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利用Python“簡單地”抓取並分析一下天氣數據。補充一下之前數據可視化的空白。
開發工具**
Python版本:3.6.4
相關模塊:
PIL模塊;
requests模塊;
pyecharts模塊;
以及一些Python自帶的模塊。
環境搭建
主要思路
利用國家氣象局和百度天氣查詢API接口來獲取當前天氣數據,主要包括溫度、濕度、氣壓等。
獲取相關數據之后利用pyecharts模塊和PIL模塊對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
具體實現過程詳見個人簡介或私信獲取源代碼。
結果展示
使用:
在cmd窗口中運行analysis.py文件即可。
要畫什么圖把對應的函數調用注釋去掉就好啦:
結果:
(打開相關文件中的html文件查看效果更佳,到處點一點有驚喜~~~)
(1)全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
(2)天氣預報簡圖
(3)部分城市氣溫柱狀圖
(4)部分城市氣溫折線圖
(5)部分城市相對氣壓餅圖
(6)部分城市氣溫分布圖
(7)北京城市濕度
(8)南京天氣信息雷達圖
有些是為了畫圖而畫圖了,所以看起來邏輯很怪
補充:中國地震網數據可視化
來可視化一波我們爬取到的數據吧!
首先,根據經緯度畫下地震發生頻次的熱力圖吧,為了方便統計,我們對經緯度進行了保留一位小數處理,然后再進行頻次統計,因此熱力圖會存在誤差。
**注:數據源於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僅供參考。**
總體上效果是這樣子的:
和Google搜到的世界地震帶分布對比一下:
還行吧,就是為啥中國那片這么“出眾”。不過想想也對,國內自己的地震數據肯定統計的更詳細,級別非常低的地震也統計進去了,而國外的地震統計的就比較粗糙一點,所以漏了很多,這么一來一回,也就成這副鬼樣子了。因此還不如仔細瞅瞅國內的呢。所以放大定位到中國瞅瞅咯,效果如下:
好吧,中國國土面積太大了,不太好展示,感興趣的小伙伴自己下載相關文件看吧。T_T
然后再統計一下每年發生地震的頻次?效果如下:
以及地震級別統計?效果如下:
最后再對所有發生過地震的地點畫個詞雲吧:
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感謝你的觀看,關注我每天分享Python爬蟲實戰系列,下篇文章分享爬取房價信息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