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雲(gitee)的使用教程


  • nodejs 第三方平台:npmjs.org

    • 使用nodejs下載器:
        1. 原生下載器(自帶):npm
        2. 國內鏡像下載器:cnpm
        3. yarn依賴管理器:暫時不推薦
    • 使用npm安裝cnpm
    • 三方包的分類:
      • 全局包:提供在命令行里面的指令,通過命令行直接使用功能
      • 局部包:需要以.js文件為媒體引入並使用其相應的功能,使用和內置模塊非常相似
      • 安裝指令:npm install cnpm -g --registry=https://registry.nlark.com
  • nodejs 熱啟動工具

    • 使用前把之前的node指令替換成nodemon指令

nodejs局部模塊使用

  • 用啥直接下載:
    • cnpm i axios --save:下載axios並用nodejs記錄下來
    • 我們在安裝局部模塊的時候會在當前文件夾產生兩個文件夾:
      • node_modules/文件夾 : 里面裝的所有的局部模塊代碼還有依賴
      • package.json :項目說明書:用json格式描述當前項目的構成
    • 當我們下載完本地模塊的時候,我們可以在當前文件夾之中隨意引入並使用模塊
      • 引入模塊方式和內置模塊引入方式完全一樣

nodejs項目環境搭建

  • 所謂的項目環境搭建
    • 項目:獨立的文件夾
    • 項目的名稱:文件名,文件夾名都不能和內置模塊或者第三方模塊同名
    • 文件夾內部結構
      • 配置信息
      • 模塊源碼
  • nodejs允許我們根據 package.json 一鍵下載內部依賴
  • 0 - 1 建立項目:
    • 創建package.json:cnpm init -y
    • 安裝兩個gulp文件:
      • 全局gulp:cnpm i gulp-cli-g
      • 局部gulp:cnpm i gulp --save

gulp

  • 構建工程化環境

  • 文件流的轉存,轉存過程之中的處理

  • PC端開發,gulp作為曾經的主流工程化工具

  • 目前而言 gulp的生態計划已經被webpack全部霸占

  • 很多現有的管理系統模板,都是使用gulp作為工程化環境

  • 環境搭建:

    • 下載全局gulp:cnpm i gulp-cli-g
    • 下載局部gulp:cnpm i gulp --save
  • gulp配置

    • 在安裝好環境的文件夾里創建gulpfile.js配置文件
    • 我們把所有配置信息都寫進gulpfile.js之中
  • guipfile.js配置

    • 需求目標:
    • 自定義gulp執行
  • 運行步驟:

    • 引入本地安裝好的gulp指令

    • gulp.task("指令名","執行指令的函數")

      • 執行指令的函數要求必須是 async
      • 必須在gulp環境配置的文件夾之中輸入指令 gulp 指令名
      gulp.task("sayhello", async() => {
          console.log("hello gulp");
      });
      
      • gulp.src([找到對應的源文件]) 返回值是一個文件數據流
      • .pipe( 數據流的操作方法 )
      • gulp.dest("文件路徑") 把pipe之中的數據流轉存到某個位置
      gulp.task("html", async() => {
          // 路徑都是從gulpfile.js開始查找的,以gulfiles為起始點
          gulp.src(["./index.html"])
              .pipe(gulp.dest("../dist"));
             
          // 帶有規則的字符串路徑
          gulp.src(["./src/*.html"])
          	.pipe(gulp.dest("./dist"))
      })
      
  • 瀏覽器端的js是事件驅動,服務器端的js是指令驅動

  • 監聽:

    • 找到監聽文件
    • 監聽文件改變之后,執行某個指令
      • gulp.watch:文件進行監聽
      • gulp.series:同步任務隊列
      • gulp.parallel:異步任務隊列
    gulp.task("watch", async() => {
        gulp.watch(["./index.html"], gulp.series(["html"]));
    })
    

html結構拆分

  • 因為html結構太過龐大,所以我們要對其進行拆分

  • components(組件) template(模板)

  • gulp插件:

    1. gulp-file-include用於整合拆分出來的html結構合並成一個頁面
      1. 下載插件 :cnpm i gulp-file-include --save

      2. 引入:const fileinclude = require("gulp-file-include")

      3. 配置指令

        // 對html多增加一個插件處理; 
        .pipe(fileinclude({
            prefix: '@@',
            basepath: '@file'
        }))
        

babel

  • 使用babel進行編譯,將ES6轉換為ES5

  • babel的安裝:cnpm i --save gulp-babel @babel/core @babel/preset-env

  • babel的使用

    const gulp = require('gulp');
    const babel = require('gulp-babel');
     
    gulp.task('default', () =>
        gulp.src('src/app.js')
            .pipe(babel({
        	// 必須添加版本號 
                presets: ['@babel/env']
            }))
            .pipe(gulp.dest('dist'))
    );
    

項目啟動

  • 約定俗稱的項目啟動指令:npm run(可以省略) start
  • 我們編寫npm開頭的指令需要在package.json之中編寫

版本管理工具

  • 在項目開發階段,每個人對項目的更新都會被記錄
  • 我們有了這個工具之后可以在任意版本之中進行穿梭
  • 版本管理工具可以依賴平台實現多人協作開發
  • 可以提高代碼的安全性
    • git可以實現代碼的備份
  • 版本管理工具不只有git
    • SVN

git

  • 本地倉庫:本地操作

      1. 創建本地倉庫( 非規范操作,規范操作下不需要此步驟 )

        指令:git init

      1. 把當前文件夾之中的所有文件放入暫存區( 正在關注的文件,此時文件不會被放入倉庫之中生成版本 )

        指令:git add -A

      2. 把暫存區里面的文件放入本地倉庫( 用版本管理系統管理文件,文件會生成唯一版本號 )

        指令:git commit -m "這個指令之后必須添加注釋"

  • 提交本地版本;之前:

    • 配置全局用戶名,郵箱
    • 指令: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郵箱名"
    • 指令: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用戶名"
  • 提交版本的作用:

    • 版本回溯:

      • 找到之前提交的版本號

      • 指令:git reflog

      • 版本回溯指令

      • 指令:git reset --hard 版本號

  • 遠程操作

    • 平台:github ,gitlab(企業級) ,gitee(國內)
    • gitee
  • 遠程操作指令:

    • 新建倉庫時候用的指令:(把遠程倉庫直接下載到本地)
    • git clone 倉庫地址(https地址)
      • 特性:倉庫下載的時候是以文件夾的形式下載的
      • clone下來的倉庫是自帶本地倉庫的,我們不需要額外的git init
  • 倉庫構成

    • 本地倉庫
        1. .git(倉庫源文件,這個文件我們不操作)
        2. 分區:
          • 工作區(workspace):但凡是我們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都在工作區中
          • 緩存區/暫存區:標記需要版本管理的文件,文件的當前狀態也會被記錄,這個區域是看不見的,在我們概念之中存在
          • 我們通過git add 把工作區的文件/文件夾放入暫存區,被暫存區關注
          • 本地倉庫:把暫存區之中的代碼進行本地備份,創建版本,這個代碼備份就存儲在本地倉庫之中。本地倉庫是不可見的
        3. 工作區新增內容:
          • 在vscode里面會有提示
            • 綠色:新增文件
            • 棕色:修改文件
            • 紅色:刪除文件
          • 顏色提示可能有延時出現的情況
        4. 目標:把新增文件提交到遠程倉庫
          • 把文件放入到暫存區之中
          • 把文件放入到本地倉庫之中
          • 本地倉庫推送到遠程進行更新:
            • 指令: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 origin:是一個變量代表遠程倉庫的地址;在clone的時候這個地址就已經被設置好了
            • master: 分支名
  • 注意事項:

    • 在遠程clone下來的倉庫才可以push,本地倉庫不能push
    • 倉庫不能嵌套倉庫
  • 單人開發工作流程

      1. 遠程建立倉庫
      2. 把遠程倉庫clone到本地
      3. 在遠程倉庫文件夾內添加代碼
      4. 開發結束
        • add:git add -A
        • commit:git commit -m "這個指令之后必須添加注釋"
        • push: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5. 開發結束
  • 多人協作開發

      1. 組織:一組開發人員集合; 組織之中的所有人都可以進行項目開發

分支

  • 分支就是專屬於你的當前版本的代碼克隆;

  • 創建分支 :

    • 復制一份代碼,供我們使用;

      • 創建分支指令 : git branch 分支名
    • 切換分支 ;

      • 切換分支指令 : git checkout 分支名
      • 可以使用指令 查看分支信息: git branch (-a查看遠程分支信息參數)
    • 注意 : 我們在切換分支時,當前分支必須提交版本 ;

  • 分支操作存在簡寫 : git checkout -B 分支名 (切換並創建分支)

  • 刪除分支 : git branch -D 分支名;

  • 把分支提交到倉庫之中 :

    • git push -u origin 分支名 ;
  • 分支合並進度更新;

      1. 合並遠程分支 :
      • 指令:git pull origin 分支名
      • 處理沖突即可
      1. 本地分支合並
      • 指令:git merge 分支名 (會把其他分支內容合並到當前分支上);
      • 我們需要合並的分支大概率不是master,所以我們應該在master分支上執行這個合並行為;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