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存復用:
在物理服務器物理內存一定情況下,通過綜合運用內存復用單項技術(內存氣泡、內存共享、內存置換)對內存進行分時復用。
VMM(Virtual Machine Monitor,也稱HyperVisor)在VM之間動態調度內存,達到提高內存使用率的目的。通過內存復用技術將物理內存虛擬出更多的內存供虛擬機使用,使虛擬機內存規格總和可以大於主機物理內存,最終提高主機的虛擬機密度。內存復用在集群開啟和關閉,不可以自己決定可以開啟哪個項目,由虛擬機決定。目前常用的內存復用方法:內存氣泡,內存置換,內存共享;
內存氣泡:VMM監控VM的內存使用,把一些內存使用較少VM的內存收回,分配給內存壓力較大的VM使用。
內存置換:VMM監控VM的內存使用,把VM內存中不常用的數據(冷數據、熱點因子少的數據)置換出來,寫入磁盤存儲,當需要這些數據時,再從磁盤讀取到內存中。
內存共享:VMM監控VM的內存使用,當有多個VM存在相同數據的內存頁時,只保留一份數據的內存頁,其他具有相同數據的內存頁釋放出來給更多的VM使用。
內存復用默認是禁止的。
*限制條件(考到)
在集群配置中開啟
開啟后三個技術同時開啟
與硬件直通、NUMA沖突
1. 內存復用與SRIOV直通、GPU直通、NVME SSD盤直通特性互斥。
2. 若沒有及時擴容物理內存,可能導致VM業務無法正常運行。
3. 影響主機性能。內存置換對主機性能影響最大,因為是內存與物理磁盤的轉換。
4. 使用了智能網卡,獨占內存空間。不能開啟內存復用
*什么時候開啟內存復用呢?
當物理內存不足以分配的時候去開啟。
*實現內存復用的價值:
1. 提高VM密度 2. 延長、擴容物理內存時間周期
*內存復用依賴關系
1. 如果集群下存在使用 iNIC 網卡的主機,則不能開啟集群內存復用功能。
2. 每個計算節點上運行的所有虛擬機的預留內存之和不能大於虛擬機使用的實際可用物理內存總和。
3. 同時開啟主機內存復用和 Guest NUMA 或者同時開啟主機 CPU 資源隔離模式和 Guest NUMA,會導致 Guest NUMA 功能失效。
* 內存復用怎么配置?
在通過 VRM 管理界面的集群資源控制,對CNA主機的內存復用進行開/關操作。
* 內存復用的比值是多少?
華為虛擬化平台,通過智能復用以上三種技術可將內存復用比提升至 150%。
*使用場景?(考到)
1. 適用於內存空間有限情況下,提高虛擬機密度;
2. 成本有限,需要緩解內存空間不足;
3. 內存擴容時,可以延長內存擴容所需的緩沖時間。
*內存置換對存儲的要求?(考到)
swap分區空間足夠
內存具體是被什么管理的?(考到)
vmm來管理(好像是這么點評的)
2、存儲精簡置備:
虛擬存儲精簡置備是一種通過靈活的按需分配存儲空間來優化存儲利用率的方法。精簡置備可以為用戶虛擬出比實際物理存儲更大的虛擬存儲空間,只有寫入數據的虛擬存儲空間才會為之真正分配物理存儲,未寫入的虛擬存儲空間不占用物理存儲資源,從而提高存儲利用率。
存儲無關
虛擬存儲精簡配置與操作系統、硬件完全無關,因此只要使用虛擬鏡像管理系統,就能提供虛擬存儲精簡配置功能。
容量監控
提供數據存儲容量預警,可以設置閾值,當存儲容量超過閾值時產生告警。
空間回收
提供虛擬磁盤空間監控和回收功能。當分配給用戶的存儲空間較大而實際使用較小時,可以通過磁盤空間回收功能回收已經分配但實際未使用的空間。當前支持NTFusionStorage格式的虛擬機磁盤回收。
*使用場景?(考到)
超分配存儲
*使用限制?(考到)
虛擬化數據存儲
3、虛擬機熱遷移:
支持在同一共享存儲的主機之間自由遷移虛擬機。在虛擬機遷移期間,用戶業務不會有任何中斷。該功能可避免因服務器維護造成的業務中斷,降低數據中心的電能消耗。
*系統什么情況下會做熱遷移?
DRS、DPM,資源調度規則,手動遷移。
openstack里的虛擬機能不能自動遷移?(考到)
4、鏈接克隆:
鏈接克隆虛擬機指直接根據源虛擬機(即鏈接克隆虛擬機模板),創建出目標虛擬機。該虛擬機必須在源虛擬機存在的情況下才能運行。
優點是多個鏈接克隆虛擬機之間的公共部分(共同來自源虛擬機的部分,通常為系統盤,稱為母卷)可以共用同一份內存空間和同一份磁盤空間,因此在服務器主機資源相同的情況下,采用鏈接克隆的方式可以支持更多的虛擬機,運行更多的業務,或者運行更多的虛擬桌面,從而使企業的IT成本更低;與此同時,如果需要給虛擬機的軟件進行更新(如升級軟件、更新軟件病毒庫等),只需要對源虛擬機進行操作,由該源虛擬機克隆出來的目標虛擬機都會同時更新。
優點:1. 快速批量發放虛擬機 2. 存儲成本低 3. 批量的操作維護,節約維護成本
缺點:1. 啟動風暴(解決方式:計划性開機、使用SSD硬盤) 批量啟動或者殺毒會IO風暴
5、分布式資源調度DRS:
資源調度是指這些虛擬化資源根據不同的負載進行智能調度,達到系統各種資源的負載均衡,在保證整個系統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良好的用戶體驗的同時,有效提高了數據中心資源的利用率。
DRS 閾值配置:集群——配置——計算資源調度配置——可以設置自動化級別、閾值、調度基線。
規則組設置:集群——配置——規則組——集群資源控制——添加
*無法DRS的原因:
1. 虛擬機綁定硬件設備
2. 虛擬機與主機綁定
3. 虛擬機的內存大於8G
4. DRS被關閉了
5. 互斥或聚集虛擬機規則影響遷移
6. 遷移后帶來新的不平衡
6、動態節能調度DPM:
在一個集群內,對計算服務器和虛擬機運行狀態進行監控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集群內業務量減少,系統將業務集中到少數計算服務器上,並自動將剩余的計算服務器關機;如果發現集群內業務量增加,系統將自動喚醒計算服務器並分擔業務。
上電:VRM 配合 IPMI 協議,通過 CNA 物理節點上的 BMC 卡完成上電動作。
下電:VRM 通過 VNA 對 CNA 節點進行安全關機動作。
7. 資源調度策略:
聚集虛擬機:列出的虛擬機必須在同一主機上運行,一個虛擬機只能被加入一條聚集虛擬機規則中。
互斥虛擬機:列出的虛擬機必須在不同主機上運行,一個虛擬機只能被加入一條互斥虛擬機規則中。
虛擬機到主機:關聯一個虛擬機組和主機組並設置關聯規則,指定所選的虛擬機組的成員是否能夠在特定主機組的成員上運行。(禁止、應該、不應該、必須)
8、資源動態調整:
支持虛擬機資源動態調整,用戶可以根據業務負載動態調整資源的使用情況。虛擬機資源調整包括:VCPU數目、內存大小、網卡數量和虛擬磁盤個數和大小。
9、QoS精細化資源管控:
QoS功能是服務質量,可以根據虛擬機運行的業務來配置資源和優先級,保證高優先級業務虛擬機的運行使用。
CPU QoS:份額(按照比例分配)、限額(最大)、預留(最小)
內存QoS:份額、限額(范圍:當前值-當前值, 0表示不限,需要開啟內存復用才有效)、預留
磁盤QoS:IOPS(最大讀出、寫入、讀寫字節)(保證某個磁盤的最低讀寫能力)和BPS(最大每秒讀、寫、讀寫請求個數)
IOPS(每秒IO吞吐量)、BPS(每秒IO大小)
網絡QoS:平均帶寬、峰值帶寬、突發大小 流量整形(削峰填谷)
CPU和內存預留的區別:
CPU是在資源發生搶占時生效,內存預留后不管使用與否都是生效的。
10、虛擬機快照:
快照是虛擬機或磁盤在某個時間點的一致性可恢復副本
虛擬機快照功能是指把某一時刻的虛擬機狀態像照片一樣保存下來,在需要的時候用快照技術把虛擬機恢復到打快照時的狀態。虛擬機快照保存的內容包括虛擬機所有磁盤的信息,磁盤內容,虛擬機配置信息,內存數據。該功能應用於數據備份和容災場景,提高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全拷貝快照
差分快照:
寫即拷貝(CoW:Copy On Write)
寫即重定向 (RoW:Redirect On Write)
快照實現的技術
COW:寫即拷貝 讀基本無影響,首次寫有影響,一次讀兩次寫。
建立快照空間,寫入數據時,將源空間數據寫至快照空間,再寫新數據至源位置。讀時直接讀源空間數據。
ROW:寫即重定向,寫操作基本無影響,讀操作潛在影響(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數據碎 片化)
建立快照空間,寫入數據時,將新數據寫入快照空間,讀時先讀快照空間,再讀源空間。
應用場景:ROW,FC中虛擬機快照;COW,雲硬盤中后端對接V3/V5存儲。
全拷貝(鏡像分離技術)
11、存儲熱遷移:
虛擬機正常運行時,管理員可通過手動操作,將虛擬機的磁盤遷移至其他存儲單元。存儲熱遷移可在存儲虛擬化管理下的同一個存儲設備內、不同存儲設備之間進行遷移。熱遷移使客戶在業務無損的情況下動態調整虛擬機存儲資源,以實現設備維護、存儲DRS資源調整等操作。
12、EIP,SNAT,以及兩者的區別
EIP:
定義:彈性IP,elastic IP,也被稱為靜態IP,公有IP
作用:把彈性IP和雲主機綁定,當雲主機對外提供業務時,可以登錄該IP。
可以與彈性雲服務器、裸金屬服務器、虛擬IP、彈性負載均衡等資源靈活地綁定及解綁。
一般是防火牆實現。
SNAT:
源地址轉換,在硬SDN方案中將VPC內的一段網段內的IP地址映射成為公網IP地址,它主要是為內部雲服務器提供訪問Internet的通道。
兩者區別:
EIP實現公網和私網1:1映射,SNAT是1:N。(使用SNAT兩大因素:1. 成本,因為公網IP價格貴。2. 安全因素,防止外網直接訪問ECS)
兩種TYPE EIP區別:
原理:TYPE I 通過網絡節點將流量路由到網絡設備(網絡節點實現的EIP);TYPE II 通過業務防火牆實現(防火牆實現的EIP)
配置過程:
TYPE I:
1)在 Service OM 創建 EIP 對應的外部網絡,設置標簽為 internet 類型並創建子網
2)在網絡設備(綜合接入交換機、核心交換機和 NGFW)上配置等價路由,將EIP流量路由到軟 NAT(nat-server)節點。
3)SC 上為 VDC 租戶分配外部網絡。
4)租戶申請 EIP 服務。
5)最后綁定 EIP。
TYPE II:
1)在AC(硬件設備 實現硬SDN的)上面創建外部網關,選擇“L3 共享出口”,填寫規划的 EIP 網絡名稱。
2)在 Service OM 上創建以 AC 上面創建的外部網關名稱為前綴的外部網絡。給外部網絡打標簽,網絡類型選擇 Internet。創建子網,子網填寫規划的 EIP 網段。
3)SC上為 VDC 租戶分配外部網絡。
4)租戶申請 EIP 服務。
5)最后綁定 EIP。
eip只能是公共ip嗎?
可以公網也可以私網
eip具體在什么設備實現?
網絡節點和防火牆
13、IMS:公共鏡像,私有鏡像,共享鏡像的區別
(1)公共鏡像:雲平台系統提供的標准鏡像,對所有用戶可見。
(2)私有鏡像:用戶基於雲服務器創建的個人鏡像,僅用戶自己可見
(3)共享鏡像:用戶把自己的私有鏡像共享給其他用戶使用。
IMS鏡像服務(Image Management Service)提供鏡像的生命周期管理能力。用戶可以靈活地使用公共鏡像、私有鏡像或共享鏡像申請彈性雲服務器和裸金屬服務器。同時,用戶還能通過已有的雲服務器使用外部鏡像文件創建私有鏡像,實現業務上雲或雲上遷移。
14、HA:高可用技術
概念:物理服務器或虛擬機故障時,系統在資源池中自動啟動虛擬機到另一可用物理服務器上。
HA時,業務會中斷,准確的說,HA觸發時,業務已中斷。
熱遷移是計划性遷移,HA是非計划性遷移。
處理方式:不處理、源主機重啟、HA、關閉虛擬機
*前提條件:
共享的存儲,集群中開啟HA功能。
*HA原理或實現過程、實現方式:
當虛擬機發生故障時,VRM會檢測到,然后首先判斷是否開啟HA,如果開啟HA則會選擇一台合適的主機,發送虛擬機描述信息到選擇出主機上,被選擇到的主機根據描述信息,創建出新的虛擬機啟動並重新掛載卷,然后拉起虛擬機,恢復業務。
管理節點監測VM狀態,發現VM故障
tools監測、IO監測
判斷VM是否開啟HA功能,根據VM規格信息選擇可用CNA節點
管理節點向目標CNA節點發送VM描述信息
CNA節點根據虛擬機描述信息掛載相應磁盤啟動虛擬機
*故障類型、場景:
虛擬機故障:window藍屏、linux內核崩潰
物理主機故障:下電、宕機、重啟
如何檢測藍屏或內核崩潰:
安裝tools,然后tools會與VMM層建立心跳,當周期內未收到心跳,則認為可能發生故障,隨后檢查VM是否有IO,如果沒有則認為藍屏或者內核崩潰,該信息被VM收集並反饋給VRM。
14、磁盤類型、磁盤配置模式、磁盤模式:
磁盤類型:
普通:一個磁盤給一台虛擬機使用
共享:一個磁盤給多台虛擬機使用
磁盤的配置模式:普通、普通延遲置零和精簡
區別:1. 性能:普通>普通延遲置零>精簡
2. 創建速度:精簡>普通延遲置零>普通
磁盤的模式:從屬、獨立持久和獨立非持久
從屬:與虛擬機生命周期一致,打快照包含從屬磁盤,快照恢復時恢復從屬磁盤。
獨立-持久:不受快照影響,數據會持久化寫入磁盤,打快照不包含獨立持久磁盤,快照恢復時不恢復獨立持久磁盤。
獨立-非持久:不受快照影響,重啟或關機數據被還原。
區別在快照:從屬打快照是包含對該磁盤的快照。
獨立持久打快照不包含該磁盤。
獨立非持久打快照不包含該磁盤並且關機數據被還原。
15、端口組:
定義:一組網絡屬性相同的端口的集合(Vlan、Qos等)
類型:普通、中繼
高級設置:填充TCP校驗、IP和MAC綁定、接受流量整形、發送流量整形、廣播包抑制
端口組是用來做什么用的?
配置策略 網絡屬性
端口組與vlan的關系?
vlan是端口組里的屬性
16、上行鏈路:
定義:將DVS關聯至物理網絡的邏輯鏈路,是虛擬機連通物理世界的橋梁。
分布式交換機連接主機物理網卡的鏈路
鏈路聚合:主備、負載
主備:兩個網口綁定,提高可靠性
負載:兩個網口綁定,都可以傳輸數據(基於輪詢、基於源目的IP、基於目的MAC、基於源MAC)
*上行鏈路、端口組區別?
定義
上行鏈路組:成員為 CNA 的物理網口或綁定網口,作為 CNA 主機內部流量進入物理網絡的鏈路。
端口組:連接 VM 的虛擬網口的端口,能讓 VM 接入網絡。
連接對象不同
上行鏈路是用於 DVS 連接上層物理 tor 交換機的接口;
端口組的端口是用於連接 VM 的。
17、AZ:
定義:是一個資源隔離的區域,區域內任意計算資源都可以訪問任意存儲資源
1. 服務器虛擬化場景:
是一個物理資源的分區,也是面向用戶的一個資源池,分區內的集群需要關聯同一個DVS,需要使用的存儲必須相同,使用的虛擬化類型必須相同
2. 數據中心場景:
管理員對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的人為划分,為了在接入不同虛擬化環境的情況下,對不同的資源進行划分,以免虛擬機因為不同虛擬化的差異而造成影響
18、NUMA:
將服務器上的多個CPU分為多個node,每個node都有相應的內存條,節點內訪問內存性能最好,跨節點訪問有時延。
HOST NUMA:在主機BIOS系統開啟
GuestOS NUMA:在FC界面集群設置里開啟
19、FusionSphere SOI:
是一個性能監控分析的系統,會對雲系統中的虛擬機性能等進行采集分析,通過建模等方式進行預測,並反饋給管理員優化建議
20、FusionCare:
是一款健康檢查和信息收集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