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測試開發是代表 “懂測試的開發” 還是“懂開發的測試”?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我一開始畫了這么一張圖:
就我自身的工作而言,用着開發的技術,做着開發差不多的工作。歸為開發
一類並無不妥!
后來,我細細琢磨了一下,改為了下圖。
其實答案也非常明顯:不管是做自動化的測試,還是開發工具/平台的測試,又或者做着基層管理工作的測試,大家的身份認同應該首先還是“測試工程師”。
《2020互聯網測試開發者大會》吸引了大批的測試開發來分享他們開發的工具、平台和技術。其實,這些分享絕大部分都是開發的技術,如果他們的身份認同是軟件開發,那么應該就不會來參加這個大會了。
那么,這么明顯的問題,為什么還會有人來討論。
早期的測試職位定位非常清晰,至少在我2010年剛做測試的時候,每天關注的話題是測試方法、用例設計、測試計划、測試報告,如何使用bugfree、禪道、bugzilla、QC 這類工具,高級一些的話題是UI自動化、性能測試。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基本不需要寫代碼。如果SQL(結構化查詢語言)也是一門編程語言的話,那么我們寫得最多的是SQL。-- 此時,我們和開發的技術棧並沒有太多交集。
張華當上了Java開發工程師;李萍是一個運維工程師;我在做軟件測試: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然而,大家的崗位重要程度不同,崗位要求不同,薪資也不同。你可以看看你們公司的HR/行政/前台/這些崗位,其實普遍比測試低。
有意思的來了:大家都計算機專業科班出身,大家都是軟件生產過程
當中的參與者,那么負責不同工序,薪資差異明顯,那么測試必然會向更高價值的開發滲透,不僅僅是測試,運維也一樣,看看近幾年的自動化運維/devops/docker/k8s..
這些有多熱門。
所以,測試/運維崗位逐漸趨同於開發,這是一個必然的驅動。
-
開發:我要開發一個業務系統。
-
測試:我要開發一個自動化測試平台。
-
運維:我要開發一個自動監控/部署系統。
大家在各自的領域為運用開發技術,增加自己的崗位門檻
和附加價值
。
那么,測試的崗位門檻
,建立一個測試開發
的崗位,需要具備更多的開發技能。通過技術手段去增加附加價值
,即通過開發技術提高質量和效率。
- 質量
- 效率
這就是測試崗位最重要的價值所在,至於修煉自己在測試思維,設計更好的用例,測試過程改進;自動化,工具平台開發,本質都是在為這兩個價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