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載慢
在直播間有一個小時榜的Web頁面,經常有用戶反映點擊小時榜,彈出的頁面會有蠻長的一段(3秒上下)時間白屏。
查看性能監控中的白屏時間,發現最多1.6秒,最少0.4秒平均每小時的白屏在1秒左右(有待優化),那么大概還有2秒的時間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在頁面中會包含很多主播頭像,有可能是圖片太多阻塞了渲染,於是將主播的頭像都改成異步加載,在調試的時候直接將他們都隱藏掉,並且在動態讀取的部分加入loading效果。
發到預生產做調試,通過Charles把線上地址映射成預發地址。為了讓APP的環境更加純粹,特地刪除了APP重新安裝。
但是在iOS中打開小時榜的時候,還是會有2秒以上非常明顯的白屏時間。查詢資源瀑布圖,也就900ms的樣子,離體驗到的白屏時間還是差點。
讓iOS和安卓給WebView加了個加載進度條,確認白屏的時候到底有沒有開始請求資源。
安卓的情況比iOS好很多,白屏時間並不長,幾乎是一閃而過。
后面讓iOS的人查看代碼才發現,原來他們是在等到彈出動畫結束后開始請求資源,差不多有1秒的動畫時間。怪不得每次都要2、3秒的白屏時間。
二、預請求
經過觀察發現每次請求后端數據的API大概要花100~200ms,如果把這段時間省下來,那么也能減少白屏時間,於是想到了數據預請求。
數據預請求是將數據預請求的時機由業務發起請求的時機,提前到用戶點擊時,並行發送數據請求,縮短數據等待時間。
在Webview啟動的時候,並行的去請求首屏需要的數據,流程圖如下所示:
首屏數據的接口信息,可以通過一些配置關聯起來,比如一個單獨的配置接口。
對客戶端而言,H5初始化的時間和數據請求的時間先后不確定。
所以,如果客戶端先拿到數據,會把數據緩存在一個全局變量中,等待H5來調用。
具體的實現方案:
- 客戶端分析出當前URL中的路徑和參數,其中 refresh 參數(有的話)是一個時間戳(秒),這次參數用來控制客戶端是否需要重新請求配置接口。
- 當分析的URL參數中無 refresh 字段時,訪問 https://xxx.com/settings 接口,並將URL路徑、客戶端默認帶的參數(包含用戶ID等)和 URL 本身的參數全部傳遞過來,然后本地緩存。
https://xxx.com/settings?path=game%2Fstrick&uid=xxxxx&refresh=1618451992
- 客戶端會將settings接口的響應數據緩存到本地,而key就是當前URL,也就是說URL不變的話,默認就不會去請求settings接口。若要穿透緩存,那么加上refresh參數,賦一個與之前不同的值即可。
- settings 接口返回的JSON格式,包含 urls 字段,是個數組,由接口集合組成,已經拼接好參數。
{ "urls": [ "http://xxx.com/xx/xx?id=2", "http://xxx.com/yy/yy?uid=1" ] }
- 客戶端將讀取到的數據注入到 WebView 的全局對象中,可以用全局變量同步讀取,名字叫 TheLClientResponse,讀取方式:window.TheLClientResponse,JSON格式如下,其中key是api的路徑,如果無數據可以返回 null。
{ "xx/xx": { code: 0, msg: "test", data: { list: [] } }, "yy/yy": { code: 0, msg: "test", data: { list: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