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網幀結構


以太網幀結構

以太網上使用兩種標准幀格式。第一種是上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DIX v2格式,即Ethernet II幀格式。Ethernet II后來被IEEE 802標准接納,並寫進了IEEE 802.3x-1997的3.2.6節。第二種是1983年提出的IEEE 802.3格式。這兩種格式的主要區別在於Ethernet II格式中包含一個Type字段,標識以太幀處理完成之后將被發送到哪個上層協議進行處理,IEEE 802.3格式中,同樣的位置是長度字段。

以太網幀格式

不同的Type字段值可以用來區別這兩種幀的類型,當Type字段值小於等於1500(或者十六進制的0x05DC)時,幀使用的是IEEE 802.3格式。當Type字段值大於等於1536 (或者十六進制的0x0600)時,幀使用的是Ethernet II格式。以太網中大多數的數據幀使用的是Ethernet II格式。

Ethernet II幀格式

  • 前同步碼:前7字節都是10101010,最后一個字節是10101011。用於將發送方與接收方的時鍾進行同步,主要是有不同的以太網類型,同時發送接收速率也不會完全精確的幀速率傳輸,因此需要在傳輸之前進行時鍾同步。注意:前同步碼只是用於時鍾同步,不算是幀數據。
  • 類型字段(Type):用於標識數據字段中包含的高層協議,該字段長度為2個字節。類型字段取值為0x0800的幀代表IP協議幀;類型字段取值為0x0806的幀代表ARP協議幀。接收方根據此字段進行多路分解,從而達到解析以太網幀的目的,將數據字段交給對應的上層網絡層協議,這樣就完成了以太網作為數據鏈路層協議的工作。
  • 數據字段(Data)是網絡層數據,最小長度必須為46字節以保證幀長至少為64字節,數據字段的最大長度為1500字節。
  • CRC:循環冗余校驗,用來讓接收方的網卡適配器檢查接收的到數據幀是否有錯誤,是否有比特翻轉引入差錯,如果引入了差錯就會丟棄,這是網卡適配器直接從硬件響應的。此字段是發送方發送時由適配器從該幀中除了前同步碼之外的其他比特進行映射計算獲得。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