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手、抖音產品區別
1、用戶群體
市面上流傳着一句話“南抖音、北快手”,就是說玩抖音與玩快手的人群不同,說南方人喜歡玩抖音,北方人喜歡玩快手。這主要是與南北方習俗有直接聯系,相對而言南方人喜歡安靜,北方人喜歡熱熱鬧鬧的感覺,所以視頻風格也有差異,雖然說現在抖音已經走向全球化,但是基本的用戶群體還是沒有改變。現在看來快手的目標用戶是三四線以及農村的用戶居多,而抖音的目標用戶一般是一二線及年輕用戶95、00后居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抖音與快手的基本調性。但是抖音和快手的用戶在年齡與性別的分布上,沒有太大的差別。
2、視頻風格
都是手指一滑歡樂即來的快樂,快手選擇了下沉市場,抖音則更有“高級感”,打開快手與抖音的屏幕,都是截然不同的畫風。事實上是因為,抖音的用戶喜歡高級一些、高顏值類的視頻,抖音便逐漸淘汰掉了畫面差、爆點低的視頻,甚至為了拍出一條優質視頻,開始進行團隊策划,精雕細琢,實現了垂類的專業,也留下了真正的演員。而快手則專注私域社交,粘性更高,也留下了更多的真誠與信任。如果要說抖音是個個人秀場,那用戶就是台下的人,他們在為台上的小姐姐們叫好,而快手是個大舞台,所有的用戶都可以在這個大舞台上手舞足蹈。
3、流量分發
先來看抖音,別看抖音上粉絲千萬的網紅有很多,但是抖音並不是依靠“粉絲關注”來進行內容分發的,粉絲量會幫抖音主帶來一定的流量,但並不是抖音主視頻流量的保障。抖音的內容分發主要靠系統算法推薦,采取“中心化”流量分發模式,傾向給用戶推薦喜歡看的視頻內容。因為抖音每個視頻的分發,都是分發到不同的流量池的,一個視頻上傳到抖音,最先進入的是200-500的流量池,如果在這個流量池內的用戶反饋較好,抖音就會把你的作品推到更高的池子,可能是1000-3000,反饋的越好就越往上面大的流量池推,以此類推!這就意味着,在抖音做內容很有挑戰性,持續做好內容,才能持續被用戶關注到,讓自己的賬號一直保持活躍。抖音基於內容質量和用戶標簽進行流量分配,並不會把視頻分發給所有關注的粉絲,粉絲看到視頻的概率大概為10%。這就形成了抖音“強內容”的屬性。雖然說單個視頻與視之前不會產生深度的鏈接,但是抖音分發機制的優勢也很突出,就是更加容易制造爆款,粉絲獲取效率也會高。
與抖音截然不同,快手在運營中,平台身份相對“隱形”,流量分發幾乎完全“去中心化”,這也是為什么在快手10W粉絲就算流量大V的原因。快手會盡量弱化自己對平台的管控,基於用戶社交關注和興趣調控流量分發。當你發布一個內容的時候,你的粉絲會優先看到這一視頻,然后再是相關興趣愛好標簽的發現頁。用戶制作發布視頻后,經過后台內容審核之后提取標簽,並匹配給符合標簽特征的用戶。抖音優先基於用戶社交關注和興趣調控流量分發,關注粉絲看到視頻的概率為30%-40%,加深了用戶之間的黏性。
這就形成了快手“強社區”的屬性。視頻發布初期,熱度權重“擇優去劣”,發布一定時間后“擇新去舊”。這樣熱度高的視頻也會隨着時間逐漸降低曝光量。這符合了快手追求的公平算法,讓更多人獲得曝光的機會,將流量向普通人傾斜,滿足一般內容創作者。另外,快手發布短視頻很講究時效性,24小時內的互動反饋最為關鍵,往后變會降低流量推薦。
4、直播差別
前面我們說到抖音面對的是全網流量,它特有的流量推薦機制,能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抖音,只要你作品足夠ok,所有人都有機會上熱門。但是公域流量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你有機會可以迅速熱門獲得更多的觀眾,但是這些關注的留存度並不會很高,也難於讓粉絲形成信任。所以要想要在抖音上直播賣貨,則需要你有足夠的人格魅力和足夠優秀的產品作為支撐。快手與抖音不同的是,因為快手相對而言是“私域流量”,先社交再興趣,社交信任流量大於抖音,他憑興趣積累來的用戶不易流失,也更利於幫助品牌和機構進行電商直播。
二、快手產品
快手是國內目前用戶量最大的短視頻平台,以短視頻UGC模式打造具有草根特點的短視頻互動&分享社區。業務只要是,快手以三、四線城市的24歲以下學生用戶為主(空閑時間比較大),主要滿足了用戶空閑時間對搞笑、奇葩的短視頻內容需求及愛拍愛秀、互動交友的社交需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