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程發出指定邏輯地址的訪問請求,經過地址變換,到在內存中找到對應的實際物理地址單元並取出數據,所需花費的總時間,稱為內存的有效訪問時間(Effective Access Time, ETA)
在 基本分頁存儲管理 方式中:
有效訪問時間分為第一次訪問內存時間(即查找頁表對應的頁表項所消耗的時間t)與第二次訪問內存時間(即將頁表項中的物理塊號與頁內地址拼接成實際物理地址所耗費的時間t)之和:
ETA = t + t = 2t
在 引入快表的分頁存儲管理 方式中:
通過查詢快表可直接得到邏輯頁所對應的物理塊號,由此拼接形成實際物理地址,減少了一次訪問內存,縮短了進程訪問內存的有限時間。
ETA = α x λ + ( t + λ )( 1 - α ) + t
= 2t + λ - t x α
其中 λ :表示查找快表所需的時間
α :表示查找時的命中率
t :表示訪問一次內存所需要的時間
注:由於快表的容量限制,不可能將一個進程的整個頁表全部裝入快表,所以在快表中查找到所需表項存在着命中率的問題。所謂命中率,是指使用快表並在其中成功查找到所需表項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