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 SDK 結果翻車了?了解 SDK 的那些事


前段時間,二狗子的朋友圈被工信部發布的《關於下架侵害用戶權益 App 名單的通報》給刷屏了。公告中指出有 90 款 App 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將會下架。而這 90 款 App 涉及全國各地教育、游戲、安全、新聞等諸多領域。同時通報中提到,有 5 家企業在 App 不同版本中反復出現同類問題,包括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頻繁過度強制索權、欺騙誘導用戶下載等。工信部表示將依法暫停其違規行為,予以直接下架處理。

看到這則公告后,本着吃瓜心理,二狗子順手去搜了一下這 5 家企業,發現他們已經紛紛發表了回應,表示平台排查后發現問題主要在於第三方 SDK 等方面。

其實這類第三方 SDK 插件違法調用手機信息的行為,早在 2020 年的 315 晚會上就被央視曝光過了,目前網絡上也經常會出現這類新聞。

那為何 SDK 這么危險,軟件廠商確還要頻頻使用呢?但是如果要說 SDK,那肯定離不開 API。

API 的出現

如果想較為詳細的了解 API 大家可以閱讀《白話科普,10s 了解 API》,這里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API 的全稱是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中文名為“應用程序接口”,一般是指一些服務廠商預先定義好的一組向外開放的方法。這些方法直接對應服務廠商的自家服務功能,方便應用程序或開發人員快速調用功能,而無需理解服務廠商工作機制的細節。例如用戶如果使用了又拍雲短信服務來開發短信發送的功能,那只要按照文檔選擇想要實現的功能,然后調用短信 API 接口來調用想用服務即可,並不需要知道短信如何傳遞給客戶的技術細節。

SDK 的誕生

簡單了解了 API,我們再回到本文最初所說的 SDK 上來。

所謂 SDK 其實是"軟件開發工具包",即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的縮寫。它一般是指通過第三方服務商實現產品功能的軟件工具包。通常,SDK 是由專業的公司提供的,為特定的軟件包、軟件框架、硬件平台、操作系統等建立應用軟件時的開發工具集合。可以將移動支付技術、語音識別技術,或者存儲技術等進行專業集合。它有效減少了開發者在新增功能時對產品每一項功能進行開發的時間。

和 API 一樣,SDK 由服務廠商提供了,開發者只需要接入相關 SDK,然后做好相關功能接口的聯調即可,至於底層邏輯、數據存儲等等都不需要去考慮。

又拍雲提供的集雲存儲和雲處理一體的 SDK

API 與 SDK 的區別

那么從結果上看都是讓開發者使用三方服務功能的 API 和 SDK 到底有什么區別?為什么說 SDK 就離不開 API?

其實在更多場合下,API 更像是 SDK 的一個子集,這是因為:

  • API 通常是一個接口方法,有特定的功能;而 SDK 是一個很多功能的集合體,更像是一個工具包;

  • API 通常為單個數據接口的形象,SDK 則相當於一個工具環境,通常除了包含了服務的所有 API 功能;

  • SDK 相較於 API 封裝層次更高。

為什么 SDK 經常翻車

目前因為各家服務商的提供功能越來越多,同時用戶對於 App 的功能需求也逐漸增大,如果每一個功能都是自己開發,那時間和成本都無限延長。因此公司會更偏向選擇第三方 SDK 工具包來實現這些功能。這就導致可能很多公司都在用同一個 SDK,一旦這個 SDK 出現了隱私泄露,那牽扯到的也不再僅是一家公司的 App。

那么,如何避開這樣的隱私侵害呢?

對於開發商而言,要盡可能選擇有一定市場基礎的第三方 SDK,比如盡量使用蘋果和谷歌商店里選用的 SDK 進行集成。

從個人層面來講,在下載 App 時,最好選擇惡意密度較低的應用商店,比如蘋果的 App Store、安卓手機的官方應用商店,不要隨意在網站上下載來歷不明、未經審核的軟件。同時面對安裝 App 時彈出的各種權限申請,在給出自己的位置信息、手機通訊錄等隱私權限之前一定要認真確認。

最后,國家也一直在政策層面上對此進行監管。要求網絡運營者對接入其平台的第三方應用,應明確數據安全要求和責任,督促監督第三方應用運營者加強數據安全管理。

目前國內手機廠商也越來越重視用戶隱私,推出“照明彈”等隱私保護功能。一旦這些 App 后台行為的調用逐漸清晰和明朗化,系統也願意給出更多限制性手段后,守住自己的私密數據,大概就不會成為一個難題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