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現在所處的信息爆炸時代,如何強調快速獲取信息都不為過,信息多種多樣,有些能找到源頭,有些則不能,有些能找到規律,有些則不一定能找到,信息的源頭和獲取渠道很重要。然而事實上,能夠真正有效獲取到優質信息並加以消化利用的人並不多。
在信息的獲取的過程中,應該要具備篩選信息的能力,什么是官方信息,你要核實,什么是虛假信息,你要甄別。看到網上有些陷入殺豬盤的,負載累累。仔細思考一下,其實甄別篩選信息的能力真的是最大的問題。
當然一個人將信息並內化利用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方法。今天來聊聊應該如何去獲取「優質信息」以及如何去過濾無用信息。下面分享幾個獲取信息的原則:
盡自己最大努力去獲取“一手信息”
這個原則的關鍵是,這里的“一手信息”是如何定義呢? 對於那些權威機構或者國家機構,或者專家大咖,或者作者本人所發布的信息絕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看作為一手信息,第一手信息,不是被別人理解過、消化過的二手信息。
尤其對於知識性的東西來說,更應該是這樣。應該是原汁原味的,不應該是被添油加醋的。對於一手信息的價值為什么大於二手信息甚至多手信息呢?很簡單,這個效應在股票或者投資市場會被放大的很明顯,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到第一手信息,是能否准確快速判斷出市場行情走向的關鍵因素之一。
收費的信息優於免費的信息
對於這個原則,可能不是絕對,但至少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是正確的,對於現在很多“白嫖黨”來說,可能確實要改一改自己的陋習了,要知道,其實免費反而最貴,因為它給你帶來的負面作用或者時間成本,甚至可能會“毒害”你對於信息和知識的熱情,當然也會有少部分人會把好的東西給開源或者免費掉。
國外大部分情況優於國內
和上面的第二點一樣,需要你帶着審視和批判思維來看待了,國內整體的創作環境個人角色還是相關比較浮躁和惡劣的,盡管這些年有所改觀,但當前的自媒體,包括一些所謂的大 V,也會有很多濫竽充數的文章,視頻等內容,包括當前都說信息過載,其實准確來說,是垃圾信息過載,那些優質的內容與知識,畢竟少數。
有選擇的相信專家,並關注他們的日常分享,但不要迷戀迷信專家,很多人會無腦噴當前所謂的磚家偽公知 ,但在大部分情況,專家是在某些領域沉淀研究了很多年,你可以看看別人的一些思路,觀點,與框架性東西,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真會對自己有所啟發。
通過信息的冗余和比對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今天巴菲特發表了一番言論,當然媒體會對此有記錄和報道。但是,各種媒體可能記錄有誤差,而且可能還有意無意加入自己的看法,把不是巴菲特發表的言論加到他頭上,這樣就主觀或客觀地引入了錯誤信息。
此時如果你只從一個信息源了解信息,其實是很難判斷所獲得的是准確信息還是夾雜着一定的錯誤信息的。但是如果你能從多個信息源了解信息,雖然它們各自都有部分個人主觀因素,但是由於各自角度的不同,很多噪音彼此可以抵消掉,獲得的則是相對比較准確的信息。
要時刻警惕回音室響應,避免把自己關進一個封閉的信息圈子,這樣慢慢的外部的信息就沒法進來了,總之在獲取信息的時候一定要嘗試從不同維度,不同角度去攝取。
將信息分解到不同的維度過濾
在中國,人們常常都會很糾結一個問題,「就是老婆和媽媽掉到水里后先救誰?」,如果仔細思考一下,這個兩難問題的重要原因在於,我們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以至於大家越想越糊塗。其實只要你細想就會發現,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分清楚什么是我們該考慮的信息,什么是不用考慮的信息。
比如,如果你覺得孝是第一位的,或者覺得以后誰和我生活更長時間是第一位的,作出選擇就沒有什么難的。這時,你其實是將這個有很多干擾信息的問題,分解到了某些你能夠區分的維度,比如孝的維度,或者和一起生活的時間的維度。
要主動去 pull 信息,不要總是等 push 信息
這是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里的 pull 和 push 可能說得有點偏技術化,解釋一下就是 pull 是說要目的地在網絡上主動查詢一些信息,而不是等各種 APP 給你推送信息,雖然主動查詢信息可能會讓你感到比較難受,但這是獲取優質信息的第一步。
我個人是目前做技術相關的工作,對這點比較有感觸,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強不強,其實就像生存能力一樣,一個重要判斷點就是看這個人是能自己找食吃,還是要等別人“喂着吃”。
別人投喂給你的信息未必都是錯的,都是壞的,比如某些自媒體的信息,但如果要獲取到更為准確的信息,我建議你還是要去主動搜索核對一下,而不是單憑別人的一面之詞。也就是說,別人是不會為你的后果負責的,而你要為自己的后果負責。
當然,以上是個人在選擇信息源的一些原則和思考,希望可以對需要進行信息獲取和篩選的朋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