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數據庫首席架構師:關於數據庫他這樣說……


摘要:能夠擔任QCon“數據庫與存儲技術”專題的出品人,華為雲數據庫首席架構師彭立勛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他又是如何成為MySQL領域的大牛?帶着這些疑問,對彭立勛進行了采訪。

本文分享自華為雲社區《QCon專題出品人、華為雲數據庫首席架構師彭立勛專訪》,原文作者:心機胖  。

2021年5月29-31日,華為雲數據庫首席架構師彭立勛出席了2021年QCon全球軟件開發大會。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大會他多了一重身份——QCon全球軟件開發大會“數據庫與存儲技術”專題出品人,與業界眾多數據庫領域大咖共同打造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技術分享盛會。

人工費.jpg

華為雲數據庫首席架構師彭立勛現場分享

能夠擔任QCon“數據庫與存儲技術”專題的出品人,彭立勛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他又是如何成為MySQL領域的大牛?帶着這些疑問,我們對彭立勛進行了采訪。

機緣巧合進入MySQL領域,深受MySQL之父鼓舞

通過采訪我們得知,彭立勛並非一開始就對MySQL數據庫感興趣,他是在機緣巧合下接觸MySQL,進而自學研究,從做DBA(數據庫管理員)開始,然后做DA(數據庫架構師),再到做內核研發、內核架構工作,經過刻苦鑽研,最終成為MySQL領域大牛。

彭立勛有着光鮮亮麗的履歷,他曾榮獲Oracle ACE Director(for MySQL) 的極高榮譽(Oracle ACE是Oracle授予Oracle公司之外的技術人員的榮譽稱號,目前MySQL領域的ACED全球僅有5人)。社區貢獻方面也極具影響力,他是為數不多的 MySQL 源碼貢獻者,並積極參與了 ACMUG(MySQL 中國用戶組)的發起和組建,擔任該組織的副主席及杭州地區的組織者。同時作為 MariaDB 基金會第一位亞太成員,他是國內唯一的MariaDB提交組成員,向官方提交了 Multi-Source Replication,Thread Memory Usage Monitor 等功能補丁,並積極推進MySQL/MariaDB中國的普及。

談及MariaDB,彭立勛還分享了自己與MySQL之父、MariaDB 公司創始人兼 CTO Michael Widenius(又名Monty)的一段不解之緣。有一天他收到一封標題為<Can we use your MySQL patches in MariaDB>的郵件,發件人竟然是MySQL之父Monty。Monty在網上看到了他開源出來的一些補丁,希望他能夠授權自己合並到主干。Monty稱“這些Patch的想法quite impressed(印象深刻),其中幾個補丁的實現思路how talented(很有才華)”。這對一個剛畢業工作兩年的新人來說,非常受鼓舞,也堅定了彭立勛一直在MySQL領域繼續深入工作下去的決心。

選擇華為,與巨人同行共創新價值

加入華為前,彭立勛曾在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創業公司從事了10+年的數據庫工作。他認為,數據庫是一個投資巨大且周期很長的技術,必須要堅持長期的投入才能收獲成果。華為是一家非常願意在技術研發上進行投資的公司,擁有強大的研發基因和服務客戶的基因。一方面,華為非常重視技術的先進性和軟件質量;另一方面,華為對客戶的聲音也非常重視,對待故障的態度非常嚴苛。

彭立勛認為,如今數據庫行業的發展,站在全球角度來看有兩個趨勢,一個是開源數據庫的占比越來越高,商業數據庫占比越來越低;另一個趨勢就是數據庫部署在雲上的比例越來越高,而這其中,雲原生數據庫的占比快速增加。而站在國內市場角度來看,除了上面兩個趨勢之外,國產化數據庫的呼聲和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大量的國產數據庫和國產數據庫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但我們必須面對一個現實情況,就是中國數據庫行業起步較晚,行業上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行業標准,大量的應用系統都是與成熟商業數據庫綁定的,開源數據庫也已經被MySQL、PG這樣的成熟生態覆蓋,新的生態想要成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開放是唯一可能成功的道路。

這一點和華為雲數據庫堅持的生態開放理念不謀而合,因此,他認為華為有能把數據庫做好的信心,從而選擇了華為。

執着技術不停步,以雲原生促進產業智能升級

彭立勛介紹道,華為雲數據庫堅持走開放生態的道路,目前已支持華為自有生態openGauss和MySQL、MongoDB、Redis、Cassandra、InfluxDB等主流開源數據庫生態。

在創新上,華為雲數據庫實現了一套架構、多種產品的GaussDB架構,SQL Layer提供不同的生態兼容(比如MySQL、MongoDB等),Index Layer提供不同的數據組織方式(比如B-Tree、文檔、KV等),Storage Layer使用統一的跨AZ分布式一致性存儲DFV。這樣華為可以在每一層單獨進行演進,一方面可以兼容各種開源生態,另一方面也可以去發展華為自有生態,而底層存儲技術可以單獨演進,不斷提升和數據庫的結合能力。

除了技術創新,華為雲數據庫還積極擁抱雲原生,雲原生分布式數據庫GaussDB系列的設計目標是為了充分利用雲基礎設施內在的能力,從簡單的部署在雲上使用雲資源的ON CLOUD,到充分跟雲基礎設施結合長在雲上的IN CLOUD。與雲原生能力結合的GaussDB系列數據庫,具備了跨AZ部署的一致性能力,以及存算分離、極致彈性,多平台軟硬協同,數據存儲可靠,智能運維等能力。

彭立勛認為,想讓更多企業走上雲原生轉型之路,雲廠商需要提供更高效穩定、安全性高的方案,比如客戶最為關心的數據庫的可用性和彈性問題,以及安全可靠問題,確保用戶的數據在雲上是安全的,不會發生任何未授權訪問事件。此外,降本增效是所有企業都會考慮的問題,雲廠商要通過技術手段,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情況下幫助用戶降低使用成本。

彭立勛最后提到,技術無止境,雲數據庫未來的路還很長,開放生態、雲原生、智能運維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自己會繼續腳踏實地,持續深耕技術,用自己的專注和思考給數據庫發展注入一滴新鮮血液,為企業智能升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Ps:第三屆華為雲GaussDB數據庫挑戰賽火熱進行中,還沒報名的小伙伴們趕快抓緊時間前去華為雲官網大賽活動頁報名,機不可失,大家沖鴨!

報名鏈接:https://competition.huaweicloud.com/information/1000041405/introduction

 

點擊關注,第一時間了解華為雲新鮮技術~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