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中刪除數組元素的7個方法


在JavaScript中,除了Object之外,Array類型(數組)恐怕就是最常用的類型了。與其他語言的數組相比,JavaScript中的Array非常靈活。這種靈活性有利有弊,好處是其富有創造性,可以提供各種靈活的解決方案;壞處是容易腦子不夠用,因為事實上,它太靈活了,靈活到無法控制的抓狂。

前面調侃了幾句,回歸正題,這里要總結7個在JavaScript中刪除Array元素的方法,分別是利用length屬性、delete關鍵字、pop()棧方法、shift()隊列方法、splice()操作方法、forEach()filter()迭代方法和prototype原型方法。

length屬性

JavaScript中Arraylength屬性非常有特點一一它不是只讀的。因此,可以通過設置這個屬性來達到從數組的末尾移除項或添加新項的目的。

var colors = ["red", "blue", "grey"]; // 創建一個包含3個字符串的數組
colors.length = 2;
console.log(colors[2]); // undefined

delete關鍵字

JavaScript提供了一個delete關鍵字用來刪除(清除)數組元素。

var colors = ["red", "blue", "grey", "green"];
delete colors[0];

console.log(colors); // [undefined, "blue", "grey", "green"]

要注意的是,使用delete刪除元素之后數組長度不變,只是被刪除元素被置為undefined了。

pop()棧方法

JavaScript中的Array對象提供了一個pop()棧方法用於彈出並返回數組中的最后一項,某種程度上可以當做刪除用。

棧數據結構的訪問規則是FILO(First In Last Out,先進后出),棧操作在棧頂添加項,從棧頂移除項,使用pop()方法,它能移除數組中的最后一項並返回該項,並且數組的長度減1。

var colors = ["red", "blue", "grey"];
var color = colors.pop();

console.log(color); // "grey"
console.log(colors.length); // 2

可以看出,在調用pop()方法時,數組返回最后一項,即”grey”,數組的元素也僅剩兩項。

shift()隊列方法

JavaScript中的Array對象提供了一個shift()隊列方法用於彈出並返回數組中的第一項,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當做刪除用。

隊列數據結構的訪問規則是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進先出),隊列在列表的末端添加項,從列表的前端移除項,使用shift()方法,它能夠移除數組中的第一個項並返回該項,並且數組的長度減1。

var colors = ["red", "blue", "grey"];
var color = colors.shift();

console.log(color); // "red"
console.log(colors.length); // 2

可以看出,在調用shift()方法時,數組返回第一項,即”red”,數組的元素也僅剩兩項。

splice()操作方法

在JavaScript的Array對象中提供了一個splice()方法用於對數組進行特定的操作。splice()恐怕要算最強大的數組方法了,他的用法有很多種,在此只介紹刪除數組元素的方法。在刪除數組元素的時候,它可以刪除任意數量的項,只需要指定2個參數:要刪除的第一項的位置和要刪除的項數。

var colors = ["red", "blue", "grey"];
var color = colors.splice(0, 1);

console.log(color); // "red"
console.log(colors); // ["blue", "grey"]

可以看出,在調用了splice(0, 1)方法時,數組從第一項開始,刪除了一項。

迭代方法

所謂的迭代方法就是用循環迭代數組元素,發現符合要刪除的項則刪除。用的最多的地方,可能是當數組中的元素為對象的時候,可以根據對象的某個屬性(例如ID)來刪除數組元素。

第一種用最常見的ForEach循環來對比元素找到之后將其刪除。

var colors = ["red", "blue", "grey"];

colors.forEach(function(item, index, arr) {
    if(item === "red") {
        arr.splice(index, 1);
    }
});

可以看到這里還要配合splice()方法去實現刪除,循環只是為了找到特定的元素。另外一種思路是循環將不需要刪除的元素推入到新的數組中,也能達到假性刪除特定元素的目的。

第二種我們用循環中的filter方法。

var colors = ["red", "blue", "grey"];

colors = colors.filter(function(item) {
    return item != "red"
});
 
console.log(colors); // ["blue", "grey"]

代碼很簡單,找出元素不是red的項數返回給colors(其實是得到了一個新的數組,並不是在原數組上進行刪除操作),一定程度上也算是達到了刪除特定元素的目的。

prototype原型方法

可以通過在Array的原型上添加方法來達到刪除的目的。

Array.prototype.remove = function(dx) {
  if(isNaN(dx) || dx > this.length){
    return false;
  }

  for(var i = 0, n = 0; i < this.length; i++) {
    if(this[i] != this[dx]) {
      this[n++] = this[i];
    }
  }
  this.length -= 1;
};

var colors = ["red", "blue", "grey"];
colors.remove(1);
console.log(colors); // ["red", "grey"]

這種方法其實就是自己實現一個刪除的邏輯,然后把刪除方法添加給了Array的原型對象,則在此環境中的所有Array對象都可以使用該方法。盡管可以這么做,但是不推薦在產品化的程序中修改原生對象的原型。道理很簡單,如果只是某個實現中缺少某個方法,就在原生對象的原型中添加這個方法,那么當在另一個支持該方法的實現中運行代碼時,就可能導致命名沖突。而且這樣做可能會意外地導致原生方法被重寫。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