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果你尚未完全了解低代碼和零代碼這兩條不盡相同的道路,相信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建立初步的認識。
本文分享自華為雲社區《面對不同的業務場景,選擇零碼還是低碼?》,作者:由月 。
作者簡介:由月,華為雲應用魔方AppCube低代碼平台的系統架構師,多年企業級軟件解決方案架構設計經驗,在電信業務、智慧城市、智慧園區、企業數字化等多個領域具備成功經驗。
低代碼和零代碼的區別
我們認為低代碼技術和零代碼技術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
零代碼的使用者,主要定位於業務人員。但當前階段,實際上是具有一定IT經驗的業務人員。低代碼的使用者,主要定位於專注於業務邏輯實現的開發人員。(注:零代碼的使用者當前難以做到是任何業務人員。完全沒有IT經驗的人,是難以理解“應用構建”中所涉及的邏輯關系的。雖然零代碼構建應用無需編程經驗,更無需儲備相關知識,但還是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的。)
零代碼針對的主要還是企業信息化問題,即通過極低成本來填補信息化的缺失;低代碼針對的是企業數字化問題,即以低成本來支撐企業資源的共享和創新;而高代碼將主要用於構建專業領域內的獨特競爭力,需要高成本的投入。
零代碼技術適用的業務場景與低代碼不同,主要適合構建企業內部的細分場景下短期使用的簡單應用。而低代碼技術更適合構建企業對內對外的廣泛場景下長期重復使用的復雜應用。零代碼構建的應用相對要更碎片化,低代碼構建的應用相對要更套件化。
零代碼對不同階段企業的價值
其實即使在不同階段的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上仍然有不少痛點,正是零代碼要解決的問題。
1) 小微企業:創業階段;沒有或很少的IT人員;運營支撐的IT系統缺失較多,很多業務流程依靠離線表格管理。這類企業面臨的痛點是:缺失了很多能匹配當前業務的支撐系統,但購買商業套件性價比低,找外包人員來開發又成本高。因此,由業務人員根據當前業務通過零代碼自行構建剛剛好的支撐系統,是一條很好的解決之路。
2) 中小企業:快速發展階段;有IT部門但非開發職能;已建設了必須的IT系統。這類企業面臨的痛點是:IT部門開發能力不足,現有IT系統建設速度跟不上業務發展,大量內部運轉流程應用缺失,團隊運轉不夠高效,移動辦公水平低。因此,由業務人員直接通過零代碼自行構建各種協作類應用,能極低成本的解決當前運轉協作問題。
3) 大中企業:數字化轉型階段;有IT部門,有研發團隊,大部分支撐系統已經建設完成。這類企業的痛點是:仍然有大量數據和流程通過離線表格來管理;業務部門與IT部門溝通成本高,IT系統立項到完成周期長;已有支撐系統不能靈活響應業務變化,已有數據難以快速利用。這類企業也可以通過零代碼技術,讓業務部門與IT部門共同參與系統建設,加速消除業務部門的信息化斷點。
AppCube致力於為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解決方案
零代碼適用的業務場景
零代碼技術僅適合企業內部業務場景,而且是職能部門自己構建給自己用。而低代碼技術更適合構建應用給他人用(包括企業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零代碼技術的適用業務場景大概包括:運營支撐類、辦公信息類、生產輔助類等簡單的、輔助性質的場景。
並且,同一個業務場景,在不同生命周期的需求下,構建應用采用的手段不同。例如團建活動報名管理,業務人員通過零碼構建的應用僅針對本次報名的需求,IT部門人員通過低代碼構建的應用則可以滿足不同部門不同時期的報名需求。
零代碼技術和低代碼技術,在產品設計和技術要求上也是大相徑庭的。
我們認為從產品設計追求的角度上看,易用性(敏捷)、靈活性(多樣)和復用性(治理)三者之間屬於“不可能三角”。如果同一套應用構建機制,同時定位業務人員和開發人員使用,很可能會出現產品易用性上門檻降不下來,靈活性上覆蓋不住業務場景的困境。因此,我們認為,零代碼和低代碼更適合作為不同的產品能力來分別演進。
零代碼和低代碼看似差不多,實則大有不同,而AppCube應用魔方同時支持這兩種不同的操作平台,無論你是鍾愛低碼還是零碼,都能在AppCube中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AppCube中,同時為開發者提供了低代碼和零代碼這兩種不同的操作平台,以幫助開發者們面對廣泛的、截然不同的業務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