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S常用快捷鍵
復制圖層: Ctrl + J
取消選擇: Ctrl + D
刪除選區: 選中選區 Delete
刪除圖層: 選中圖層 Delete
恢復到上一步: Ctrl + Z
放大縮小圖片: Alt + 鼠標滾輪
抓手移動圖片: 空格 + 鼠標左鍵
增加圖像選區: 按住 Shift + 划選區
減少選區: 按住 Atl + 划選區
相交選區: Shift + Alt + 划選區
填充為前景色: Alt + delete
填充為背景色: Ctrl + delete
快速選擇工具大小調節: Alt + 鼠標右鍵,左右拖拽
二、知識點
(一)第一次使用設置
1、快捷鍵 Ctrl + K ,找到首選項 --> 暫存盤 --> 更改暫存盤存放路徑
2、首選項 --> 性能 --> 歷史記錄 --> 設置更多的歷史記錄
3、首選項 --> 文件處理 --> 自動保存 --> 設置更短的自動保存時間間隔
(二)文件的打開新建及儲存
1、分辨率
(1)定義
在PS中,分辨率是指決定圖像精細程度的量級單位,即分辨率越高,圖像越精細。
一般來說,分辨率表示單位長度內像素點的數量,單位為PPI(像素 / 英寸)。
(2)分辨率的設置
①圖像是在顯示器或其他多媒體設備上顯示時,分辨率設置為:72 PPI。
②圖像是需要印刷時,使用國際通用分辨率:300 PPI。
③海報高清寫真,分辨率設置為:96 - 200 PPI.
④大型噴繪,分辨率設置為:25 - 50 PPI。
2、RGB與CMYK
(1)RGB色彩模式是工業界的一種顏色標准,是通過對紅(R)、綠(G)、藍(B)三個顏色通道的變化以及他們之間相互的疊加來得到各式各樣的顏色。
(2)CMGK是另一種專門針對印刷業設定的顏色標准,是通過對青(C)、洋紅(M)、黃(Y)、黑(K)四種顏色的變化以及他們之間相互的疊加來得到各式各樣的顏色。
(3)注意:電子產品顯示使用RGB模式,打印時需使用CMYK模式。
3、常用保存格式
(1)PSD格式:這是PS的源文件格式,會保存圖像修改的圖層,方便再次編輯。
(2)JPG格式:這是常規的圖片保存格式,使用起來比較方便。
(3)PNG格式:該格式的圖片優點是不會自動填充背景,可以儲存透明背景效果。
(4)TIFF格式:該格式不經壓縮,一般噴繪寫真、印刷場合都需要TIFF格式,而且是CMYK的。
(三)移動工具(圖層概念)
1、圖層認識
通俗地講,圖層就像是含有文字或圖形等元素的膠片,一張紙按上下順序疊放在一起,組合起來形成頁面的最終效果。圖層可以調整順序、不透明度,也可以復制刪除、變化大小等。
打個比喻,每個圖層就好似是一個透明的“玻璃”,而圖層內容就畫在這些“玻璃”上,如果“玻璃”什么都沒有,這就是一個完全透明的空圖層,當各“玻璃”都有圖像時,自上而下俯視所有圖層,從而形成圖像顯示效果。
2、圖像調整完成后,需雙擊圖像或點擊右上角對號,確認調整完成。
3、菜單欄“顯示變換控件”一般不勾選。
(四)矩形選框工具(快捷鍵 M )
1、什么是選區
選區就是對圖像進行區域選擇,所以選區都為虛線閃爍,即為選區。也就是你所選擇后需要處理的部分。
2、選區的作用
只對特定區域進行編輯,不會對其他部分產生影響。比如說可以對被選中部分做修改,隨意修改顏色,調整亮度、對比度,復制及隨意更改大小等操作,方便修圖。
3、羽化
可以使選中區域周邊虛化,使選中區域更好地融入到畫面中。
4、選取方式
(1)自由選區:按住鼠標左鍵自由選定。
(2)正方形選區:先按住鼠標左鍵選取,再點擊 shift 鍵。
(3)從中心點選區:按住 Alt 鍵,拖拽鼠標。
(4)從中心點建立正方形選區:同時按住 shift 和 Alt 鍵,拖拽鼠標。
(5)Ctrl + D 取消選區 , Ctrl + shift +D 重新選擇。
5、工具面板
(1)新選區:每次都保留新選區,放棄就選區。
(2)添加到選區(新選區模式下按住 shift 鍵可切換至此模式):新選區和舊選區可並存,如果重合可合並。
(3)從選區減去(新選區模式下按住 Alt 鍵可切換至此模式):與添加到選區正相反。
(4)與選區交叉(新選區模式下同時按住 shift 鍵和 Alt 鍵可切換至此模式):只保留重合部分選區。
(五)套索工具組(快捷鍵 L ,按 shift + L 可切換)
1、按住 Delete 鍵或 Backspace 鍵,可以刪除套索工具畫錯的點。ESC 可直接取消選擇。
2、按住空格鍵,點擊鼠標可以拖動放大后的畫面。
3、首尾接近時光標出現小圓圈,此時可以點擊閉合。
4、Ctrl + shift + J 可將套索區域剪切。
5、Ctrl + + 或 Ctrl + - 可放大縮小。
6、磁性套索工具欄:
(1)寬度:寬度的大小控制識別范圍,寬度越小識別范圍越小,寬度越大識別范圍越大。
(2)對比度:高對比度適合清晰邊緣,低對比度適合模糊邊緣。
(3)頻率:頻率是用來調節磁性控點的多少。
(六)魔棒工具(快捷鍵 W )
1、魔棒工具可以快速的將顏色相近的區域變為選區。魔棒工具只適合背景單一素材。
2、魔棒工具工具欄:
(1)取樣大小:取樣點以單像素色彩信息取樣;多點取樣取平均值。
(2)容差:容差越大識別范圍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3)連續:默認勾選。勾選連續只能選取互為相鄰的相似像素。
(4)對所有圖層取樣:勾選對所有圖層取樣,可以選擇沒有選中圖層的顏色。
2、按住 Alt 鍵不松,即可減去多余選區。
3、選擇並遮住:調節復雜細節。
4、Ctrl + J 可剪出需要摳出的圖像。
5、快速選擇工具(非常重要的摳圖工具):
工具欄:(1)畫筆選項(畫筆拾取器):
① 大小(快捷鍵:‘【’ 或 ‘】’):畫筆的大小代表識別范圍。
② 硬度(快捷鍵:shift + ‘【’ 或 ‘】’):邊緣識別能力。
③ 間距:識別的連貫程度。
(2)自動增強:勾選自動增強,識別邊緣的能力就更強。
(3)選區畫多后,可按住 Alt 鍵,減去選區。
6、反向選擇:快捷鍵 Ctrl + shift+ I
7、羽化:羽化使選區內透明度值向外遞減。
(七)歷史畫筆工具(快捷鍵 Y )
1、歷史畫筆工具作用:回復原始圖片區域。
2、歷史記錄:刪除中間操作記錄,下面的所有記錄也會被刪除。
3、還原/重做移動:快捷鍵 Ctrl + Z ,只能還原/重做一步。
4、后退一步:快捷鍵 Ctrl + Alt +Z ,可返回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