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Cisco Packet Tracer計網實驗配置方法總結
如題所示
設備連接規則
- 終端PC與交換機連接
- 交換機與路由器連接
- 路由器連接的一定是兩個交換機, 作為兩個網絡通信的設備
計算路由器、交換機需要的個數
路由器個數 = 交換機個數 = 網絡個數
2811路由器兩個端口的配置原則
- 必須為兩個網絡之間的網關
- 對於三個網絡以上, 前一個路由器已占用網關的場景, 后一個路由器要更改網關來解決沖突, 原則上一般設置為254(255不能用, 是多播地址)
2811路由器的靜態路由表配置原則
- 每個路由的靜態路由表條目數 = 網絡數 - 1 (不是請仔細檢查, 不排除少於該數但是能全部ping通的情況, 但是這樣不規范而且會發現延遲很高)
- 目標網絡(Network)填寫的是網絡地址, 注意與網關區分, 一般網絡地址在未划分子網的情況下下結尾為0(不要過分依賴這樣的判斷方法)
// 標准(未划分子網)網絡地址示例: // A類地址 85.0.0.0 // B類地址 168.16.0.0 // C類地址 200.38.42.0
- 子網掩碼(Mask)是根據目標網絡填寫的
- 配置時要始終按照一個方向, 順時針或逆時針, 一般是根據逆時針方向配置, 這樣比較方便后面配置靜態路由表
- 每個路由器的下一跳地址是固定的, 配置時只需把重心放在目標網絡及其子網掩碼上
- 確定下一跳的值(Next Hop): 當前配置中的路由器, 根據配置時的方向(逆時針方向)遇到的第一個路由器, 遇到的第一個端口的地址/網關(實在不懂的小伙伴可以試試
FastEthernet0/0
, 一般都是這個口)
關於添加靜態路由規則的%Inconsistent address and mask錯誤
根據我實驗的經驗判斷, 需要排除的可能, 根據可能性從高到低如以下所示:
- 目標網絡或下一跳的地址已經子網划分過了, 這種情況最輕是子網掩碼填寫錯誤的問題, 最重的是整個所有項目的網絡地址都配置錯了, 需要重新規划
// 示例: // A類的目標網絡地址, 沒有子網划分 85.0.0.0 // 所以正確的子網掩碼為 255.0.0.0 // B類目標網絡地址, 子網划分過(子網號: 2bit) 85.198.0.0 85.199.0.0 85.134.0.0 85.135.0.0 // 所以正確的子網掩碼為 255.192.0.0
- 子網掩碼不匹配當前的目標網絡, 重新輸入
- 目標網絡、子網掩碼、下一跳的地址任意的一個或多個填寫錯誤, 需要仔細檢查
- 把子網掩碼錯認為是(匹配)下一跳的, 應該是根據目標網絡填寫
附上兩個簡單的實驗文件
去github上將兩個pkt文件
拉下來然后用Cisco Packet Tracer軟件
打開, 點開每個PC終端、路由查看它們的配置, 給看不懂的小伙伴結合着來學
其中三個網絡
是簡單的, 可以先看。六個網絡
是稍微復雜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