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學習(一)-----用例圖


轉載:https://www.cnblogs.com/silent2012/archive/2011/09/07/2169518.html

1、什么是用例圖

  用例圖源於Jacobson的OOSE方法,用例圖是需求分析的產物,描述了系統的參與者與系統進行交互的功能,是參與者所能觀察和使用到的系統功能的模型圖。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開發團隊以一種可視化的方式理解系統的功能需求,包括基於基本流程的“角色”關系以及系統各個功能之間的關系。它通過用例(Use Case)來捕獲系統的需求,再結合參與(Actor)進行系統功能需求的分析和設計。

2、用例圖的組成

  用例圖有四部分組成:用例(Use Case)、參與者(Actor)、系統邊界、關聯

2.1參與者

  在一個系統開發前,我們必定首先要確定系統的用戶,系統的用戶就是系統的參與者。除此以外,我們還會想到,我們開發的系統與其他的系統有什么關聯?因此,系統的參與者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人,包括系統的使用者、維護者等,寧外一類是其他系統。

 

 

 

2.2 用例

  用例(Use Case)是參與者(Actor)可以感受到的系統服務或功能單元。

  任何用例都不能在缺少參與者的情況下獨立存在。同樣任何參與者也必須要有與之關聯的用例,所以識別用例的最好方法就是從分析系統的參與者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發現新的參與者。

  用例是有粒度的,用例的粒度指的是用例所包含的系統服務或者功能單元的多少。用例的粒度越大,用例包含的功能越多,反之則包含的功能越少

 

 

2.3 系統邊界

  所謂系統的邊界是指系統與系統之間的界限。把系統邊界以外的通系統相關聯的其他部分稱之為系統的環境。

 

2.4 關聯

  為了減少模型維護的工作量、保證用例模型的可維護性和一致性,可以在用例之間抽象出包含(include)、擴展(extend)和泛化(Generalization)這幾種關系

  包含關系是指用例可以簡單的包含其他用例具有的行為,並把它所包含的用例行為作為自身行為的一部分

 

  擴展關系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把新的行為加入到已有的用例中,獲得的新用例成為擴展用例(Extensio),原有的用例稱為基礎用例(Base)

  

 

  泛化關系是指一個父用例可以被特化形成多個子用例,而父用例和子用例之間的關系就是泛化關系。

 

3、簡單登錄注冊系統用例圖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