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發了一個請粉絲推薦顯示器的文章,
文章發出后,得到了很多粉絲的回復。
一、粉絲留言

粉絲的熱情讓我再次懵逼,
那么多推薦,我到底該選擇哪一款?
我是個處女座啊!
性格逼着我必須做出最佳選擇。
沒辦法,我硬着頭皮把顯示器的各個參數研究了一遍,
又在知乎和B站看了眾多大神的測試視頻和文章詳解,
總算整明白這些參數之間差別。
二、中獎粉絲
根據我最終選擇,選出兩個中獎老鐵,贈送書籍:
中獎老鐵1: 中獎老鐵2:
我已經在后台留言,請兩位老鐵抓緊加我好友!
還有這位老鐵,你扎了多少中年男人的心!!!
三、最終選擇
最終選擇還是超預算了,
但是這位老鐵說到心坎里去了,
讓我覺得如果不買個高配點的顯示器,
就不配從事程序猿這個神聖的職業了!
不蒸饅頭爭口氣!
必須為中年程序猿老男人正名!!
買它! 買它! 買它! 剁手也在所不惜!

參數介紹起來
-
型號: 飛利浦 328P6VUBREB -
尺寸:32寸 -
分辨率:4K -
刷新率:60Hz -
HDR600 -
位數:原生真10bit -
接口:Type-C 60W反向充電 -
MultiView雙屏 -
SRGB135% -
升降旋轉 -
內置音箱
巧了,號主:人人都是極客,我徐州老鄉,技術大牛
也要買顯示器,
我和peter討論了幾天,
最終peter也買了飛利浦的顯示器。
我是不是應該找飛利浦收廣告費?
四、開箱照
來吧,欣賞下開箱照
實際效果!
手機像素有點渣,大屏幕編輯文檔、畫圖是真的爽!!
特地開了個游戲測試了一下HDR效果! 色彩顏色比之前顯示器確實效果強了很多! 人物動畫效果確實不錯!
除此之外,type-C接口可以很方便的將手機投影到顯示器
五、選購理由
說說我選購的理由吧:
我看了眾多留言后,我還在另外2款顯示器之間猶豫了很久,
-
1個是三星的S32A700NWC,32英寸4K分辨率,10.7億色,HDR10,60Hz 價格:2399 -
創維F34G4Q,34英寸,准4K,100Hz,IPS,Type-c接口,21:9的帶魚屏 價格:1999
其中三星的S32A700NWC和我選購的幾乎差別不是很大,只有1個HDR10和HDR600的區別,價格差了800,我特地去查了HDR是個什么技術(具體的后面會解釋),原來HDR10是一個偽標准,HDR400 以上的這種才是真正HDR。
至於創維的F34G4Q,一開始也有點心動,價格實惠,屏幕夠大,刷新率也還行,還是准4K,很多程序猿粉絲都建議,說這個帶魚屏特別適合寫代碼,看文檔。
我琢磨來琢磨去,其實在家里寫代碼的時間不會特別多,還有個問題就是,我的麥克風是那種帶底座的,也不想換了,如果擺放了帶魚屏,我量了下尺寸,會影響麥克風的擺放。
還有個原因是我的顯示卡是: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GTX 1050 Ti 4G
太高的刷新率估計帶不動,而且我也不是游戲發燒友。
飛利浦328P6VUBREB還有個比較大的優勢是,很多影樓修圖都用這個顯示器,對於只用來寫寫文檔,看看電影,偶爾玩玩游戲的人來說,這個顯示器算是比較符合我的要求了。
如果預算低一點的話,我可能就選擇三星的S32A700NWC了,HDR400。
實際使用效果來看,32確實有點太大了,27應該是一個正合適的尺寸!
六、顯示器的一些常用參數介紹
1. 接口:
我們以前使用比較多的是藍色VGA接口,接著出現了白色的DVI接口,
當遇到不同接口時,我們還得買轉接頭進行轉接。
后來,又有了HDMI等接口,現在則出現DP和USB Type-C接口。
VGA接口
VGA接口也稱為D-Sub接口。在CRT顯示器時代,VGA接口是必備的。
VGA接口采用15針插針式結構,里面傳輸分量、同步等信號,是很多老顯卡、筆記本和投影儀所使用的接口。
由於線材與信號干擾等一系列問題,VGA使用時一般僅能夠達到1080p分辨率,在高分辨率下字體容易虛,信號線長的話,圖像有拖尾現象。
DVI接口
DVI的種類非常多,接口上有DVI-A、DVI-D、DVI-I,又可分為單通道與雙通道。
DVI-A(DVI-Analog)接口只傳輸模擬信號,實質就是VGA模擬傳輸接口規格,常用於轉接顯卡的DVI-I輸出到VGA顯示器接口。
DVI-D(DVI-Digital)接口是純數字接口,不兼容模擬信號。
DVI-I(DVI-Integrated)接口,兼容DVI-I和DVI-D兩種插頭,兼容數字和模擬信號。
它們的接口形狀不同,如果接口不匹配就無法插入使用。 以下是它們支持的最大分辨率與頻率:
現在有些支持4K分辨率的顯示器,也帶有DVI接口。為了達到4K的分辨率,在接口使用上就需要注意,不要使用DVI接口,否則是達不到4K分辨率的。
HDMI
HDMI接口在2002年提出,現在已經發展到HDMI 2.1標准,
HDMI 2.1標准已經能夠支持4K 120Hz及8K 60Hz,
支持高動態范圍成像(HDR),可以針對場景或幀數進行優化,向后兼容HDMI 2.0、HDMI 1.4。
最主要的是,它是視音頻同時傳輸的。
如今很多的顯示器內置音箱,使用一根HDMI線,
就可以同時完成圖像和聲音的傳輸,這也是HDMI的一大優勢。
也因為如此,HDMI成為了當今顯示器最常見的接口。
DP接口
DP(Display Port)接口是HDMI接口的競爭對手。
在一些顯卡與顯示器上,除了有HDMI接口,也帶有DP接口。
目前DP接口發展到1.4版本,能傳輸10bit的4K 120Hz視頻,也可以支持8K 60Hz視頻。
DP1.4兼容USB Type-C接口,這就意味着,我們可以使用DP1.4協議,
在USB 3.1傳輸數據的同時,同步傳輸高清視頻。
從趨勢來看,這對於推動周邊影音及影像設備的升級,是非常有好處的。
而且,DP接口也可以單根線同步傳輸聲音,達到使用顯示器聲音的使用方式。
USB Type-C接口
USB接口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以往USB接口被設計用來傳輸數據,所以它在移動硬盤等存儲設備的使用上非常常見。現在USB 3.1 Gen2的速度已經達到10Gbps,設計標准也可以滿足視頻、數據兼顧傳輸,所以在一些顯示器上,也能夠發現USB 3.1接口。現在的USB3.1接口,已經能夠滿足4K 30P的分辨率顯示,大致與HDMI1.4在同一水平。但它以后再進行升級,必將能成為最通用的顯示傳輸方式。需要注意的是,USB 3.1 Gen1就是USB 3.0,而USB 3.1 Gen2才是真正的USB3.1。
Type C接口的好處在於可以正反插拔,部分Type C接口也同樣具有數據、電力、信號傳輸的功能,被應用到顯示器上時可以帶來很多方便。Type C筆記本用戶可以透過一個接口完成充電和連接顯示器,還能使用顯示器上拓展出來的USB接口,極大地減少了筆記本的負擔。
雷電接口
雷電(thunderbolt)接口在蘋果電腦上用的非常多,蘋果的中文官網將其譯為雷靂。它以速度快,傳輸穩定而著稱。雷電接口的技術融合了PCI Express和DisplayPort(就是上面說的DP口)兩種通信協議。其中PCI Express用於數據傳輸,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任何類型設備擴展;DisplayPort用於顯示,能同步傳輸1080p乃至4K視頻和最多八聲道音頻。並且兩條通道在傳輸時都有自己單獨的通道,不會產生任何干擾。
總結來看,雷電接口是集信號、數據、電力傳輸為一身的集成性接口,可以極大地提高使用效率。目前這個接口多應用於蘋果相關設備上。
綜上:4K顯示器一定要選帶有HDMI、DP、USB Type-C接口,不過現在顯示器基本都包括HDMI、DP。
2. 面板:IPS、TN、VA
電腦顯示器的常見面板分為IPS、VA、TN三類:
IPS屏:廣視角,色彩好,設計師的首選款
IPS屏大多為硬屏,屬於廣視角屏,不論哪個角度看都不會產生色偏,適合使用在較大的曲面屏幕上,目前跟影像處理有關的專業屏幕大多采用IPS面板,尤其是設計師,更推薦去選擇IPS屏,另外,IPS屏在色彩的呈現與准確性上也有很大的優勢,分辨率也相對更高,是日常大眾的首選款
優點:可視角度廣,色彩還原准確,IPS為硬屏,手指划過屏幕沒有太大影響
缺點:響應速度較慢,功耗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漏光(普通的IPS屏尤為明顯)
適用人群:對觀看體驗度高的群體,設計師,Mac用戶,日常大眾的首選款
TN屏:響應速度快,刷新率高,游戲電競愛好者的首選款
TN屏是較早前常見的軟屏,TN面板是最早廣泛應用於桌面顯示器的液晶面板,TN屏幕早在十多年前就非常流行,響應速度快,刷新率高,使用這種材質的屏幕通常用來作為職業的電競屏,通過快速響應,TN屏可無損呈現高速變化的場景細節
優點:響應速度快,刷新率高,價格低
缺點:軟屏用手指划過會出現水波紋,色彩還原度不夠准確,可視角度小
適用人群:高刷新率+超快的響應速度是游戲電競愛好者的首選款
VA屏:高對比度,處於TN屏和IPS屏中間,市場需求較小
目前已經不太常見了
那么如何選購自己合適的屏幕面板呢?
一般情況下,大眾還是推薦IPS屏,可視角度較廣,硬屏也有比較好的視角保證,色彩也會相對來說好一點,相對來說沒有特殊的游戲需求都建議IPS屏。
3. HDR
HDR:高動態范圍(High dynamic range),對應的顯示技術是SDR:標准動態范圍(Standard dynamic range)
HDR更接近於人演的視覺效果,能夠同時呈現更豐富發的兩部細節和暗部細節,不至於亮部過爆、暗部太暗。
該技術參數比較晦澀,說的通俗一點: 簡單的說就是讓你的照片無論高光還是陰影部分細節都很清晰。再說明白點,就是當你拍攝光比較大的作品時,縮小光比,營造一種高光不過曝,暗調不欠曝。
現在HDR顯示器是有行業標准的,VESA(視頻電子標准協會)的DisplayHDR標准有三個:
HDR 400、HDR 600和HDR1000
不久前又增加了一個HDR 500
標准如下圖:
HDR600:目標專業高端玩家筆記本電腦和桌面顯示器。
目前市面上最普遍的HDR10和HDR400效果不明顯,正要體驗好的HDR效果的話,要HDR500及以上!
這個也是我購買這款顯示器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如何查看某款顯示器是否真的支持HDR?
我們有一個簡單易行的分辨方法:登錄VESA官網,查看所有通過DisplayHDR認證的顯示器。所有聲稱支持HDR卻不在列表中的顯示器,都是假HDR顯示器。鏈接:
https://displayhdr.org/certified-products/

其次,HDR開啟本質上不需要過多的性能損耗,顯卡滿足4k 60hz的游戲需求應選用2070或以上規格顯卡。
4. 刷新率
屏幕刷新頻率就是在一秒鍾內,電腦屏幕重新繪制多少遍。
電子槍從屏幕的左上角的第一行(行的多少根據顯示器當時的分辨率所決定,比如800X600分辨率下,電子槍就要掃描600行)開始,從左至右逐行掃描,第一行掃描完后再從第二行的最左端開始至第二行的最右端,一直到掃描完整個屏幕后再從屏幕的左上角開始。
這時就完成了一次對屏幕的刷新,周而復始。
簡言之,目前屏幕刷新率對於電競游戲的影響主要包含三方面:
-
增加畫面流暢度; -
避免畫面撕裂; -
削弱因液晶屏幕拖影而產生的眩暈感。
對人的影響:
對於傳統顯示器來講,刷新頻率越低,圖像閃爍和抖動的就越厲害,眼睛疲勞得就越快。
有時會引起眼睛酸痛,頭暈目眩等症狀。因為60Hz正好與日光燈的刷新頻率相近,所以當顯示器低於60Hz的刷新頻率時會產生令人難受的頻閃效應。
4K/60HZ以上的刷新率在價格上就上升了一個量級, 高刷新率除非你玩競技類的游戲, 高刷新率的4k在性價比上肯定是低的, 因為一口君只是寫代碼, 做直播, 看片, 做圖什么的完全滿足。
5. 位數8bit、10it
通常在一些專業顯示器規格中可以看到8bit 10it這樣的參數,
顯示器如果是8bit面板將可顯示2^8=256種顏色,但是每個像素點都是RGB色組成的,於是8bit最終將能展現256×256×256=16777216種顏色。 10bit的話,可以顯示10.7億種顏色。
下圖是誇張化一點做的一個圖,實際上8bit的色階並沒有這么明顯,這里只是為了好理解我刻意誇張了,大家可以看到無論是8bit還是10bit,其所能表現多少色域都是一樣的,他所影響的參數僅有色彩過渡的平滑程度。
什么情況下需要用到10bit顯示器?
假設你采用10bit編碼去錄制視頻,這就意味着在進行后期處理的時候,你將能夠擁有更多的編輯余地,因為視頻中儲存的信息就更豐富了。
如果你對着8bit視頻進行大幅度的處理,那么就很容易會遭遇Banding現象,因為它並沒有儲存那么多的色彩信息,那么圖像處理器就只能將一塊區域歸為一組顏色。照片編輯也是同理。
六、最后
大家對想學Linux、驅動、ARM,加我好友啊!
VX:yikoupeng
參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71221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495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