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Elise Blanchard,Why are hyperlinks blue?
互聯網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個數字世界中,有一件理所當然到你都不會去注意的事,為什么很多超鏈接都是藍色的?
同事隨口問的時候,我愣住了。作為一個從2001年就開始設計網站的用戶體驗設計師,我一直把鏈接做成藍色,還曾經特別喜歡用某個色調的藍色。但我從來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為什么鏈接是藍色的?
草是綠色的,超鏈接是藍色的,這已經是生活中的常識。在2016年谷歌嘗試把鏈接改為黑色的時候,還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但是現在我自己都被這問題難住了,為什么鏈接是藍色的?誰決定讓它變藍的?這個決定是什么時候做出的,為什么這個決定產生了如此持久的影響?
我請同事幫我一起尋找答案。我們發現最早於1993年1月23日發布的Mosaic瀏覽器,有藍色的超鏈接。
為了真正了解超鏈接的起源和演變,本文將回溯一段用戶界面演變的歷史。揭秘在彩色顯示器出現之前,前輩們怎樣處理超鏈接;彩色出現后,用戶界面和超鏈接又是如何迅速演變的。
藍色超鏈接的祖先
從這些早期的單色方案,可以看到超鏈接的演變過程。一些早期的可用性設計創新影響至今。
1964年 - Xanadu項目

Xanadu項目,歷史上第一次將兩個頁面的信息連接起來。鏈接就是頁面之間的線條。
1983年--HyperTIES系統

HyperTies是一種 "電子期刊",這個系統有了多種顏色。它使用黑色背景,青色超鏈接。這可能算是我們熟知的藍色超鏈接的祖先,但不能算第一個藍色超鏈接,因為它不是藍色的。
1985年--Windows 1.0

Windows 1.0有了全彩色的圖形界面。但是鏈接和按鈕仍是黑色的,與蘋果當時的界面相似。注意看,這是深藍色第一次用在界面布局中,大量用於標題和窗口周圍的邊框。
Windows 1.0還有一個設計——下划線超鏈接,現代網站仍在使用。這是我能找到的第一個用下划線表示超鏈接的例子。


還有,Windows 1.0 加入了懸停狀態。這種現代交互設計的特點1985年就已經出現了。
1987 - HyperCard

這是蘋果公司為Macintosh開發的應用程序和編程工具,它使用超鏈接在頁面和應用程序之間跳轉。雖然也很美觀,但此時超鏈接並沒有使用彩色。
1987年--WorldWideWeb(萬維網)

WWW是Tim Berners-Lee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時創建的第一個瀏覽器。它最初的界面是黑白的,超鏈接有下划線,對色盲用戶友好,現在網站上也在使用這種設計。
誰第一個把超鏈接變藍?
藍色超鏈接的起源,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縮小到下面的時間范圍。
- WWW,第一個瀏覽器,創建於1987年,是黑白色。
- Mosaic,1993年1月23日發布,是第一個帶有藍色超鏈接的瀏覽器。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1987年以前的任何界面中的超鏈接使用了藍色。隨着彩色顯示器的普及,很快界面設計開始使用彩色。接下來的幾年里,顏色的使用和超鏈接的設計出現了大規模的創新【【實驗。
1990年--Windows 3.0

Windows 3 支持16種顏色顯示,然而文本鏈接仍然是白底黑字,選中時變成黑底白字。
1991年--Gopher協議

Gopher是一個互聯網上使用的分布型的文件搜集獲取網絡協議。它是1991年由明尼蘇達大學的保羅·林德納(Paul Lindner)和馬克·麥卡希爾發明。 它最初的設計特點是黑色背景上的綠色文字。
1991年--HyperCard(Color)

蘋果公司為HyperCard加上了彩色,但是文本鏈接仍然是黑色,而不是藍色。注意,一些界面元素在交互時出現了藍色的點綴,這表示藍色正在逐漸被當作交互顏色使用。
1991年10月5日--Linux Kernel

Linux使用黑色背景上的白色文本。
1992年--ViolaWWW

ViolaWWW瀏覽器,背景顏色是灰色,文本鏈接有下划線,很像早期版本的Mosaic瀏覽器。然而,這里文本鏈接仍是黑色的。
1992年4月6日--Windows 3.1

微軟自1985年以后一直在界面設計上使用深藍色,從1990年開始他們在交互設計中也開始使用。用戶點擊驅動器、文件夾、圖標時,微軟用”超鏈接藍“表示激活狀態。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表示這種藍色正從布局顏色逐漸演變成交互顏色。比藍色加入到Mosaic的時間幾乎早了整整一年。
1992年1月16日-1992年6月21日--Linux Kernel

1992年的 Linux Kernel 控制台開始支持彩色。
到底誰是第一個?
1993年1月--Mosaic

Mosaic的第一個測試版本是為伊利諾伊大學的X窗口系統(X Window System)開發的。最初的界面是黑白色,沒有藍色的超鏈接,但有黑色的超鏈接,並且帶邊框(outline)。X系統的用戶指南提到,超鏈接有下划線或高亮。
1993年4月12日 - Mosaic 0.13版
在Mosaic 0.13版本的更新日志中,有一條這樣寫到。
改變了默認的錨點展示:藍色加單條實線下划線表示未訪問,深紫色加單條虛線下划線表示已訪問。
——發布說明
就是這里,最初的藍色下划線超鏈接,我們找到了!
1993年4月21日 - Mosaic 版本1
Mosaic發布到X窗口系統。很遺憾沒找到這個版本的界面截圖,但根據發布說明,訪問的顏色被改成了 "對非SGI(設備)來說更好的錨點已訪問狀態顏色"。(SGI 應該是指 Silicon Graphics, Inc. 生產的圖形顯示終端)
1993年6月8日 - Cello瀏覽器測試版


Cello瀏覽器由康奈爾大學法學院開發,以便律師能夠從Windows電腦上訪問他們的法律網站。我的隊友Molly幫忙下載了0.1測試版,看到界面我們震驚了。看,我們的超鏈接樣式!只不過它不是超鏈接,而是標題。
我們尋找的 "鏈接藍"在1993年之前從未在用戶界面中出現過,而在短短兩個月內,它突然同時出現在兩所大學獨立開發的瀏覽器中。
1993年9月--Mosaic Ports

到了九月,Mosaic的移植版發布到Macintosh 7.1操作系統。我找到這個版本的截圖,能看到一個藍色的超鏈接,這是第一個用藍色來表示超鏈接的圖像證據。
有了藍色鏈接之后的歷史
1993年6月 - Unix GUI - 通用桌面環境

通用桌面環境(Common Desktop Environment)是UNIX操作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也是用於開發Mosaic瀏覽器的操作系統。這個界面的特點是黑色文字加下划線表示超鏈接。
1994年 - Cello瀏覽器第一版

Cello測試結束,發布了第一版。這個版本的特點是黃色背景,藍色帶下划線的標題。帶邊框的黑色文字是超鏈接。
1994年10月13日 - 網景瀏覽器

由馬克·安德烈森和詹姆斯·H·克拉克開發的網景瀏覽器,使用了與Mosaic瀏覽器相同的視覺語言:藍色超鏈接和灰色背景。
1995年7月--Internet Explorer 1.0

1995年微軟推出了IE瀏覽器,毫不意外,它也是以藍色超鏈接和灰色背景為特色。Internet Explorer與Windows 95打包在一起,這是第一次瀏覽器與操作系統【【一起提供。大約在這個時候,瀏覽器大戰開始了。此時超鏈接的外觀和感覺已經牢固確立。
2004年11月9日 - 火狐1.0
火狐瀏覽器發布,也采用了藍色的超鏈接,一直使用到現在。下面的圖片來自今天的Netscape 1.22和Firefox Nightly 版本。


那么,為什么超鏈接是藍色的呢?
1993年發生了什么,讓超鏈接突然變成了藍色?我沒找到答案,但我有一些推測。
有很多人說,選擇藍色是為了顏色對比。這個理由吧,怎么說呢,雖然W3C在一年后的1994年才成立,當時還沒有定義可訪問性的標准。但是作為文本顏色的黑色,和作為鏈接顏色的藍色的對比度是 2.3:1,沒有足夠的區分度。
而我猜想的原因是,Cello瀏覽器和Mosaic瀏覽器都受到當時用戶界面設計趨勢的啟發。理由是這兩個項目開始的幾個月前,Windows 3.1剛剛問世,是第一個突出使用藍色作為選中顏色的界面,為超鏈接使用藍色作了鋪墊。
此外,Mosaic瀏覽器是受ViolaWWW瀏覽器啟發,保留了他們界面中的灰色背景和黑色文字。Mosaic瀏覽器的0.7版本文檔中,超鏈接是帶下划線的黑色文字。可以推斷出從這時候到4月中旬之間發生了一些事情,藍色超鏈接才在0.13版中出現。
實際上,從1985年的Microsoft 1開始,黑色文本加下划線的方式作為鏈接已經成為標准,也有人說微軟抄了蘋果的Lisa的外觀。
我覺得鏈接變成藍色的真正原因,只是因為彩色顯示器在那個時候越來越流行。Mosaic 這個產品也開始流行,藍色超鏈接也隨之流行起來。
Mosaic 瀏覽器出現在一個顯示器正在變成彩色的重要時期。當時標准的超鏈接使用黑色文本、帶有某種下划線、懸停狀態或邊框。Mosaic選擇了藍色,然后他們將瀏覽器移植到多個操作系統上,讓Mosaic成為互聯網標准瀏覽器,也讓它的用戶界面成為Web交互的默認語言。
當Netscape和Internet Explorer出現時,藍色的超鏈接已經是網絡和互動的同義詞。藍色鏈接現在已經超越了瀏覽器,成為使用互聯網的一個象征。
#0000FF
這段有趣的歷史,已經過去了近30年。但現在已經不是20世紀90年代初了,我們現在已經接受了這個真理:鏈接可以是藍色,而且只能是藍色的。
發明超鏈接的時候,可用的顏色不多。到了今天,我們可以使用幾乎所有的顏色,那么,鏈接的默認顏色、默認樣式需要變么?還是繼續保持大家都熟悉的藍色?
要改變鏈接樣式,我認為要滿足這些要求:
- 同時考慮背景顏色和周圍的文字,保證無障礙訪問。不要妨礙用戶訪問頁面內容。
- 交互狀態,包括touch、visited、hover、active、focus等都應該在樣式表中定義。
- 鏈接和按鈕應該足夠大,方便觸摸或點擊。你不知道用戶是如何與內容互動的,用手寫筆、手指、鼠標、觸控板都有可能。要做到鏈接導航方便,周圍還要有足夠的空間。
最后,鏈接都只應該是藍色的嗎?也許是,也許不是。表示超鏈接的視覺元素,經了過多次演變,而藍色只是眾多選擇中的一種。
鏈接的功能是將信息連接在一起,視覺上需要與周圍的其他內容區分開來。這時候可能需要用一個下划線,或一個背景顏色,或者用藍色。
參考資料
[1]Why are hyperlinks blue?: https://blog.mozilla.org/en/internet-culture/deep-dives/why-are-hyperlinks-blue/
[2]Mosaic瀏覽器: https://www.livinginternet.com/w/wi_mosaic.htm
[3]Xanadu項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ject_Xanadu
[4]HyperTIES系統: http://www.cs.umd.edu/hcil/hyperties/
[5]HyperCar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yperCard
[6]Tim Berners-Le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m_Berners-Lee
[7]發布說明: http://ksi.cpsc.ucalgary.ca/archives/WWW-TALK/www-talk-1993q2.messages/47.html
[8]瀏覽器大戰: https://www.mozilla.org/en-US/firefox/browsers/browser-history/
[9]Firefox Nightly 版本: https://www.mozilla.org/en-US/firefox/all/#product-desktop-nightly
[10]0.7版本文檔: https://www.desy.de/web/mosaic/help-on-version-0.7.html
[11]0.13版: https://www.desy.de/web/mosaic/help-on-version-1.0.html
[12]也有人說: https://www.wired.com/2010/01/0119apple-unveils-lisa/
[13]無障礙訪問: https://www.w3.org/Translations/WCAG21-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