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 & TCP/IP模型


分層思想

分層思想:將復雜 的流程分解 為幾個功能相對單一 的子過程

  • 整個流程更加清晰 ,復雜問題簡單化

  • 更容易發現問題並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分層思想在網絡中的應用

OSI模型

  • 國際標准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於1984年頒布了 開放系統互連 (Open System
    lnterconnection,OSl)參考模型

  • OSl模型分層的優點:

    1. 把復雜的網絡划分成為更方便管理 的層

    2. 改變一個層的時候不會影響到其他數據層

OSl七層模型介紹

  • OSI參考模型是一個開放式體系結構,它將網絡分為7層。

  • 物理層

    • 數據單元:比特

    • 主要定義物理設備標准,如:網線的接口類型、各種傳輸介質的傳輸速率等

    • 作用:傳輸比特流 ,就是由1、0轉化為電流強弱來進行傳輸,到達目的地后再轉化為1、0

  • 數據鏈路層

    • 數據單元:

    • 功能:建立邏輯連接 、進行硬件地址尋址差錯校驗 等功能

    • 具體工作:接收來自物理層的比特流形式 的數據,通過差錯控制 等方法傳到網絡層 ;同樣,也將來自上層的數據 封裝
          成數據幀 轉發到物理層 ;並且,還負責處理接收端發回的確認幀 的信息,以便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

  • 網絡層

    • 數據單元:數據包

    • 主要是進行邏輯地址尋址,實現不同網絡之間的物理選擇

  • 傳輸層

    • 數據單元:報文段/用戶數據報

    • 功能:定義傳輸數據的協議端口號 ,以及流控和差錯校驗

    • 具體工作:向用戶提供可靠的端到端 的差錯和流量控制,保證報文的正確傳輸

  • 會話層

    • 功能: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表示層實體之間的通信會話
  • 表示層

    • 功能:處理用戶信息的表示問題,如:編碼數據格式轉換加密解密
  • 應用層

    • 數據單元:報文

    • 功能:

        1. 提供用戶接口 ,使得用戶能夠與網絡進行交互式聯系

        2. 實現各種服務 ,完成和實現用戶請求的各種服務

數據的封裝與解封裝過程

  • 數據的封裝過程

    • 數據要通過網絡進行傳輸,要從高層 一層一層的向下傳送

    • 如果一個主機要傳送數據到別的主機,先把數據裝到一個特殊的協議報頭 中,這個過程叫:封裝

  • 數據的解封裝過程

    • 封裝的逆向過程 即解封裝

    • 數據封裝成幀后,發到傳輸介質上,到達目標主機后,毎層協議剝掉相應的頭部 ,最后將應用層數據交給應用程序處理

  • 數據的解封裝過程

TCP/IP協議模型

  • TCP/IP協議模型介紹:

    • TCP/IP協議模型,包含了一系列構成互聯網基礎的網絡協議,是 Internet的核心協議 ,通過20多年的發展已日漸成
          熟,並被廣泛應用於局域網和廣域網中,目前已成為一種國際標准

    • TCP/IP不是一個協議,而是一個協議族的統稱 ,里面包括了IP協議、ICMP協議TCP協議 、以及http、ftp、pop3、https協議等,網絡中的計算機都采用這套協議族進行互聯

  • OSI模型VS TCP/IP模型

  • TCP/IP協議族的組成

  • 設備與層的對應關系

  • 各層間的通信

GNS3 設置

配置PC IP

PC-1> ip 192.168.10.1 255.255.255.0

配置路由器

R1#configure terminal
R1(config)#interface f 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254 255. 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end
R1#wr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