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tplayer 沒有 Mac 版?或許,IINA 算是一個合格的替代品。進入 IINA 的播放界面,你或許會有一種恍惚感:這不就是什么格式都打不開的 QuickTime 嗎?
這外觀,不能說是毫不相干,只能說是一模一樣。因為神似 QuickTime,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人形容 IINA 像 macOS 原生播放器一樣,簡潔優雅。
不過,比起顏值,我更想談的是「本地播放器作為一項工具」的必備修養:首先,最重要的是,能放視頻,即支持的格式夠多;其次,能根據你的需求放視頻,比如調整倍數、加個字幕、畫中畫等等;並且,最好能夠長期可持續使用,免費且沒有廣告。
從播放器的必備修養說起
IINA 幾乎支持所有文件格式。看片老司機應深有體會,好不容易挖到的資源,格式通常不止有常規的 MP4,也有可能是 QuickTime 不兼容的 MKV、AVI、rmvb……這一點上,由於有開源媒體播放器 mpv 的加持,IINA 支持的音視頻格式非常多,用了半年下來,個人的體驗是,日常看片、聽音頻,完全沒有問題。
解決了格式問題,IINA 更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對視頻、字幕、音頻」,可以做更靈活的個人化處理。點擊懸浮式控制欄上默認的【快捷設置】按鈕,你可以選擇看上去更舒服的長寬比,最快 16x 的倍速播放,碰上不講武德的權游,大戰夜王,視頻卻暗到主角伸手不見五指,這時你可以——輕輕一拉【亮度】控制條,世界明亮了。
除此之外,IINA 的快速設置界面,還有音頻和字幕選項。在短暫的看片生涯中,我不止一次遇到過音畫不同步、字幕拉垮的資源,還有一些時候,加了雙音軌的資源,默認點進去是國語,更想聽原汁原味的粵語、或者英語?
以上種種,都需要手動調整,而 IINA 設計了一種更人性化的調整方式:摒棄傳統一層又一層的菜單,不用退出全屏模式,右側展開快捷設置頁面,左右對照着調整,所調即所見。最常見的情況是,碰上沒有字幕、或者只有英文的資源,可以外掛中文字幕,調整字幕延遲、大小和位置達到舒服的觀影體驗。
另外,通過【視頻】-【剪切】,你還可以根據各種比例,對畫面進行剪切、去黑邊,或者配合【command+S】截圖,字幕拖拽移動、縮放到畫面中間,或許可以截出一些不錯的圖片。
當然了,你也可以通過 IINA 的偏好設置,快捷鍵【command+,】找到用戶界面,自定義工具欄,拖拽【選擇字幕軌道】功能,即可顯示在懸浮控制欄中,一鍵切換字幕。
再加上,懸浮欄上默認的「畫中畫模式」和「播放列表功能」,邊看視頻邊碼字、刷的劇一鍵添加進列表,無縫銜接。
錦上添花,100% Mac 友好
默認設置下,雙指在觸控板上縮放,即可縮放視頻窗口;無需額外設置,Touch Bar 就會自動顯示視頻的播放時長和剩余時長,不止如此,通過 Touch Bar 還可以控制視頻「播放/暫停」,或者左右滑動一幀一幀的畫面進度條,快速定位到你想看的位置,非常療愈。
同時,IINA 跟進了 macOS Mojave 暗模式用戶界面,如果你是深色模式愛好者,打開【偏好設置】-【用戶界面】-【外觀】設置,選擇暗色/匹配系統外觀,即可得到 macOS 原生播放器般的外觀享受。
為了拯救強迫症,IINA 還設計了很多可以個性化定制的小細節,比如看不慣懸浮的控制欄,你可以——把它拖動到畫面的任何位置,不夠美觀?同樣,【command+,】打開偏好設置,用戶界面里,找到播放控制,可以選擇頂部、或底部控制欄的樣式。
又比如,鍵盤上左右箭頭,有人習慣用它們控制上一個/下一個媒體,另一些人則習慣用它們快進/快退,同樣地,通過偏好設置,左右箭頭也可以自定義成你喜歡的方式。
讓工具貼近你的使用習慣,這樣的細節,IINA 還做了很多;免費開源的特性,也讓這款播放軟件有無限成長的空間。
以上,一並留給屏幕前的你慢慢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