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iSCSI協議掛載網絡磁盤,電腦瞬間擴大一個T的容量!


前言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家里搭建中央存儲設備的,也就是NAS。這個東西在我日常生活中,存儲了大量的個人資料,家人們的照片,技術的資料,還有各種高清影視劇。搭配公網的IP,可以真正做到,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的讀取資料的需求。

我之前玩NAS寫過一篇基礎性的介紹文章,包括公網的申請和端口映射,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讀下:

https://mp.weixin.qq.com/s/MwaZeDQZfk0tRt1D4iE-5g

然而使用NAS一段時間后,雖然可以隨時隨地的對文件進行讀取和保存。但是我發現還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比如我電腦里的一個資料在公網環境要從NAS讀取(注意是公網,內網其實怎么樣都行),碰到了以下幾個麻煩:

1.打開NAS的管理界面,進行授權登陸,把文件下載到本地運行。如果文件小倒還沒事,如果文件體積一大,比如一部電影20個G,那我必須等電影全部下載到本地才可以觀看。

2.群暉NAS提供了Synology driver文件同步工具,每台電腦上需要裝一個客戶端軟件,A電腦同步上去,B電腦啟動時還要等待Synology driver同步下來才能使用文件。我總覺得這種方式雖然可行,但還是太麻煩,還要通過第三方同步軟件的支持才可以用。不原生。

3.如果是通過ftp,sftp等這種方式進行掛載訪問,也是一樣的問題。無非就是把網頁的授權登陸換成了ftp的授權。而且ftp好像也不支持流方式的讀取,電影無法直接讀取播放。

4.至於smb協議方式,把smb映射到公網存在安全隱患。況且smb的傳輸效率也很低。

所以我后來都采用webdav協議進行掛載,把nas掛載成本地的一個網絡硬盤進行訪問。這種方式我一直覺得是最好的方式,因為相當於直接在本地進行了NAS磁盤的操作。也能以流的方式播放影視資源。多台電腦,也能同時掛載,這里存進去,那里就能實時讀取到。相當便捷。

但是在使用webdav的時候我也發現一些弊端,比如有些軟件或者游戲是不支持直接裝在網絡磁盤里的。

我於是就想,如果系統能把網絡磁盤當做是自己本地的磁盤。那就完美了。

就在前段時間,一個老哥和我介紹了iSCSI這個協議,還真能實現這樣的騷操作。我研究了以后,成功的把NAS的一部分磁盤空間完美的掛載到了本地,並且,系統會把這個磁盤完完全全當做是本地的磁盤空間。我的macbook pro瞬間擴大了一個T的容量!

好啦,前言有點長,所以,這篇文章就是給玩NAS的同學介紹下iSCSI協議的玩法。

什么是iSCSI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即Internet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是一種在TCP/IP上進行數據塊傳輸的標准,是由CiSCO和IBM兩家公司發起的,並且得到了各大存儲廠商的大力支持。iSCSI將SCSI命令封裝於TCP/IP包之中,並且使用了一個SCSI幀頭。iSCSI可以實現在IP網絡上運行SCSI協議,使其能夠在諸如高速千兆以太網上進行快速的數據存取備份操作,也就是基於網絡的存儲。

這是關於iSCSI的解釋,我給大家翻譯一下:

首先iSCSI是一種通訊傳輸的協議標准,基於以太網進行數據傳輸,且傳輸速率非常高。其次目前很多系統的存儲底層都支持這種協議,很多系統底層也支持這種協議,比如windows,macOS。所以這種協議,能夠被系統的存儲底層所識別,從而從內核層面進行掛載。這種掛載形式會被系統認為是本地的磁盤,但是走的卻是網絡傳輸協議。

一句話:操作系統原生的把NAS當做是自己本地的硬盤。安裝軟件游戲都沒問題。

接下來就開搞,設置主要分2個端,服務端(NAS)和客戶端(PC的操作系統)

NAS端的設置

我這里僅以群暉的NAS操作系統來介紹,威聯通的我沒玩過,但是原理都一樣。

首先你得把群暉的NAS操作系統更新到7.0版本,可以通過控制面板->更新和還原這個界面來查看:

然后,套件中間里找到SAN Manager這個套件,進行安裝:

打開安裝好的SAN Manager,選擇LUN,點擊新增。

選擇你創建空間所用的磁盤,然后輸入分配容量,我這里分配的是1T容量。這里就是從你這塊磁盤划分出一塊空間當做一塊虛擬磁盤的意思。

這里一路下一步下去,LUN就會創建好,而且SAN Manager會自動為你創建一個Target,並且把LUN和Target會綁定好關系。在iSCSI里,你就會看到已經創建並映射好關系的Target。這里的Target是你客戶端最終要連接的目標。

然后你需要將NAS服務器的3260端口通過路由器映射出去,如果進行端口映射我這里就不說了。如果不會的請自行baidu。

至此,NAS端的設置就完成了。

Windows端的設置

windows是原生支持iSCSI協議的。無需第三方軟件既可以完成配置。這里我以windows 10的設置來舉例。

首先win+R打開運行,輸入services.msc

然后在打開的服務窗口里找到Microsoft iSCSI Initiator Service,啟動它

隨后在控制面板中找到管理工具,打開它

在管理工具里找到iSCSI發起程序,雙擊打開

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發現tab頁,點擊發現門戶

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你家路由的公網IP地址(不知道怎么申請公網的,可以看開頭的另一篇文章介紹)和端口,端口我這里映射的是33260。

如果檢測通過的話,回到目標tab頁,你就會看到已發現的target目標,點擊連接就可以了。

設置完這些后,你會發現,你的磁盤並沒有多一塊出來啊。別急,磁盤還需要做最后一步初始化動作。右擊我的電腦,點管理,打開磁盤管理器。你會發現有一塊磁盤還未被分配(這里我是拿一塊分配了5G空間的演示)

選擇GPT分區表方式進行確定,然后進行格式化。這里磁盤格式要注意下,如果你是想在多台windows電腦進行掛載就選NTFS,如果你是想在macOS和windows之間進行共同掛載就選FAT32。

格式化完畢之后,我們可以看到。這塊磁盤已經完全像是在本地一樣了。

這時,我們打開我的電腦,會發現多了一塊磁盤,而且從表面上來看,你完全看不出這是塊iSCSI掛載的硬盤。你甚至於可以把軟件和游戲裝到這里面!

macOS端的設置-Initiator X

Mac下的iSCSI協議蘋果一直以來沒有集成,所以這里需要用到第三方的軟件來進行掛載。

macOS下的掛載iSCSI的軟件不多。而且大多數需要收費。研究了下,macOS下有2個選擇,daemon tools和Initiator X。

Initiator X在不付費的情況下只能掛載一個target。(關於獲取Initiator X軟件的方法看文末)。

裝好軟件,點左上角的Discovery,填入你的公網地址和端口

然后系統就會加載這個ip端口下的target

雙擊連接后,桌面就會多出一個這么圖標

接下來把這個拖進你的finder收藏列表就可以了

然后,讓我們看下這個盤的容量

是不是,多出了一個T的容量了,而且從感覺上也接近原生磁盤。是不是很哇塞。

macOS端的設置-Deamon Tools

另一款軟件是Deamon Tools,我自己就用這款軟件來進行掛載iSCSI磁盤。它是一款收費軟件

為什么我不用免費的?主要是我有多台電腦,也有好幾個磁盤要掛載,用免費的滿足不了我,而且另一個原因Deamon Tools確實是一款老牌的虛擬磁盤映射工具,出於對這款軟件的信任,我買了它的序列號,一次購買,永久使用。而且也不貴。

收費標准如下,這里我只買了2台機器的,終生授權費用也不貴,也只有78人民幣。而且支持微信和支付寶支付,對國人也比較友好。

安裝好之后,界面長這樣,我們只需要它的遠程設備功能就可以了,右鍵添加,和之前差不多的方式,輸入公網ip和端口,然后回到主界面就可以自動發現target,雙擊進行連接就可以了。

之后的操作就和之前一樣了,在桌面上就會多出一個磁盤,把這個拖到收藏列表里就可以了。

因為我mac電腦基本不怎么關機,直接打開Deamon Tools會幫我們自動連接。這樣方便很多。

傳輸速率如何

傳輸速率分2個方面,寫入和讀取。

因為iSCSI掛載的盤從本質上來說還是網絡盤,所以寫入和讀取還是取決於網絡的傳輸速率。但是這里寫入和讀取取決的點不一樣。

寫入,取決於你當前網絡的上行速度和家里網絡的下行速度,取最小值。比如我公司的上行速度是50Mbps,而我家里網絡的下行速度是300Mbps,那么我寫入的速度就是50Mbps,換算成實際速度,約等於6MB每秒。

讀取,取決於你當前網絡的下行速度和家里網絡的上行速度,取最小值,比如我公司的下行速度是500Mbps,而我家里網絡的上行速度是30Mbps,那么我讀取的速度就是30Mbps,換算成實際速度,約等於4MB每秒。

一般來說,企業的上行速度會比家里的上行速度來的快,所以如果你是在公司用。寫入速度一般都是大於讀取速度的。

有的小伙伴可能會覺得,這種6M寫入,4M讀取的速度實在是慢的可以。其實你只要不傳輸電影,一般的資料文件是綽綽有余了。而且就算是電影,你也不需要進行下載到本地看,直接打開觀看即可,會以流的方式進行讀取。

實測下來,4M的讀取速率,看2K視頻都可以不卡頓了。4K視頻對傳輸速率要求比較高,4K還是會出現卡頓。

需要注意的事項

iSCSI這種掛載方式相當於從你的NAS划分了一塊虛擬的空間。

這塊虛擬的空間如同你本地的磁盤一樣,需要格式化,甚至於可以進行分區。但是你放在這塊磁盤空間的文件在你的NAS上卻不會被讀出來。

會有小伙伴問,那這樣的意義是什么呢。我NAS上讀不出來有什么用。

其實如果你有多台電腦,就會直呼這是個神器了。因為文件存在NAS里,其實也並不需要NAS系統來進行使用。使用方肯定是你的電腦。你A電腦存進去,B電腦就能像在本地一樣的使用。難道不香么。等於從使用層面來說,讓你不會覺得NAS這個東西的存在。而文件卻實實在在的保存在NAS里,你NAS也不需要讀出文件來使用。

后記

這篇文章介紹了我玩NAS的一些分享,后續這個主題如果有人感興趣,還會繼續下去。為此我建了一個NAS交流群,感興趣的小伙伴請在我公眾號里回復"NAS",就可以加入群聊。關於此篇文章提到的軟件,我都會在群里進行打包分享。

我的公眾號新開辟了4個專欄,分別是開源推薦,技術干貨,技術男的世界觀以及技術改變生活。我是一個喜歡折騰的技術男,我日常分享除了寫專業知識外,還會分享我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以及數碼方面的應用介紹,我希望通過技術能改變和提高我們的生活效率。如果你對於我的內容感興趣,希望你能點贊,分享,最重要的是關注我。

 

 

出處:https://www.cnblogs.com/bryan31/p/15498003.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