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金叉主要指股票行情指標的短期線向上穿越長期線的交叉,稱之為金叉。
死叉是行情指標的短期線向下穿越長期線的交叉,稱之為死叉。
金叉為買進信號,死叉為賣出信號,同時要結合這均線系統的組合時間周期來判斷是短線買賣還是中線波段買賣,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均線交叉之后的2根均線的方向,如果不是一致朝上或者朝下的,那就是普通的均線交叉,而不是“金叉”或“死叉”了。KDJ全名為隨機指標(Stochastics),由George Lane所創,其綜合動量觀念,強弱指標及移動平均線的優點,早年應用在期貨投資方面,功能頗為顯著,目前為股市中最常用的技術分析指標之一。
死叉又稱死亡交叉,是指下降中的短期移動平均線由上而下穿過下降的長期移動平均線,表示股價將繼續下落,行情看跌。在技術分析的各種方法中,均線金叉或死叉是判斷市場走勢強弱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詳細
金叉死叉 - 被很多人不懂原理的人吹得很神乎,其實金叉死叉的工作原理和均線切割K線是完全一樣的。它只是一個與價格趨勢有關聯性的低頻事件,是價格走勢的一個充分不必要的條件。
如上圖中,金叉死叉的總數<MA50切割K線次數<MA200切割K線次數。這是一個普適性的規律,即:金叉死叉發生頻率<構成金叉死叉的短周期均線切割K線次數<構成金叉死叉的長周期均線切割K線次數。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金叉死叉僅僅是兩個不同周期的價格函數的相交點,因此穿越金叉死叉所形成的那個新函數與價格必然會保持關聯性(廢話,函數的定義)。於是,金叉死叉就有了作為價格趨勢參照物的價值。金叉死叉並不是萬能的,它只是比形成它的兩條均線產生有效機會的頻率更低,換句話說,它的勝率更高。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金叉死叉盈利率更高,因為很多情況下金叉死叉的盈虧比比形成它的兩條均線要低。
多條均線混合使用 - 長短周期均線混搭使用往往能取得比單條均線更優化的開平倉點位。多條均線組合可以玩出的花樣非常多,所以這里就不嘗試一一總結,僅在下面給出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上圖中,當有金叉即將形成趨勢時在短周期均線突破K線時開倉;當價格跌破短周期均線,但仍保持在長周期均線之上時繼續持倉觀望;當死叉即將形成之前,若價格已跌破短周期均線,則可搶在價格跌破長周期均線之前平倉。

如上圖在5分鍾線上以MA200為基准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價格在均線周圍2%~7.5%之間頻繁震動。其中超過3%的有20多次,超過5.5%的有11次,超過6.5%的有4次,超過7%的有2次。假設你在價格偏離均線超過7%時做空或者做多,在價格回歸到均線值時或者反向突破時平倉,近一個月中存在2次潛在盈利5~14%的開倉機會。如果你選擇在偏離超過6%時做空或者做多,你會有6次開倉盈利機會,但根據你的風險承受力可能需要在偏離7%時選擇止損兩次。具體最優的開平倉點位需要通過大量歷史數據的統計才能確定。此類策略對數據分析要求較高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所以對普通散戶交易者來說不太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