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次性通過高項的經歷


成績截圖:

 

 背景:

周圍很多人考PMP,激起了我學習項目管理的欲望。考慮到PMP維護比較麻煩,最后選擇報考高項。我是在2021年3月20幾號的時候報名了高項,而在那個時候我僅僅知道這是個和PMP類似的科目,其它的信息都沒有了解過。不過既然報名了,那就得對自己負責,認真的學習。

首先,了解到考試時間是2021年5月29號,意味着我的准備時間只有兩個月,除去白天工作時間,所剩時間並不多。梳理一下現在的狀況:1. 考試范圍不清楚 2.試卷樣式不清楚 3. 考場規矩不清楚 4. 學習沒計划。如果要了解清楚這些信息,得上網查資料,甄選有用信息並制定自己的一套學習計划,並隨時關注網站消息,什么時候打印准考證啊,考試需要准備哪些材料啊。這些東西很瑣碎,但是很耗時,思考再三,決定報一個培訓班,這里我就不說培訓班的名稱了,避免有宣傳之嫌。這是權衡之下最適合當時情況的方式的:其一,信息通知這一塊不用操心,什么時候干什么事情會發群通知。其二,備考書籍篩選不用操心,培訓班會寄送備考書籍。其三,學習氛圍好,會有備考小組群,每天會在群里進行每日一練打卡,可以看到大家學習情況。這樣可以大大的節約信息篩選的時間,而且學習高效,適合我這種時間不充裕的人。

備考過程:

拿到備考書籍,有一本是直播課需要用書,有三本小冊子:一本案例分析、一本綜合知識、一本考試介紹,好像還有一本練習冊來着,由於自己沒用到這本書,印象不深。

拿到手后,先把考試介紹小冊子看了一遍,瀏覽了一下考試的流程,做到心中有數。

考試科目有三門:綜合知識(75分)、案例分析(75分)、論文(75分)。

第一階段:綜合知識

培訓班的課程開了有一段時間了,我屬於中途報名,大概落下了10幾節課吧,不過可以看回放,我首先觀察了一下課程結構,發現前面雖然落下了10幾節,但是前6節是講十大管理中的6個管理過程,而后面的課程只不過是對那6大管理的回顧。所以,后面回顧的課程直接舍棄掉,只需要補上前6節的內容即可。還好培訓班的課程並不是每天都上,基本是間隔一天晚上有課,每次課3小時。所以直播課開始的時候,我就聽直播,沒有直播課的時候就補一次錄播課,不用擔心自己沒有按照順序來聽課,十大管理都是一個領域,沒有順序之分。每一次直播課后都會有一個課后練習,大概有40、50道題,跟當天講的知識有關,所以如果聽完課后做課后習題,正確率會非常高,大大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因此,前期自己就只做課后習題和APP上的每日一練,沒有增加額外的負擔。

第二階段: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中剛開始做根本無從下筆,大概在4月中旬才開始看案例分析的,不過也僅僅是看,就是APP每日一練案例分析,不會做就直接白卷提交,然后看答案,看多了之后慢慢的就會說上一兩點了,當覺得自己有點思路可以嘗試寫了之后,就把自己想到的寫上,然后在提交跟答案對比,做多了會發現還是有點套路在里面的,一般就是圍繞十大管理的過程去寫,首先看給出的文章,一般做得不太好的地方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來,那么回答問題時,就把找到的哪些不對的地方圍繞着十大管理過程去回答,就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分了。常見的有定義范圍不正確,變更流程不對,沒有制定計划,沒有進行管理培訓等。前面說的都是分析題,那案例中必拿的分是計算題,常考掙值計算,最主要要會關鍵路徑,並且思考全面,今年考的計算題,有三種情況,很容易就漏掉某些情況,還有計算一定要准確,少用計算器,考試是只能筆算的,平時得多練練,做計算題有公式就要把公式寫上去,哪怕計算結果算錯了,公式對了也是會給分的。那由於計算題范圍很窄,只要掌握透了,25分必拿,其他兩道題壓力就會小很多,想要通過不會很難。

第三階段:綜合知識加案例分析

綜合知識和案例分析都做了一些題之后,題型題量都有一定的了解,接下來就是提升正確率的問題。依然做得題目是課后習題加每日一練,課后習題不在是上完課后馬上做,而是等到第二天在做,正確率可能沒那么高,但可以回顧一下沒記住的知識點,印象會更深刻。這個時候會發現正確率忽上忽下,原因是有部分類型的知識掌握得很不錯,有些知識點還相對薄弱,所以會出現正確率高的出奇,低的離譜得情況,一般這個階段十大管理都講完了,由於大家都十分重視十大管理,所以這部分知識都是掌握得不錯得,薄弱環節基本是在技術知識那塊,OS七層模型的協議,編程語言,C/S B/S架構,SAN等內容,如果不是做技術的人,理解起來會有點困難,那我本身有些基礎,所以並沒有花多長時間研究這塊。這個時間點,那本案例分析的小冊子就可以派上用場了,里面是根據歷年真題提煉出來的一些常見問題以及解答,每天抄一章到筆記本上,用筆寫的好像印象深刻一點,抄完了,看到案例分析題就可以直接回答了,不說跟答案100%一樣,意思也八九不離十。

第四階段:真題練習

這個階段做了幾套真題,2020年,2019上下,2018年上下,共5套真題,綜合知識都是50分往上走,知道錯了哪些題后,在做一次(知道錯題但沒看答案的情況下),基本能得到70分以上,這其實也說明了知識點掌握了,不過沒有那么牢固,案例分析沒有給自己估分,只是把自己答案和標准答案做了對比,然后修改一下自己的答案,讓答案更符合自己的邏輯又和標准答案意思一致。這個階段你會發現很多題其實你都做過,就出現在以前的每日一練和課后習題中,相當於對自己的又一次鞏固,而且信心增加了。這個階段,培訓班也會出大概3套模考題,會比正常考試難一些,可以估摸一下自己得實力,我做得那幾套分值都在53上下波動,離及格線挺近的,所以還是有點擔心的,就刷題唄。另外,培訓班這個時候開通了案例批改和論文批改,共有三道案例題,跟3道真題的類型保持一致,論文可以上傳6篇,老師批改合格了才能上傳下一篇。

第五階段:論文練習

第一篇寫的是整體管理,背景可以寫一個自己做過的項目,如果沒有做過項目的話,可以去招投標網逛逛找一個項目,最好找一個自己懂點的項目。第一篇論文並不完美,就是參考網上別人寫的整體管理,大概找了3、4篇的樣子,按照他們的思路結合項目管理知識拼湊的,當然老師批改未通過,主要是摘要字數要在330字左右,還有項目最好要有實例佐證,不要一直干巴巴寫一些專業詞匯,要舉例說明,比如為什么項目階段性滯后啊,是不是核心成員離職啊,還是團隊建設沒有做好啊,找原因然后解決問題。知道問題點后就改正唄,第一篇在提交第二次后順利通過,后面的論文基本一個套路,把十大管理的過程點作為一個個小標題,然后圍繞小標題展開討論,然后總字數2500字左右,除去摘要330字,結尾300字,正文開頭介紹項目300字,所以正文大概1500字左右,例如整體管理有6個過程,那你可以在重點討論過程分配多點字數,其他的每個過程200、300字左右,一篇論文就差不多了。那由於我當時時間並不多,第一篇和第二篇論文還比較認真,后面4篇完全是為了交作業而交作業(為了在截止日期前提交,怕浪費提交機會),同一個項目背景,開頭結尾都一樣,就中間正文稍微修改下,也堪堪在截止日期到來提交完成,很多人時間充裕的話,自己寫的論文都背下來了,那我是完全沒有時間背論文的,只記得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才背了一下摘要,開頭和結尾,起碼還有1000字是不,考試的時候完全是臨場發揮,圍繞着項目背景和自己實際的項目經驗以及一些理解,洋洋灑灑的寫下了2500字,考完之后,心里還特沒底,畢竟臨場發揮。考試結果出來的時候,還挺開心的,后來看到群里議論,很多人論文沒過,明明是寫的已經背過的並且合格的論文,考試結果卻不合格呢,就diss老師。那看到這里,我想如果都是按照套路的論文,不管出題人的子題目,不回應,閱卷老師應該也會審美疲勞,所以可以背論文,但也不要完全照背,結合實際情況,寫一些自己的平實話語言,或許會更生動一點。

總結:

備考時間不長,平均每天3小時,2個月就是180個小時。

優勢有兩點:1. 有做過項目,雖然沒有像項目管理知識這樣系統的分類,嚴格化的程式,但做過的事情和項目的過程某部分還是吻合的,便於理解。2. 本身做技術,對開發,測試都有所涉獵,所以專業知識這塊實際上並不陌生,不需要死記硬背。

收獲就是對管理的知識更加系統了,可以反作用於工作中,本身工作流程並不是很規范,會省略其中的某些過程,也吃過相應的虧,所以學習了項目管理知識后,方向會更加明確,思想層面也更上一層樓了。

對於備考的建議是多刷題,保持題感,本身備考時並沒有看官方教材,使用的是培訓班的教材,會薄一點,不過我還是建議看官方教材,因為后來有讓考友發我一份電子版的官方教材,看了一下,發現官方教材解釋得更加詳細,也更容易理解,很值得一看。另外還有一本書“IT項目經理成長手記.pdf”對寫論文很有幫助,很生動得語言跟你講述項目管理的經歷,我到現在依然在看,這兩本書備考時都沒時間看,考試后看了發現很不錯,備考時只顧着刷題了,所以如果有時間的話,還是建議看一看的,很有收獲。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