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入門就電腦藍屏,終止代碼 PAGE_FAULT_IN_NONPAGED AREA


Linux

  • Linux,全稱GNU/Linux,是一種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其內核由林納斯·本納第克特·托瓦茲於1991年10月5日首次發布,它主要受到Minix和Unix思想的啟發,是一個基於POS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統。
  • 有很多發行版本,最常用的是 Red Hat 的社區版 CentOS。
  • 服務器推薦使用Linux系統,windows系統需要經常進行資源整合和碎片化管理,系統在配置的時候經常需要重新啟動,這就無法避免產生停機的問題。同時,由於Linux系統的處理能力非常強悍,具備不可比擬的穩定性特征,因而Linux系統就不用經常進行重啟,Linux系統的變化可以在配置的過程中實現,所以Linux服務器出現故障的概率比較小,所以很多企業組織在計算機配置的過程中經常使用Linux系統,從而降低服務器發生崩潰的可能性。

VMware 虛擬機

  • 大部分人應該都使用的是Windows系統,那就必須下載虛擬機來安裝Linux系統,這里推薦VMware。
  • 下載安裝就不多說了,主要說一下安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首先進入BIOS設開啟虛擬化的支持,第一次安裝應該不會有問題。如果是卸載重裝的,需要把 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VMware 和 C:\Program Files (x86)\Common Files\VMware 文件刪除干凈,還有注冊表。
  • 博主遇到的問題:安裝VMware 12出現問題。
    • 解決辦法,確保上面操作完成,重啟電腦,神奇的能安裝了,但是啟動時提示不安全,可能是版本低的原因。
  • 更加神奇的是第二天打開虛擬機,啟動CentOS竟然藍屏了,你敢相信。終止代碼 PAGE_FAULT_IN_NONPAGED AREA,網上一大堆解決辦法,不知道哪個有效,試驗的過程就不說了,直接安裝VMware16最新版本
  • 安裝CentOS、Xshell、Xftp,基本環境搭建好了。

Linux 命令

  • 目錄說明
  1. bin -> usr/bin : 這個目錄存放最經常使用的命令
  2. boot : 這個目錄存放啟動Linux時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連接文件以及鏡像文件
  3. dev: dev是Device(設備)的縮寫, 該目錄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設備,Linux中的設備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
  4. etc : 這個目錄存放所有的系統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
  5. home:用戶的主目錄,在Linux中,每個用戶都有一個自己的目錄,一般該目錄名以用戶的賬號命名
  6. lib->user/lib: 這個目錄存放着系統最基本的動態連接共享庫,其作用類似於Windows里的DLL文件,幾乎所有的應用程序都需要用到這些共享庫。
  7. mnt : 系統提供該目錄是為了讓用戶臨時掛載別的文件系統,我們可以將光驅掛載在/mnt/上,然后進入該目錄就可以查看光驅里的內容
  8. opt: 這是給linux額外安裝軟件所存放的目錄。比如你安裝一個Oracle數據庫則就可以放到這個目錄下,默認為空。
  9. root : 該目錄為系統管理員目錄,root是具有超級權限的用戶
  10. tmp: 這個目錄是用來存放一些臨時文件的。
  11. usr: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錄,用戶的很多應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這個目錄下,類似與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錄。
  12. var : 這個目錄存放着在不斷擴充着的東西,我們習慣將那些經常被修改的文件存放在該目錄下,比如運行的各種日志文件。
  • 磁盤管理

    • 切換目錄:cd 目錄名

      • 絕對路徑:cd /usr/local
      • 相對路徑:cd home
    • 列出當前目錄下目錄及文件:ll , ls

    • lrwxrwxrwx l 表示快捷方式
      -rw-rw-rw - 表示文件
      drw-rw-rw d 表示目錄文件夾

    • 顯示當前所在目錄位置: pwd

  • 文件管理

    • 創建目錄: mkdir 目錄名
    • 刪除文件或目錄 rm , rm -rf
      • rm -rf test01:刪除文件夾 r表示遞歸刪除, f 不做確認提示
    • 復制文件命令cp ,cp -rf
      • 復制文件:cp 被復制的文件名 新文件名
      • 復制文件夾:cp -rf 文件夾 新的文件夾名
    • 查看文件全部內容: cat 文件路徑
    • 查看文件開頭的n行數據: head -n 數字
    • 顯示文件尾部的n行數據tail -n 數字 ,默認是10行
    • 文件內搜索: grep
      • 搜索文本”java”:grep java aa.txt
    • 使用管道 “|”
      • cat aa.txt | grep java
  • 系統命令

    • 顯示系統日期和時間:date

    • 切換用戶:su 用戶名

    • 清楚屏幕:clear,快捷鍵 Ctrl + l

    • 重啟系統:reboot

    • 關機:shutdown -h now

    •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夠實時顯示系統中各個進程的資源占用狀況,類似於Windows的任務管理器。

      • 第三行(Cpus):
          7.3% us 用戶空間占用CPU百分比
          2.0% sy 內核空間占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戶進程空間內改變過優先級的進程占用CPU百分比
          90.4% id 空閑CPU百分比
          0.3% wa 等待輸入輸出的CPU時間百分比
          0.0% hi
          0.0% si
          0.0% st
        第四行(Mem):
          2042616 total 物理內存總量
          1770116 used 使用的物理內存總量
          272500 free 空閑內存總量
          163912 buffers 用作內核緩存的內存量
    • 查看系統進程: ps -ef

      • -e :顯示當前所有進程
        -f :顯示UID,PPID,C與STIME欄位信息
        UID:擁有改程序的用戶
        PID:程序的進程id
        PPID:父進程的id
        C: CPU使用的資源百分比
        STIME :系統啟動時間
        TTY:登錄系統的終端位置(客戶端的標識)
        TIME:使用掉的CPU時間
        CMD:進程是有哪些程序啟動的
    • kill進程:kill

      • kill pid:殺掉進程、kill -9 pid 強制殺掉進程
  • 壓縮/解壓

    • tar壓縮(歸檔):tar -zvcf 歸檔文件名 要歸檔文件列表

      • z : 使用壓縮,生成的文件名是 xxx.tar.gz 這是linux中常用的壓縮格式。
        c : 創建壓縮文檔
        v : 顯示壓縮,解壓過程中處理的文件名
        f : 指定歸檔文件名, tar參數后面是歸檔文件名
        x : 從歸檔文件中釋放文件,就是解壓。
        t : 列出歸檔文件內容,查看文件內容
        C: 解壓到指定目錄,使用方式 -C 目錄 , C 是大寫的
    • 查看歸檔(壓縮)文件:tar -tf 歸檔文件名

    • tar 解壓:tar -zxvf 已歸檔的文件名

  • 網絡通訊

    • 查看ip信息: ifconfig
    • 測試網絡連通: ping
  • 網絡訪問

    • curl :使用url訪問網絡的文件傳輸工具
    • wget :下載
  • 權限管理

    • linux權限機制采用UGO模式。其中 u(user)表示所屬用戶、g(group)表示所屬組、o(other)表示除了所屬用戶、所屬組之外的情況,r--read 讀權限 4,w--write 寫權限 2,x--execute 執行權限 1

    • 修改文件權限 chmod:chmod UGO權限 文件/目錄

    • 修改文件擁有者 chown

  • 管道和重定向

    • 重定向輸出覆蓋:echo "cangls" > test.txt,向文件輸出內容,文件不存在則新建文件再輸出;文件存在先清空文件,再寫入內容
    • 重定向輸出追加: echo "cangls" >> test.txt,向文件輸出內容,文件不存在則新建文件再輸出;文件存在,則新的內容追加到文件的后面
    • 管道 |:管道就是用“|”連接兩個命令,以前面一個命令的輸出作為后面命令的輸入,用於把管道左邊的輸出作為右邊的輸入
  • vi 和 vim編輯器:vi是linux下標配的一個純字符界面的文本編輯器

    • vi 文件名:如果文件存在,則打開該文件,如果參文件不存在,則會新建該文件(不是立即創建,而是在保存的時候創建)
    • vi操作分為命令模式和編輯模式
    • 命令模式:按Esc鍵,進入命令模式,命令模式下無法編輯
      編輯模式:按 a 或者 i 字母鍵,進入編輯模式(此時,底部會出現insert)。在命令模式下按 :wq (冒號鍵w鍵q鍵)保存退出,按 :q! 不保存退出。
      從命令模式進入編輯模式按a 或者 i 字母鍵。
      從編輯模式進入命令模式按Esc鍵。
    • 編輯文件命令
      1)dd:刪除光標所在行
      2)yy:復制光標所在行到緩沖區
      3)p:粘貼緩沖區中的內容
      4)gg:光標回到文件第一行
      5)GG:光標回到文件最后一行
      6)^ :光標移動至當前行的行首
      7)$ :光標移動至當前行的行尾
      8)/關鍵字:按斜杠/鍵,可以輸入想搜索的字符,然后確定進行搜索,如果第一次查找的關鍵字不是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鍵往后查找到想要的關鍵字為止
  • 安裝軟件命令

    • 查找軟件包命令:yum search 安裝包名稱中的部分關鍵字
    • 安裝指定的軟件命令:yum install 安裝包名稱
    • 刪除軟件包命令:yum remove 安裝包名稱
    • 列出所有已安裝的軟件包命令:yum list installed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