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
- 電源鍵 按下。
- BIOS 啟動。
- 啟動引導程序 啟動。
- 操作系統 啟動。
解析:
CMOS:一個小型存儲芯片,存儲着硬件的配置,由 BIOS 進行讀寫。
主板系統:第一個啟動的程序,也算是一個小型系統,有着比較簡單的功能。主要功能為硬件檢查、啟動哪一個硬盤的啟動引導程序。
BIOS:匯編語言編寫,最開始的主板系統。現在的 BIOS 兼容集成了 UEFI,也支持 GPT/GUID 分區類型 和 ESP 啟動引導分區。
UEFI BIOS:C語言編寫,后來出現的,功能以及界面比 BIOS 要豐富一些。現在的 UEFI 兼容集成了 BIOS,也支持 MBR 分區類型 和 BIOS 啟動引導分區。
分區類型:硬盤分區的方式類型。
MBR:(主引導記錄分區表)最開始的分區類型,硬盤分區的容量較小,只能對2TB內硬盤分區。
GPT/GUID:(全局唯一標識分區表)后來出現的,支持更大容量的硬盤分區、分出更多的分區,現在大部分都是這個類型。
啟動引導分區:存放這種啟動引導程序。它們也不一定叫原名。例如我筆記本的叫 SYSTEM,它就是 ESP。
MBR:BIOS 支持的啟動引導分區,容量很小。
ESP:UEFI 支持的啟動引導分區,比 MBR 分區大一些,幾百M左右。
啟動引導程序:啟動操作系統內核。
grub2:多系統啟動引導,后來出現的,常用於 linux 系統和多系統的啟動引導。
windows啟動引導:單用與 windows 啟動加載,windows 在安裝時,會直接將啟動引導程序覆蓋啟動引導分區。
文件系統類型:不同的文件系統支持的分區容量也不一樣。(NEFS、FAT、FAT32、EXT4等等)
NTFS:常見於 windows 系統用戶使用的分區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