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報文格式詳解


UDP 是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的簡稱, 中文名是用戶數據報協議,是一種無連接的傳輸層協議,提供面向事務的簡單不可靠信息傳送服務。

 

1)源端口(2 字節):發送方端口號

2)目的端口(2 字節 ):接收方端口號

3)報文長度(2 字節):UDP 用戶數據報的總長度,以字節為單位。

4)校驗和(2 字節):檢測 UDP 用戶數據報在傳輸中是否有錯,有錯就丟棄。

  用於校驗 UDP 數據報的數字段和包含 UDP 數據報首部的“偽首部”。

偽首部, 又稱為偽包頭(Pseudo Header):是指在 TCP 的分段或 UDP 的數據報格式中,在數據報首部前面增加源 IP 地址、目的 IP 地址、IP 分組的協議字段、TCP 或 UDP 數據報的總長度等共12字節,所構成的擴展首部結構。此偽首部是一個臨時的結構,它既不向上也不向下傳遞,僅僅只是為了保證可以校驗套接字的正確性。

5)數據:UDP 的數據部分如果不為偶數需要用 0 填補,就是說,如果數據長度為奇數,數據長度加“1”。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