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圈什么最火?
毫無疑問,不是機器人,也不是自動駕駛。
而是一個橫空出世的概念:元宇宙。
首先是Facebook表示將成立新產品團隊開發“元宇宙”,轉型成為元宇宙公司。
英偉達也稱在Siggraph推出了全球首個元宇宙平台。
國內的騰訊也不甘落后,迅速注冊了元宇宙的商標。
就連做游戲的中手游也計划把《仙劍奇俠傳》做成元宇宙。
甚至,在中秋來臨之際,阿里還推出了一款名為NFT的數字月餅,號稱是來自元宇宙的禮物。
毫不誇張地說,如今企業或產品貼上“元宇宙”的概念,就會立馬引來注意的目光。
很多人說,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到現在,已經有人吹噓它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也是“人類數字化生存的最高形態”。
不管怎樣,元宇宙現在在科技界和投資界都是新寵。
那么,近期令全球各行各業趨之若鶩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元宇宙的概念,其實起源於作家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說《雪崩》,書里是這樣描述元宇宙的:
“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Metaverse(元界)。”
盡管書中有詳細的描述,但是元宇宙仍然不是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
2018年,斯皮爾伯格導演的科幻電影《頭號玩家》被認為是最符合《雪崩》中描述的元宇宙形態。
在電影中,男主角帶上VR頭盔后,瞬間就能進入自己設計的另一個極其逼真的虛擬游戲世界——“綠洲”(Oasis)。
在《頭號玩家》中,人們可以通過頭盔設備將意識與虛擬世界連接,在“綠洲”設定的一套完整運行的虛擬社會里,通過控制自己的“虛擬分身”進行一系列的社會活動。
虛擬與現實交叉融合的元宇宙,就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虛擬空間。
它既包含現實世界的底層邏輯,又能為用戶提供富有想象力的沉浸式交互體驗。
那么,肯定有人會問,元宇宙就是虛擬游戲嗎?
雖然目前的市場證明游戲與元宇宙相結合是最受歡迎的發展路徑,但從廣義上來講,元宇宙的范圍是很廣的,只是現在的元宇宙結合NFT的探索主要在游戲領域而已。
這是由於早期元宇宙的產品體驗大多都圍繞游戲產業,已經積攢了一定的用戶群,這些用戶對於元宇宙來說既可以是消費者也可以是創造者。
把元宇宙和游戲結合在一起,游戲可以利用發行自己的NFT引導更多的用戶去關注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購買游戲中虛擬世界的物品所有權,這樣元宇宙就使游戲有更多的延展價值。
所以,游戲也只是元宇宙的一個初級形態,元宇宙可以依靠游戲去逐步發展,直至能夠替代互聯網進行更深層次地對社交網絡、數字化娛樂、商業活動以及社會經濟等進行整合。
此外,華安證券曾對元宇宙的核心特點進行了四點總結,其中包括二手手機號碼出售平台地圖同步和擬真、開源和創造等。
簡而言之,元宇宙就是沉浸式的虛擬空間,用戶可在其中進行文化、社交、娛樂活動,元宇宙的核心在於對虛擬資產和虛擬身份的承載。
有不少網友們對元宇宙的概念都表示懷疑,認為目前的概念炒作大於實際,技術還遠遠不能支撐。
元宇宙的出現到底是炒概念,還是新趨勢?時間會給出答案。你看好元宇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