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入侵檢測系統(IDS)的安裝部署


入侵檢測系統

入侵檢測系統(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簡稱“IDS”)是一種對網絡傳輸進行即時監視,在發現可疑傳輸時發出警報或者采取主動反應措施的網絡安全設備。

IDS是計算機或網絡的監視系統,它通過實時監視系統,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發出警告,與其他網絡安全設備的不同之處便在於,IDS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安全防護技術。

IDS入侵檢測系統以信息來源的不同和檢測方法的差異分為幾類:根據信息來源可分為基於主機IDS和基於網絡的IDS,根據檢測方法又可分為異常入侵檢測和濫用入侵檢測

不同於防火牆,IDS入侵檢測系統是一個監聽設備,沒有跨接在任何鏈路上,無須網絡流量流經它便可以工作。因此,對IDS的部署,唯一的要求是:IDS應當掛接在所有所關注流量都必須流經的鏈路上

 

本次實驗旨在了解入侵檢測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snort入侵檢測系統的安裝和使用方法。

 

安裝snort入侵檢測系統

1、登錄ids系統

登錄實驗機后,打開桌面上的putty程序,輸入10.1.1.106,再點擊Open.。

輸入用戶名:root,密碼:bjhit

 

 

 

2、安裝LAMP環境(省略)

3、安裝snort軟件包(省略)

4、創建snortdb數據庫

 

登錄mysql:root@IDS:~# mysql -u root -p123456

進入數據庫后,創建一個數據庫命名為snortdb:mysql> create database snortdb;

 

 

創建一個數據庫用戶,用戶名為snort,密碼為snortpassword

mysql> grant create, insert, select, update on snortdb.* to snort@localhost;

mysql> set password for snort@localhost=password('snortpassword');

 

 

將snort-mysql自帶的軟件包中附帶的sql文件,導入到數據庫中:

cd /usr/share/doc/snort-mysql/

zcat create_mysql.gz | mysql snortdb -u snort -psnortpassword

rm /etc/snort/db-pending-config

 

 

 

5、配置snort

配置好了數據庫后,需要配置Snort配置文件(/etc/snort/snort.conf),告訴snort以后日志寫入到snortdb數據庫中。

vi /etc/snort/snort.conf

找到文件中“var HOME_NET any”一行,將其修改為要監控的網絡段,

並啟用下面幾行,如下:

var HOME_NET any

var HOME_NET 10.1.1.0/24

#

#var HOME_NET any

# Set up the external network addresses as well.  A good start may be "any"

#var EXTERNAL_NET any

var EXTERNAL_NET !$HOME_NET

# output database: log, mysql, user=root password=test dbname=db host=localhost

output database: log, mysql, user=snort password=snortpassword dbname=snortdb host=localhost

 

 

修改完后,檢測snort.conf配置文件是否正常: snort -c /etc/snort/snort.conf

出現下圖所示的界面,就說明成功了,按Ctrl+C停止掉

 

 

 

啟動snort:

# service snort start

即可

 

安裝、配置基本分析與安全引擎(BASE)

1、安裝acidbase軟件包(省略)

2、配置Apache文件

將acidbase的安裝目錄復制到/var/www目錄中

# cp -r /usr/share/acidbase/ /var/www/

修改apache配置文件:

vi /etc/apache2/sites-available/default

在文件底部</VirtualHost>一行之前加入acidbase相關內容(下圖中的內容)

配置好了后,需要重啟apache2:service apache2 restart

修改php.ini文件:vi /etc/php5/apache2/php.ini

 

將acidbase目錄的權限設置為777:chmod 777 -R /var/www/*

 

3、配置BASE

將現有的配置文件改名,否則無法使用web界面配置base。

# mv /etc/acidbase/base_conf.php /etc/acidbase/base_conf.php-orig

 

還有軟鏈接文件

#rm /var/www/acidbase/base_conf.php

 

現在通過瀏覽器打開 http://10.1.1.106/acidbase/

開始配置我們的基本安全分析引擎了。

打開上面的網址,出現了如下界面:

 

 

單擊Continue按鈕,進入Step1of5界面,如下圖所示:

 

配置完語言后,輸入ADODB的路徑“/usr/share/php/adodb”,單擊提交按鈕。

(提醒:這里ADODB的路徑,可以用如下命令去搜索

find / -name adodb)

提交后,進入了Step 2 of 5界面,如下圖所示:

 

 

輸入數據庫信息,Pick a Database type:MySQL、Database Name:snortdb、Database Host:127.0.0.1、Database User Name:snort、Database Password:snortpassword

單擊下面的提交按鈕進入Step 3 of 5

 

設置用戶名和密碼

單擊提交按鈕,進入Step 4 of 5界面

點擊Create BASE AG,在數據庫中創建BASE用到的表,如果出現下圖中的提示則創建成功

 

 

單擊Now continue to step 5,進入管理界面

 

 

 

管理界面如下圖

 

 

 

 

使用基本安全分析引擎查看入侵日志

1、使用nmap對ids主機進行端口掃描

使用桌面上的nmap對ids主機進行端口掃描

 

點擊New Window,

 

 

 

設置Target為10.1.1.106,點擊Scan

刷新瀏覽器頁面,就可以看到“端口掃描通信”有數據了

點擊進去可以查看詳情

 

課后題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