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維人員核心原則:
- 企業數據安全(不丟失、不泄漏)
- 企業業務7*24小時運行(永不停機)
- 企業業務服務效率高(用戶體驗好)
運維人員基本工作原則:簡單、易用、高效、穩定、安全
服務器介紹
服務器是提供計算和存儲服務的設備,具備承擔服務並且保障服務的能力,主要用於企業后台為用戶提供各種業務服務。
相對於個人PC來講,服務器更加穩定可靠,對硬件的要求也更高。服務器的尺寸大小以“U”為單位(1U=4.45cm=1.75英寸),用來描述服務器的高度。常見的服務器有1U、2U、4U這幾類。
此外根據結構類型,服務器還可以分為:機架式服務器、刀片式服務器、塔式服務器。
機架式服務器,類似於“抽屜”,安放在機櫃上,標准的機櫃是19英寸。之前提到的服務器的尺寸“U”。也是指這種服務器的尺寸。是工作中使用最多的服務器類型。 | |
![]() |
|
刀片式服務器,是指在標准高度的機架式機箱內插裝多個卡式服務單元,實現高可用和高密度的性能。每塊母板都有自己的主板和硬盤,安裝獨立的系統運行,服務不同的用戶群,在服務器集群的模式下,優勢明顯。並且母板支持熱插拔,可以極大的縮短維護時間。 | |
![]() |
|
塔式服務器,外形類似於個人PC主機,比個人PC主機要更大,在接口和電源方面有更大的冗余,但作為企業一般不會使用該類型。 | |
![]() |
常見的服務器廠商有DELL戴爾服務器、HP惠普服務器、IBM服務器、浪潮服務器、華為服務器以及聯想服務器等。其中戴爾服務器在業界使用較多,性價比也比較高。其次是HP和IBM。國內廠家的服務器在市場占有率以及使用體驗上與那三家還有一定的差距。
服務器核心零部件
1.電源
電源,相當於人的心臟,為服務器提供電力供應保障。
在生產環境中,對於單個服務器提供核心業務的情況,最好使用雙電源,分別接在機房的兩條供電線路上。如果服務器是集群中的一台時,可以不用雙電源。
2.CPU處理器
CPU處理器,負責整個計算機的運算和控制,相當於人體大腦,是服務器性能效率最核心的部件。
CPU常見的種類分為精簡指令集和復雜指令集兩類:
- 精簡指令集:指令精簡,每個指令運行時間短,操作簡單、效率高。代表有ARM指令集。
- 復雜指令集:指令數量多且復雜,執行時間較長,但是可以處理的事務更加豐富。代表有x86指令集。
一般服務器上有幾顆CPU,我們就稱之為幾路服務器。一顆CPU性能的好壞一般通過頻率GHz來表示,頻率越高,處理速度越快。CPU頻率就是用來表示CPU每秒工作次數的。
3.散熱設備
服務器中的散熱設備主要有CPU風扇和散熱片,大量的熱量要求CPU風扇以組為單位配置,散熱片也主要使用銅質或鋁制的熱傳導效率高的材料。
4.內存
內存是CPU與磁盤之間的緩沖設備,因為兩者之間的數據讀寫能力差得太多,所以需要內存RAM來作為緩沖區,臨時存放數據,一旦斷電的話,內存中的數據會丟失。程序運行時,一般會被調度到內存中運行,服務器關閉或程序關閉之后,數據會自動從內存中釋放掉。
程序和進程、守護進程
- 程序:存放在硬盤里的可以運行的代碼文件。比如程序員部署到服務器上的代碼文件。
- 進程:正在運行的各類程序,是在內存中運行的。
- 守護進程:一種持續運行的進程,目的是為了給某個服務或程序的運行提供支持。
5.磁盤
磁盤是長期存放數據的存儲設備。常見的磁盤服務器磁盤有3.5英寸和2.5英寸兩種。使用時會先將硬盤固定到可插拔的硬盤外殼上,然后插入服務器使用。
磁盤接口包括IDE、SCSI、SAS、SATA等種類,現在常見的就是SAS和SATA這兩種。而且現在出現了固態硬盤(SSD),性能比傳統機械硬盤有極大的提升。
工業級硬盤進制為1000,而不是我們常見的1024。所以在插入硬盤后會發現存儲空間比硬盤上標注的小一點。
企業使用硬盤往往會使用SAS協議的硬盤,因為SAS硬盤相較於SATA硬盤性能更好,而且更耐用,當然也更貴。
對於高並發企業服務,都會盡量讓用戶從內存中讀取數據,而不是硬盤。
6.陣列卡
為了提高磁盤的性能,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冗余備份),可以使用Raid卡將多塊磁盤進行整合。
Raid也稱作磁盤冗余陣列,使用Raid卡可以是直接鑲嵌在主板上的板載Raid卡,還可以是獨立Raid卡。板載卡僅支持Raid0和Raid1兩種,獨立卡支持更多。
Raid卡的優點:
- 可以把多塊硬盤整合到一起,擴充容量;
- 可以讓數據更加安全,數據冗余;
- 可以獲得更高的效率,提高讀寫性能;
7.遠程管理卡
遠程管理卡死服務器特有的遠程管理零部件,作用是可以通過網絡遠程開關服務器,並查看服務器開關過程等信息。
8. 主板
主板實際上就是一塊電路板,通過各種接口將CPU、內存、硬盤等部件整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