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運維小伙伴可以采用何種方式安裝操作系統
下面列舉的只是我會用到的安裝方式,在運維過程中並不一定是最優解,只是自己運維過程中的一些經驗。
(1)物理服務器,可以通過連接管理口來安裝操作系統,管理口地址可以在bios中設置和查看,然后使用瀏覽器訪問管理口,輸入用戶和口令進入,然后安裝操作系統。
(2)制作啟動盤,和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差不多,安裝介質可以是 u盤和光盤,由於光盤在制作和使用中需要光驅,物理服務器上並不一定有光驅,就算有外置光驅的話也會比較麻煩,因此一般情況使用u盤便攜性比較好,當然這個要根據現場情況隨機應變。使用u盤制作啟動盤我一直在用“UltraISO”工具。(如果在使用u盤過程中發現u盤還有空間,但是無法拷入“單個4G以上大小的文件”,可以看下u盤的文件系統是不是FAT格式,是的話需要格式化為NTFS)。將u盤插入到物理服務器上后,記得首先進入bios,調整啟動順序,將u盤啟動放在第一位。由於服務器廠商不同,進入bios的快捷鍵也不一樣,但是都會在啟動過程中在屏幕上有打印,仔細觀察,根據提示按鍵,即可進入bios。
右鍵,屬性里即可查看到文件系統
(3)VMWare ESXI 對主機進行虛擬化,實現硬件層面虛擬化。使用vsphere或者vcenter管理工具安裝操作系統,和我們自己玩的vmware workstation差不多,創建虛機模板,然后指定資源和鏡像,然后進行安裝。生產中可以創建一個模板,通過復制虛機里面的 .vmx和.vmdk文件來快速拷貝虛機,實現虛機的快速創建。
其他,當然部署操作系統中還有批量安裝操作系統工具,由於本人能力有限沒有使用過,因此沒有列舉出來。運維小伙伴可以百度進行學習。
2、下面就是安裝CentOS 7的操作過,
(1)正常來說安裝操作系統沒有特別的要求的話,一路默認下去就好,就可以安裝完成。下面我針對每一個安裝步驟進行說明。
首先,啟動操作系統后選擇 “Install CentOS 7”,進入安裝
“Test this media & install CentOS 7” 是測試鏡像是否可用,確認鏡像文件可用后進入安裝界面(由於這一個過程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學習過程中可以選擇第一步跳過測試)
“Troubleshooting” 救援模式,這個模式我沒有用過,我理解這個模式應該是操作系統無法正常運行時可以通過救援模式進入操作系統,進行故障排查及處理。
(2)下面會進入圖形化安裝界面,下面這個界面提示說你在安裝過程中想要使用的語言是什么,建議使用默認英語,選擇continue進入下一步(因為這個地方選擇的語言不僅僅是安裝過程中的提示語言,也是安裝完操作系統后默認的系統語言,不建議使用中文)
(3) 這里進入的是一個匯總頁面,在安裝操作系統過程中,每一項的配置是什么,可以針對每一項進行個性化配置
DATE&TIME:設置系統的時區、日期、時間
KEYBOARD:設置鍵盤,比如美式鍵盤,默認就是這個,設置其他的沒過,感興趣可以自己玩玩
LANGUAGE SUPPORT:語言支持,就是上一步我們選擇的語言,在這里可以進行修改
INSTALLATION SOURCE:這里可以配置安裝源,正常我們通過鏡像安裝的話,這里不需要做任何修改
SOFTWARE SELECTION:安裝軟件選擇,可以選擇最小化安裝(默認),也可以選擇安裝桌面,或者web服務器等等,根據需求安裝,從安全角度出發,建議選擇最小化安裝
INSTALLATION DESTINATION:磁盤分區及掛載點配置
KDUMP:(這個沒用過不清楚)
NETWORK & HOST NAME:網絡及主機名配置
SECURITY POLICY:安全策略
(4)在匯總界面,發現INSTALLATION DESTINATION 這一項有嘆號提示,下面有一行紅字提示 “Automatic partitioning selected” 自動分區選擇,點擊該項進入到磁盤分區頁面
(5)INSTALLATION DESTINATION 界面顯示當前服務器有幾塊硬盤,分別是多大,默認選擇不需要做任何分區和掛載點修改的話,點左上角 done 按鈕即可,如果想要手動修改掛載點和分區大小可參考下面的步驟。
(6)想要修改分區大小和掛載點在“Other Storage Options” 項中選擇 “I will configure partitioning.” 然后點左上角 done 按鈕
(7)進入手動配置分區頁面,這里可以通過下方自動創建按鈕,進行自動創建,然后再進行手動修改,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創建下面提示使用的是lvm邏輯卷,如果沒有特殊要求這里不需要進行修改,采用lvm即可。
(8)可以通過下面的 “+”和“-” 對分區掛載點進行修改,也可以選擇相應的分區來修改分區大小。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想要繼續安裝,分區至少有 /boot、/ 和swap 這三個掛載點,這里你可能會有疑問,swap可以不需要啊,某些場景我們都要關閉交換分區。但是這里不行,需要swap分區才能繼續(報錯提示會告訴你雖然swap分區並不是嚴格要求必須要有,但是大部分情況下對提升性能有一定的意義),分區調整完成后,點左上角 done按鈕。
(9)然后系統會對磁盤的分區情況進行匯總,確認沒問題后,直接選擇 “Accept Changes”,有問題選擇另外一個返回重新進行配置
(10)配置完成后,點右下角 “Begin Installation”按鈕,開始安裝(網絡可以等安裝好操作系統后再進行配置)
(11)然后系統開始自動安裝,這里可以設置root口令和創建用戶,點擊 “ROOT PASSWORD”進入root口令配置界面
(12)輸入root口令,保證口令上下一致,然后點左上角 done按鈕
(13)設置完成root口令后,“USER CREATION”可以不進行創建,等操作系統安裝完成后,根據需求進行創建。
(14)等待安裝配置完成,點下方的“Finish configuration”按鈕,然后繼續等待完成即可。
(15)安裝完成,點“Reboot”重啟,這里在物理機上安裝操作系統的小伙伴需要注意,點完重啟后抓緊把u盤拔下來(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再次進入到安裝界面),然后進入bios,修改啟動順序,將操作系統安裝的盤放在第一位(這樣做的目的是加快重啟時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