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建立分區(小於2T磁盤)
2.6.建立分區(大於2T磁盤)
一、查看磁盤情況
1.查看已掛載磁盤情況 df -h
掛載點(目錄) | 建議大小 | 格式 | 作用 |
/ | 20G左右 | ext4 | 根分區,通常10-100G左右(根據總磁盤大小情況) |
/home | 越大越好 | ext4 | 用戶工作目錄,用戶存儲的數據,文件,安裝的軟件都存放在這兒 |
/boot | 300M左右 | ext4 | 系統操作分區 (100-500MB 足矣),主要存放linux內核及一些引導文件 |
/tmp | 10G左右 | ext4 | 系統的一些臨時文件 |
/swap | 8G左右 | swap交換空間 | 相當於虛擬內存(通常是內存的2倍) |
2.查看所有磁盤情況 fdisk -l
下圖可看出:
1)第一個紅框:/dev/vda硬盤已經建立了兩個分區 /dev/vda1 和 /dev.vda2。第二個紅框: /dev/vdb硬盤還沒有分區呢。
2) 從type為system可知為系統分區,即/dev/vda硬盤是系統硬盤。 /dev/vdb可作為存儲數據分區
(lshw -c disk 命令可查看有多少硬盤 一般會顯示 disk:0(設備名為 /dev/vda) disk:1 (設備名為 /dev/vdb))
二、建立分區及掛載
2.1. 建立分區 (小於2T磁盤) fdisk /dev/vdb
輸入m可以查看有哪些操作,接下來按照這些操作來就可(eg:輸入p查看當前硬盤分區,從結果來看當前磁盤不存在分區。)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切換一個可啟動的標志
b、 edit bsd disklabel //編輯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切換dos兼容性模式
d、 delete a partition //刪除一個分區
g、 create a new empty GPT partition table //創建一個新的空GPT分區表
G 、create an IRIX (SGI) partition table //創建一個IRIX(SGI)分區表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列出已知的分區類型
m、 print this menu //打印此菜單
n、 add a new partition //添加一個新的分區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創建一個新的空DOS分區表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打印分區表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退出而不保存更改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創建一個新的空的Sun磁盤標簽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更改分區的系統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更改顯示/輸入單位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驗證分區表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將表寫入磁盤保存並退出
x、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高級功能(僅限專家)
命令操作如下:
這個時候,建立好的分區還不能用,還需要掛載才可以用。但是掛載之前,必須要格式化,才行。。。
格式化命令:mkfs.ext4 /dev/vdb1 是格式化成 ext4 mkfs.ext3 /dev/vdb1 是格式化成 ext3
格式化之后也並不能使用,必須要掛載才行
建個文件目錄,將分區掛載到此文件目錄上即可
卸載了,其實還可以執行掛載,而且數據不會丟失。
使用 fdisk -l 查看磁盤情況。
因fdisk分區最大只能2T,所以這里使用parted來分區.
parted /dev/vdb
因為MBR分區表不支持容量大於2.2TB(2.2 × 1012字節)的分區,所以也有一些BIOS系統為了支持大容量硬盤而用GPT分區表取代MBR分區表。(下圖是截取網絡上的,寫的很詳細了)
.
fdisk -l 查看
建立好了分區,然后 格式化分區、掛載、解掛、刪除分區 都可以上面的操作即可(已驗證)。
三、開機自動掛載
(1) 詳細操作網上寫得很清楚了 ,請點擊此超鏈接。
(2)etc/fstab 和 etc/mtab 的知識點請點擊此鏈接。
下面是我按照此超鏈接介紹的實際操作(已驗證):
<設備信息> <掛載點> <文件系統格式> <文件系統安裝選項> <文件系統轉儲頻率> <啟動時的文件系統檢查順序>
1) 使用磁盤的軟鏈接
2) 使用文件系統的UUID
3)使用設備名稱 vi /etc/fstab
參考文檔:
https://blog.csdn.net/qq_39866513/article/details/85120338
https://www.cnblogs.com/sinsenliu/p/9482415.html
https://cloud.tencent.com/document/product/362/53951?from=1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