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音頻文件和非波形音頻文件的區別


1波形文件:記錄振動頻率、幅度等參數,在解碼后通過控制外放設備(音響耳機)的振膜振動,使其記錄的聲音被還原出來。這屬於波形文件,因為里面有聲音的地方全是波形(wave);但並不僅是波形文件(后綴為.WAV,也稱之為波形文件)才記錄波形,我們常見的MP3、acc之類屬於壓縮波形文件,所以它們大小小很多,但音質不如無損格式。

2MIDI之類音樂文件:這類文件記錄的完全不是波形,而是“曲譜”,要播放這種文件,電腦要具備相應的識譜能力(比如播放器要支持),在此之后,還有具備曲譜所要求的所有樂器,然后通過軟件調配這些樂器,按照曲譜“演奏”出來,人才能夠聽到。而這個調配樂器的樂器倉庫,叫做波表(樂器波形列表),比如曲譜要求用鋼琴,那么必須有提前制作好的鋼琴的波形表儲存在電腦(或軟件)里,然后根據曲譜寫的去演奏。

曲譜文件就像一份文檔(復雜的txt),所以MIDI文件占用空間通常非常非常小,幾k到幾十k都有;但波形文件記錄的其實是一張圖片(正如你用軟件打開看到的波形),放大很多倍才會有“馬賽克”,屬於“聲音的高清步兵圖”,所以占空間多。

有趣的是,如果你查看一份低比特率的音頻文件(壓縮音頻),除了聽起來有些呲,稍加放大就會看到馬賽克的感覺。所以,波形文件其實是一張圖片,而非波形文件是一份文字代碼。

 

--------------------------------

midi不是流媒體,是一種波表音樂文件,簡單的說,就是將一些樂器的聲音元素內置在聲卡內存或播放的記錄中,來實現對mid文件的播放。你可以發現mid都很小,而且他是不能包含人聲的,聲音是純音樂,或類似伴奏。

所謂MIDI文件實質上是指計算機中記錄的MIDI信息的數據,MID文件的擴展名是*.mid。它和另外一種計算機中常用的聲音波形文件(*.wav文件)有什么不同呢?表面上,兩種文件都可以產生聲響效果或音樂,但它們的本質是完全不同的。普通的聲音文件(*.wav文件)是計算機直接把聲音信號的模擬信號經過取樣——量化處理,變成與聲音波形對應的數字信號,記錄在計算機的儲存介質(硬盤或光盤)中。通常,聲音文件都比較大,如記錄一分鍾的聲音(立體聲、CD音質),大概需要10.5M的儲存空間。一首幾分鍾的歌曲需要幾十兆的硬盤,一張CD光盤只能容納十來首歌曲。為了減少聲音文件儲存的空間,近年來在計算機技術上采用了壓縮技術,把聲音文件經過處理,在不太影像播放質量的前提下,把文件的大小壓縮到原來的10~12分之一,這就是近年流行的MP3文件格式。而MIDI文件則不是直接記錄樂器的發音,而是記錄了演奏樂器的各種信息或指令,如用哪一種樂器,什么時候按某個鍵,力度怎么樣等等,至於播放時發出的聲音,那是通過播放或者音源的轉換而成的。因此MIDI文件通常比聲音文件小得多,一首樂曲,只有十幾K或幾十K,只有聲音文件的千分之一左右,便於儲存和攜帶。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