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 瀏覽器一個比一個“無恥”


張大胖初學Web開發, 遇到了一個古怪的東西:

 

  

這個User Agent字符串之所以這么古怪, 要從20多年前的Mosaic說起。

 

1993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的國家超級計算中心(NCSA),第一個支持圖片的瀏覽器Mosaic誕生了!

 

 

不久,開發Mosaic的骨干Marc Andreessen前往硅谷,開始創業, 開發了一個叫Mozilla的瀏覽器

 

 

 伊利諾伊大學和NCSA對Marc Andreessen的所作所為很不高興, 於是Mozilla被改名為Netscape。

  

可以看出,無論是Mosaic還是Netscape,它們的User Agent還是很清爽的。

不同的瀏覽器有不同的能力,於是在服務器端發展出了User Agent 嗅探技術。

 

  

Netscape風靡網絡,這讓當年的軟件霸主微軟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微軟推出了自己的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希望成為Netscape Killer。

  

 

IE等不及了, 它決定假裝自己就是Mozilla !

 

 

IE的欺騙成功了 !

 

 

微軟通過在Windows上捆綁IE, 迅速把Netscape 擊敗。

  

正面戰場搞不過微軟, Netscape決定另辟蹊徑:開源

 新的Mozilla 誕生了,與此同時,它還擁有了一個叫做Gecko的渲染引擎

  

然后Mozilla變成了Firefox 。

 

 

 

 Gecko這個渲染引擎很厲害,很多瀏覽器開始使用它。

 

 

 Gecko 被廣泛認可, 服務器又開始進行User Agent 嗅探了

 

此時Linux剛搞了一個叫做Konqueror 的瀏覽器, 用的是自家的KHTML渲染引擎

 

 

於是,Konqueror 在User Agent中也做了點手腳。

 

 

 

 

 

Apple 也決定搞一個自己的瀏覽器Safari ,它基於KHTML,創建了新的渲染引擎 Webkit

 

 

最后,Google也來了,它想做一個叫做Chrome的瀏覽器, 也基於WebKit引擎。

 

 這就是你看到的奇怪的User Agent的來歷。

 

更多精彩技術漫畫,歡迎關注公眾號 “碼農翻身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