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顯示模式
前言
了解元素的顯示模式可以更好的讓我們布局頁面。了解顯示模式需要學習以下三個方面
-
什么是元素的顯示模式
-
元素顯示模式的分類
-
元素顯示模式的轉換
什么是元素顯示模式
元素顯示模式就是元素(標簽)以什么方式進行顯示,比如<div>
自己占一行,比如一行可以放多個<span>
。
HTML 元素一般分為塊元素和行內元素兩種類型。
網頁的標簽非常多,在不同地方會用到不同類型的標簽,了解他們的特點可以更好的布局我們的網頁。
塊元素
常見的塊元素有<h1>~<h6>
、<p>
、<div>
、<ul>
、<ol>
、<li>
等,其中<div>
標簽是最典型的塊元素。
塊級元素的特點:
① 比較霸道,自己獨占一行。
② 高度,寬度、外邊距以及內邊距都可以控制。
③ 寬度默認是容器(父級寬度)的100%。
④ 是一個容器及盒子,里面可以放行內或者塊級元素。
注意:
- 文字類的元素內不能使用塊級元素,
<p>
標簽主要用於存放文字,因此<p>
里面不能放塊級元素,特別是不能放<div>
,同理,<h1>~<h6>
等都是文字類塊級標簽,里面也不能放其他塊級元素
行內元素
常見的行內元素有 <a>
、<strong>
、<b>
、<em>
、<i>
、<del>
、<s>
、<ins>
、<u>
、<span>
等,其中
<span>
標簽是最典型的行內元素。有的地方也將行內元素稱為內聯元素。
行內元素的特點:
① 相鄰行內元素在一行上,一行可以顯示多個。
② 高、寬直接設置是無效的。
③ 默認寬度就是它本身內容的寬度。
④ 行內元素只能容納文本或其他行內元素
注意:
-
鏈接里面不能再放鏈接
-
特殊情況:鏈接
<a>
里面可以放塊級元素,但是給<a>
轉換一下塊級模式最安全
行內塊元素
在行內元素中有幾個特殊的標簽 —— <img/>
、<input/>
、<td>
,它們同時具有塊元素和行內元素的特點。
有些資料稱它們為行內塊元素。
行內塊元素的特點:
① 和相鄰行內元素(或行內塊元素)可以在一行上,但是他們之間會有空白縫隙。一行可以顯示多個(行內元素特點)。
② 默認寬度就是它本身內容的寬度(行內元素特點)。
③ 高度,行高、外邊距以及內邊距都可以控制(塊級元素特點)。
元素顯示模式總結
元素顯示模式轉換
特殊情況下,我們需要元素模式的轉換,簡單理解: 一個模式的元素需要另外一種模式的特性比如想要增加鏈接<a>
的觸發范圍。
- 轉換為塊元素:
display:block;
- 轉換為行內元素:
display:inline;
- 轉換為行內塊:
display: inline-block;
案例
實現如圖側邊欄

步驟:
-
標簽
a
原本是行內元素,無法設置長寬,所以需要轉換為塊元素 -
鼠標懸浮在標簽上時背景變色
-
文字垂直居中
<body>
<a href="#">手機 電話卡</a>
<a href="#">電視 盒子</a>
<a href="#">筆記本 平板</a>
<a href="#">出行 穿戴</a>
<a href="#">智能 路由器</a>
<a href="#">健康 兒童</a>
<a href="#">耳機 音響</a>
</body>
<style>
a {
display: block; /*轉換為塊元素*/
color: #ffff;
width: 240px;
height: 40px;
background: #55585a;
text-indent: 2em; /* 首行縮進2個字符*/
text-decoration: none;
line-height: 40px; /*文字垂直居中*/
}
a:hover {
background: #ff6700; /*懸浮變色*/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