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21年8月14日,我已經退役了半個月了。
在役時翻別人的博客喜歡看別人的退役記,現在終於輪到我來寫了。
其實退役前幾個月就已經把坑開好了,但原來的退役記太流水賬了,還有一些消極的東西。
后來的某一天看了 dqa 的退役記,感觸很大,覺得自己的游記沒有意義,就把刪了。
所以重新寫一篇。雖然知道退役了之后沒人看我博客了,但還是作為一個了結吧。
比賽過程
為了精簡,就只寫題目相關了。
Day 1
開場看到 T1 感覺太簡單了,又去看了看 T2T3,還把 T2 的題意看錯了,后來打暴力的時候才看對題意。
但根據模擬賽的經驗,會做的要先把寫了,要不然很難受。
開始寫的時候發現很惡心,架了對拍拍了半天,2h 的時候仍然沒調出來。
感覺挺像模擬賽里面一些惡心題,不知道為什么會出現在 NOI 里面。
然后只能一直調,后來有時候拍到一千組才掛。幸好 3h 的時候過拍了。
然后先寫的 T3 暴力,發現 \(k\in \left\{0,1\right\}\) 只要簡單討論討論就行了。
但 \(k=1\) 還是調了一會兒,最后過大樣例的程序其實也有問題,但最后只掛了 \(4\) 分。
然后打 T2 暴力的時候發現 \(n_i\) 全相等的竟然有 \(75\) 分。發現就把行列式乘起來就行了。
當時竟然沒想到乘行列式不如乘矩陣。
不過那個時候自我感覺良好,感覺 Day1 \(239\) 挺高的。完全沒想到每年難度差異會這么大。
最后 30min 受之前調 \(k=1\) 的啟發突然會了 T3,發現答案只在一些鏈上。但已經遲了。
猶豫了很長時間,有人說延遲 5min 的時候決定開始寫。當然沒寫出來。
出考場的時候聽講 T2 是板子題。然后聽說有一大批人 AK。
晚上聽講題,發現 T1 過了 \(200\) 多個。T2T3 得分率也極高。
Day2 開始之前教練到我們寢室來,給每個人都提了點建議,給我的建議是“穩中求進”。
Day 2
開場看了一遍三個題,覺得 T2 是不可做題,不過送了一點分。
然后開始想 T3。想了一段時間,沒想出來。
又去想 T1,想了很長時間,思路一直是在 Trie 上暴力 + 剪枝,感覺沒啥別的做法了啊。
感覺可能有不少分,但心里沒底,因為數據范圍高達 \(4\times 10^5\)。
抬頭看了一眼鍾,發現已經過去 2h 了。知道 Day2 翻不了盤了。
寫完 T1 調了一會兒參數,盡量保證不 TLE 的情況下多搜一點。但界再調小一點大樣例就會掛。
還有 2h。然后我打算把 T2T3 暴力寫了收工。
沒想到 T3 暴力又寫了很長時間。開始寫 T2 時只剩不到 1h。
寫完裸暴力后發現沒時間寫 \(50\) 分了,打算最后沖一下 \(35\)。
快速打了一個線段樹,快速調完。結束。
下午查分發現 T1 還過了不少點,有 \(52\) 分,還比較滿意。
但 T2 只有 \(20\)。T3 如願獲得 \(28\) 分。
看到最后成績表上一個 \(100\),想到去年同步賽時 Day1 也是三個暴力拼起來一個 \(100\),感覺挺戲劇性的。
知道一切結束了,但還是打開 T2 程序看了看,發現是調試的時候東西沒刪。
不過多 \(15\) 分改變不了任何事情,頂多讓我名次好看一點。最后名次確實很丑,沒去年的任何一個學長高。
后面自然是頒獎、合影,不過心情很差。
對經歷過的一些事情的想法
結局往往不是 best ending 也不是 bad ending,只是 true ending。
關於我為什么沒 Au,當然是因為實力不夠。
關於我為什么實力不夠,我覺得是因為初中荒廢的太多(主要原因在於初中的班主任過於重視文化課),直到高一下學期才把所有常見知識點學完,緊接着就是緊張的 NOI 前訓練,然后高二模擬賽大多數時候也很密集。對於我來說,可能缺乏一個積淀的過程吧。這可能導致了大多數同屆信息組的人在 2020 年 NOI 之后退役。還有就是我一直思維都不是非常好,模擬賽打得好的時候大多數是靠的以前積累的套路(還有打表)。我大概屬於會搞一點套路但思維能力不行的 OIer,然而這正是現在的 NOI 試圖區分掉的。所以對於 CSP2020 T3 和 NOI2021 D2T1 這種題我一直都沒什么辦法,去年 NOI 同步賽我也一題不會。中間有段時間我為此刷了很多 AGC 的題,但從 NOI 來看還是沒啥效果。D1T1 這種題我一般模擬賽也會搞很長時間,這我真的沒辦法,我覺得這種題很垃圾,不應該出現在 NOI 里面。
如果我能很快想出來 D2T1 的話說不定也會有更多時間寫 T2 的暴力,然后就進集訓隊了。當然這只是一個幻想。
當然最終的失敗不能否定一切。我從 OI 中學到了很多,這些對將來仍然有好處。
雖然現在文化課我幾乎完全從頭學起,但我也不后悔之前的停課。全力以赴才能不留遺憾。
NOI 后的一些事情
刪除了電腦里和 OI 有關的很多文件。大約幾個 GB。遺憾卻輕松。畢竟總有告別的時候。
之前省選前在正睿報過一個課程,視頻一直留着在,到退役都沒時間聽。
心態經歷了若干次變化,最后終於能客觀地看待整個 OI 經歷了。
開始到處補文化課。主要補了數學、化學和英語。
感覺經歷一年高三其實也沒什么不好的,正好能補一補各個領域的知識。
也許對我來說進了集訓隊反而是一件不好的事。在 OI 上我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做了很多的題,繼續做更多的題沒有太大好處。
關於同行的一些人
yg 從初一開始就是同屆的人當中最強的。高一的 NOI 沒有 Au 可以算是失誤。yg 的思維能力非常強,也經常和機房里其他人討論問題,促進了學術氛圍。yg 從高一開始就有一大堆 CF 2700+ 的號了。
yyr 一直是本屆的 rank 2,高一時就當了安徽隊長。然而高一 NOI 前訓練時 yyr 貌似非常痛苦,NOI 后就退役了。不過 yyr 高一拿到 Ag 之后馬上學文化課,高二高考提前去了中科大學物理。
ly 因為初中沒有 OI 的氛圍,是上了高中之后才全面接觸 OI 的,所以一直比較弱。但 ly 堅定地撐到了高二的 NOIP,退役前還完全停了一段時間文化課。感覺挺遺憾的,如果 ly 初中選擇了二十七中,說不定就不是這個結果。
下屆的 wd zjf gzy wc yxy 都是很強的。zjf NOI 前集訓后期在模擬賽里面幾乎次次前三。yxy 和 wd 這次 NOI 都拿到了 Ag,yxy 名次非常靠前,wc 同步賽比我分數高。明年如果進省隊應該都有 Au 吧。
關於未來
短期內我只需要全力搞高考就行。
上了大學后我應該不會再打 ACM 了。但計算機科學的世界很廣闊,我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那么,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