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際費用歸集
和成本中心通常用來歸集部門發生的費用不同,(實際)內部訂單通常用來歸集某個專項的費用,這個專項可以是公司的一次春游,一次年會甚至某個建設項目,通常這個專項是跨成本中心的,比如年會,可以建立一實際內部訂單,可以將組織這次年會所有的費用全部記入該內部訂單,在期末根據一定規則再結算到成本中心,同樣也可將各項費用計入一個項目訂單,待項目完成后在統一結算至各個資產。
在一個ERP項目中,項目組有30多個成本中心,職工薪酬差旅費等從HR自動過帳,還有些勞保費用,期末需要將這些成本中心的費用按照職工薪酬資產業務類型,差旅費資產業務類型等轉入待攤以便統計資產的各項費用(使用資產業務類型做統計),如果需要將這30多個成本中心一一轉平,工作量大,所以事先使用分配將30多個成本中心的各項費用先分配到一實際內部訂單,再從內部訂單統一根據各中資產業務類型轉走費用,工作量減少30倍。
2. 輔助核算和統計過帳
內部訂單的統計過帳實質上就是使用內部訂單做輔助核算,和國內ERP不同的是,國外ERP的成本對象實際上是擴展了的輔助核算,常用的成本對象有成本中心,內部訂單,WBS元素,實際上類似3個輔助核算項目,再加上客戶/供應商/物料隨時可在字段狀態組放開從而在記帳上選擇,一般核算到這份上也就可以,系統中永遠只有一個實際過帳的成本對象,當存在多個成本對象時,系統預先設置了一個優先級,最典型的,如果某費用同時計入成本中心和內部訂單,如果內部訂單是實際過賬,則成本中心為統計過帳,如果內部是統計性的,則成本中心實際過帳,這樣的最大好出是費用結算非常方便,例如成本中心的實際費用可以非常方便結轉到其它成本中心。
內部訂單建立非常靈活,比如,在ERP中,除了將員工建立成特別供應商/客戶外,你甚至可將某些員工一一對應到一個內部訂單。
如果不實施PP或不想使用BOM的企業,可將各項目費用計入成本中心,期末將制造費用輔助生產成本中心費用結轉到基本生產成本中心,最后再將各種費用按一定系數分攤到各產成品的工單。
重點:
I. 只設一個實際過帳對象,設計思路將非常簡潔明了,費用結轉方便
II.其它輔助核算字段說白了只是做費用統計方便管理和報表需求而已
很多系統將輔助核算字段實際上做成了“明細”科目,有這樣的系統有理由相信在費用的分配分攤結算重過帳功能上可能就會大打折扣。
啟示:ERP中科目只設一級,只有一個實際過帳成本對象,允許多個統計對象,ERP不是財務軟件,在遵守會計准則的條件下,科目只是個記帳符號。
3. 項目預算控制
同樣,可以使用內部訂單做粗略的整體預算控制功能,比如為每個項目建立一內部訂單並給予預算就能控制該項目的整體預算,這種預算控制一般不到科目級別,ERP有專門的預算控制模塊處理這些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