺點:

斷網不可用(沒有網絡,感覺人生不完整)、性能與PC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當虛擬系統數量過多,服務器可分攤的計算能力就有限);而在外設兼容方面,略差於PC,可兼容市場上95%的外設;在3D應用和高清視頻方面,需要GPU顯卡支持,可完成簡單的3D渲染。

小結:客戶端不運行軟件,也不存儲數據,所有工作集中(服務器集中運行,集中管理)。

VDI適用場景:比較講究的大企業,可移動的簡單辦公應用、數據安全要求較高的開發或設計等場景。

結論:VDI屬於雲桌面

 

3、IDV(Intelligent Desktop Virtualization,智能桌面虛擬化)

這個是CPU大佬Intel為了挽救PC機市場提出的“雲桌面”,也就是說用回原來的PC也可以改造成“雲桌面”。IDV的核心是服務器端集中管理,虛擬系統在終端本地運行。

 

 

IDV就像花式燉湯,村口的燉湯店已經提前做好各種口味的湯了(在服務器上虛擬出多個不同的操作系統),小伙伴們可以直接把自己喜歡的湯帶回家重新加熱食用(在客戶端安裝Hypervisor,然后根據實際需求把服務器上的虛擬機加載到客戶端本地使用)。最后,IDV還要利用鏡像技術把各個客戶端數據同步到服務器上。

每個人都要把湯帶回家,然后動手熱湯(客戶端安裝Hypervisor,把虛擬機加載到本地運行。客戶端本地可以運行軟件和存儲數據)。服務器除了管理客戶端,還起着數據集中的作用。

 

 

IDV的數據存儲集中在后端,鏡像存儲在本地,因此離線是可用的。但是安全性會略低於VDI,IDV的計算分布在客戶端,因此就可以利用本地PC的性能,自然整體性能會優於VDI。但仍遜於PC(基於虛擬化層,導致性能損耗),同時,外設兼容性表現優秀,勝於VDI。而在3D應用方面,IDV同時受本地PC顯卡配置和顯卡傳透技術影響性能略低於物理PC,但可滿足普通辦公需求。此外,不支持按需分配、不支持多終端接入。

小結:IDV適用場景:7代以上cpu運行windows或者linux,硬件配置較為統一的,網絡較差的場景。

結論:VOI不屬於雲桌面

4、VOI(Virtual OS Infrastructure,虛擬系統架構)

首先由一名客戶端代表把湯的基本配料(服務端的系統)加載到客戶端本地上,然后安裝軟件,接着上傳至服務端作為模板湯。服務端再把模板湯通過鏡像技術下發到各客戶端上,加水燉煮即可享用(客戶端本地運行軟件和存儲數據)。這個有點像咱們在某貓超市買胡蘿卜銀耳排骨湯食材套餐,食材份量都已經配好了,回家直接加水煮就行咯。

VOI也是要自己動手煮湯的(客戶端運行軟件和存儲數據)。我們可以把VOI理解為升級版的無盤工作站。只不過,VOI的客戶端和服務端多了虛擬磁盤(Virtual disk)來存儲數據。

VOI的核心是PXE無盤+緩存技術,在架構上類似IDV,但是沒有虛擬化層。

 

 

VOI架構帶來的最大優勢是:規避了虛擬化層的開銷,因此,性能零損耗,等同於PC!外設兼容性超好,等同於PC!並且,基於類似IDV的架構模式,可完全支持PC性能利舊,是不是很完美?完美,向來不存在的,VOI不支持多終端接入(主要支持PC),相對來說依賴網絡(終端需要從PXE網卡啟動)。此外,硬件配置種類多、系統兼容性不好管理維護自然也不方便(基本上,一種配置一個鏡像)。

小結:VOI適用場景:局域網,對計算性能要求較高,且有PC利舊需求有3D渲染需求的住家男女的場景

結論:VOI不屬於雲桌面

小結:

判斷是否屬於“雲桌面”,我們只需看當前客戶端桌面運行的系統是否在服務端。

由於RDS和VDI都是服務器集中式計算(Centralized computing),所有桌面運行系統集中於服務器,都屬於雲桌面;

而IDV和VOI都是客戶端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各桌面運行系統分布在各客戶端,都不屬於雲桌面。

 

 根據實際應用需求,把各種方案的優缺點:

 

 

目前,國內某些廠家喜歡把某方案的缺點無限放大,然后和另外一個方案的優點超級放大做對比。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這類的文章“VDI已死 IDV時代來臨?”、“ VDI與IDV上演生死對決”等。這些文章寫的非常精彩且激動人心,只不過有點片面,而且缺少了實際應用需求的客觀分析,容易誤導小白。

目前市場發展趨勢: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雲桌面市場會持續增長,其中2016-2023年的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23%。 說明這個市場需求還是挺大的。而不同的雲桌面方案也會因為自身的特點占據着市場一方:

·RDS共享雲桌面 憑着成本低,易用性高,標准化桌面管理等特點,國外教育市場一直很流行,教育市場份額比VDI大;而因為國內軟件環境的復雜性,一直處於小眾市場;RDS共享雲桌面之后繼續在普教行業和中小型企業市場穩定增長。

·VDI虛擬雲桌面 憑借着個性化和靈活性高,可滿足不同部門需求的特點,也流行。不過由於其復雜性和高成本,在國外一般只在大企業中采用;而在國內,因為廠家可以提供很好的服務以及軟件環境,反而很流行;隨着“雲”的流行,VDI會繼續流行,尤其在高校和大型企業辦公領域。

VOI虛擬系統架構 目前處於小眾市場,並且以后也會一直在VDI的影子生存。

·IDV智能桌面虛擬化 走向死亡。與VOI相比,並無明顯優勢。我們從谷歌2012-2013年之間,可以看到很多關於IDV虛擬桌面產品,其中有Citrix Xenclient , VMware, MokaFive,不過現在已經基本銷聲匿跡。 國內的廠商總喜歡忽悠自己國人,總是拿國外5、6年前的文章炒作,說國外很多有名的公司也在做IDV產品,如Citrix Xenclient,MokaFive,VMware Horizon Mirage等。讓小白們信以為真。

俗話都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呢。更何況是發展迅速的計算機行業。小微告訴大家以上虛擬產品的現狀: Citrix於2012年收購了Virtual Computer,將其產品NxTop solution整合到Citrix Xenclient,於2012年發布Citrix Xenclient 4.5。不過,到了2015年Citrix對外宣布Xenclient停售。同年,MokaFive破產,而VMware Mirage主要提供桌面映像管理以方便Windows的遷移,與IDV廠家宣傳的用法與目的並不同。

總結

針對私有雲桌面現狀,小微建議大家根據項目預算、安全性需求、集中管控需求、移動性需求、圖像設計應用需求等因素選擇合適自己的方案。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