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日前,一周的福建 NOI 集訓比賽,培養了我不畏墊底的良好心態。
祝學長們能在賽場上取得好成績。
Day 1
很早就起來了,然后聽說余姚台風紅色預警,比賽時間有所延遲。
於是同步賽就拖到了 10:00 開始,題目文件下載得很慢,多虧了群友幫助讓我能及時看題(
T1 第一眼看上去不會,發現暴力也要打 LCA 什么的,就先默寫了一堆樹剖代碼。
由於同步賽消息不通,我並沒有打聽到 T1 的鏈順序為 $1-2-...-n$,於是多寫了個 DFS 序。
然后鏈部分分就是很基礎的線段樹,結果我的兩個部分分代碼湊起來有 4.5K。
測了測大樣例,發現開了 O2 后電腦的運行效率很不穩定,平均在 $0.9 \sim 1.2$ 秒,有點難受。
加上了 register 和快讀,發現能快一點,在 $0.8 \sim 0.9$ 秒之間,趕快跑路看 T2。
我覺得 T2 中 $k \neq 2$ 時的部分分很難拿,就只對 $k=2$ 寫了個爆搜,雖然比賽時想到爆搜可能會 TLE 要寫狀壓。
但我不想改思路了,結果自己測試了下發現復雜度跑不滿,極限數據也跑得很快。
翻到 T3,起初只想到當時我冬令營 T1 的 sb 繞環 3 圈做法,發現只能拿 $16$ 分。
然后又想了想,加減邊用 vector 可以處理地比較方便,之后就想到了 $28$ 分做法,沒有其他人想的那么麻煩。
簡單說,就是從起點 $s$ 開始 DFS 到能到的點,從終點 $t$ 在邊反向的圖也跑一次 DFS,查一下有多少個點從起點、終點出發都能到達。
之后的事情就是查查錯,卡卡常,划划水什么的,第一天比賽就這么結束了。
出來后發現很多人都知道 T1 是原題、T2 是經典題(雖然后來也發現是原題),心肺驟停。
下午在 luogu 自測,結果就是 $50+20+28=98$,和估計的一樣。
T2 前 $4$ 個點跑得飛快(可能就這些點就是送分用),T1 沒被卡常還行。
了解下隔壁校的幾個同學,E 隊隊爺 chen_03 有 $70+75+36=181$,另外 18Michael 有 $188$,都好強啊。
聽說今年現場有 $30$ 人 AK(暫未證實),只能感嘆自己還是太弱了吧。
2021/7/27:由於某些原因,可能不會參加 7.28 日的 NOI 同步賽。
2021/7/28:今天沒時間了,我中午擠了 1.5h 參加比賽。
Day 2
大概 12:20 才看到題,12:30 打開 C++ 編輯器。
先看到 T1,第一反應直接把 $2$ 進制、$16$ 進制數壓成 $64$ 進制數(賽后發現很好的性質白給了……)
看到空間限制 384MB 就感覺這題卡常。
丟了個平均 $O(nm \times 4 \times 常數)$ 的暴力匹配法,預期 $20 \sim 24$ 分。
調試的時候,一直有地方調不對,后來發現是每一位異或上 lastans
。
然后問題來了:$64$ 位二進制數 $x$ 每一位異或 $1$ 得到的是 $2^{64}-x-1$,異或 $0$ 就是 $x$。
合着說你不是把 $x$ 和 $2^{64}-x-1$ 兩個數都求出對應答案,這個強制在線就消失了(((
之后翻 T2,看到操作套操作,再外帶連分數的維護直接暈倒。其它不管了,直接沖暴力,寫完了就跑。
大概二三十分鍾后啥都調完上交后,我只剩 $15$ 分鍾。
光速瀏覽 T3,發現寫不完,然后看見 $1 \sim 2$ 號點 $n=m=1$,直接騙分: $S$ 中沒 ‘R’
輸出 $1$,否則輸出 $3$。
成功在 $14:52$ 上交題目。
下午聽某去年集訓隊隊爺講 NOI2021 Day2,他也說了這是個假的強制在線。
然后聽完題解自己直接懵掉。T1 詢問串存在長度至少為 $16$ 且不變的連續段,T2 手玩操作序列 $a$ 后瞬間降智。
以及 T3 沒打完,如果還有時間可能可以寫 $28$ 或 $40$ 分做法吧。
luogu 自測成績:$24+20+8=52$,兩天 $98+52=150$,沒啥 Cu 的可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